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二十世紀藝術形態與結構上的繪畫革命──解體對象再重組構造的〔立體主義/Cubism〕
2012/06/13 01:19
瀏覽1,764
迴響2
推薦1
引用0


二十世紀藝術形態與結構上的繪畫革命──解體對象再重組構造的〔立體主義/Cubism

 

假如野獸派是色彩上的繪畫革命

那立體派便是形態與結構上的革命

立體主義(Cubism)是20世紀初的前衛藝術運動

由帕布羅.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喬治.布拉克(George Braque)共同創造

對西方繪畫與雕塑造成革命性的影響

他們受塞尚影響頗深 利用後者將世上萬物還原為色塊 使用簡單的柱形 球形與錐形表現對象的觀念

將三度空間的形體 解體分割 再重組於鋪陳於畫布上 

非洲部落藝術 古代伊比利雕塑 野獸派對其亦有影響

立體派以理性角度 致力於對象的分析與再構造

藝術家追求碎裂 解析 重新組合的型式

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碎片的組合形態組成畫家意欲表達的主題

他們以許多角度來描繪對象 將其置放在同一個畫面上

以此表達對象最完整的形象

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疊放成許多垂直 平行角度與線條

散亂的陰影使這派作品沒有傳統西方繪畫透視法造成的三度空間錯覺

主題與背景交錯 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二度空間的繪畫特色

 

梅尚哲

 

 

立體主義大約出現在1907年到19711年之間

由畢卡索與布拉克為建立與領導

當時他們與一群聚集在巴離蒙馬特區的藝術家共同推行

逐漸散播開來 很快即受到歡迎

〔亞維農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被視為此派的原型起點

1909至1911年為‘分析立體主義’ 將物體解體再構成

後來轉為‘綜合立體主義’ 導入報紙 樂譜 璧紙等平面

試圖與失去的現實連結

這時開始將報紙或壁紙等一部份直接貼在畫面上

對後來的藝術家影響頗大

 

 

梅尚哲

 

 

立體主義在發展後的最初十年便影響了全歐洲的藝術家 激發一連串的改革運動

諸如未來主義 結構主義 奧費主義

他們對於對象的分析與再構成也發展為介入心理要素的超現實主義

以及純粹線與面構成的抽象繪畫

代表人物有畢卡索 喬治.布拉克 梅尚哲(Jean Metzinger 德洛南{Robert Delaunay} 雷捷(Fernand Leger) 葛里斯(Juan Gris) 葛雷澤(Albert Gleizes  勒.福柯尼爾(Henri Le Fauconnier)等

 

 

葛里斯

 

 

 

參考資料:

 

維基/Wikipedia

 

〔西洋美術史〕 張心龍著

 

〔西洋美術史〕 嘉門安雄 編 呂清夫 譯

 

〔西洋美術史〕 高階秀爾 監修

 

〔藝術的故事〕E.H. Gombrich



葛雷澤

 

雷傑


布拉克

 

德洛南

 

畢卡索

 

畢卡索

勒.福柯尼爾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迴響(2) :
2樓. Edith@guest
2012/06/13 10:49
Re: 二十世紀藝術形態與結構上的繪畫革命──解體對象再重組構造的〔立體主義/Cubism〕
Thanks for wonderful sharing!
[版主回覆06/14/2012 03:37:01]不客氣
1樓. 貼力@guest
2012/06/13 09:21
Re: 二十世紀藝術形態與結構上的繪畫革命──解體對象再重組構造的〔立體主義/Cubism〕
好圖全收
[版主回覆06/14/2012 03:36:41]感謝支持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