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不長,先引用官方資料,2012年德國的電力淨輸出達22.8TWh,創4年新高。再加上,2011年廢掉8座核電廠的事實,結論出,德國電力豐沛有餘,沒有缺電的問題。
至於,〝所以德國不需要核電〞,是Y格友的推論,文中並未如是說。不過,大多數人讀完該文,都會如此推論。這正是其文高明之處,列舉鐵一般的事實,再略加引導,使得讀者不得不推論出作者所預設的結論。
本堂主詳讀全文,疑點立生。第一,缺不缺電,不能只看眼前。
德國近年來,推廣可再生能源不遺餘力,也獲得了重大成果。可再生能源占全國總發電量的比例,從2009年的16%,升到2012年的22%,+6%。2011年廢了8座核電廠,核能發電的比例,從23%降成16%,-7%。
一去一來,差距只1%,備用電廠可以輕易補上。問題來了,2022年全面廢核,所需要補足的核電缺口是16%,可再生能源是否能頂住?是個超大疑問。
有電力專家預計,至少需要新蓋十座以上的火力發電廠,才能頂住。問題又來了,火力發電廠又不是Lego,一蓋即成。現在不規劃,未來乾瞪眼。這就是RWE提出,全面廢核可能導致長期缺電的擔憂。
就算RWE提出的警告,有其商業考量,但問題確實存在。如果只因2012年電力輸出增加,就一筆將問題劃掉,未免太過兒戲。
第二,一國的電力輸出,可不是有剩餘就輸出,那麽單純,也不是低價國賣高價國,那麽明白。歐盟各國之間的電力輸出入,主要由十幾個電力交易所撮合。
由於發電和供電的不穩定性,經常有短期過多或一時不足的情況出現,電力又難以儲存,只能臨時調度,或賣或買。因此,兩國相互之間,往往同時有電力輸出,也有電力輸入。請參考好學時和兄的文章,有圖有表有文,十分清楚。
此二疑點一經澄清,可知廢8核電廠和賣電增加,兩者之間並無關連,擺在一起,純粹為了誤導。
至於德國的電力輸出為何增加?本堂倒有一個純屬推理的論點,歡迎眾格友前來證實或反證。
如前所述,德國可再生能源占全國總發電量的比例,在2012年已達22%。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最大缺點,就是不穩定性,依太陽大小風力強弱而變化。
但是,可再生能源發的電,有優先進入電網的先行權。因此,當太陽大風力強之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驟增,一些火力發的電,就會被迫退出電網,拿到萊比鍚歐洲能源交易所的電力現貨市場去低價拋售。
由此,又可說明Y格友轉來文中所引:2012年11月「德意志之聲」(Deutsche Welle)曾經報導,德國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與水力發電的大幅成長,使得電價陡降。
其文中的電價,應該是指萊比鍚歐洲能源交易所電力現貨市場的報價,而非德國本土的電價。任誰都知,德國本土的電價近年來一直漲漲漲,從未降過。
另外,也順便解答了好學時和兄的提問:為何德國會拿接受補助的綠能電去輸出?大人,我也是不得已的!
- 7樓. 時和2013/04/07 15:14請問:國家有補助經濟弱勢的家庭 電費 嗎?
>> 版主說:所謂一成家庭用不起電,可能只是社運團體的擔憂和呼籲。如真有一成家庭被斷電,他們必渡不過這個酷寒長冬,可報上完全沒有此類消息。
請問:國家有補助經濟弱勢的家庭 電費 嗎?
經濟弱勢的家庭 要如何負擔如此貴的電費?
- 6樓. 時和2013/04/07 07:02能否提供 2010 至 2012 德國全年到底 發出 多少電?
1. 德國國內用了多少電? 德國淨出口多少電力?
2. 是不是因為德國的電價太貴? 老百姓用不起電? 結果反而有剩下多餘的電力外銷?
德國廢核後…1成家庭用不起電 2012/6/9
1.2,同樣好學的cacazei小哥可能已有答案。
所謂一成家庭用不起電,可能只是社運團體的擔憂和呼籲。如真有一成家庭被斷電,他們必渡不過這個酷寒長冬,可報上完全沒有此類消息。
萊茵堂主 於 2013/04/07 14:32回覆 - 5樓. Archangel2013/04/07 01:50堂主說的德國電價不減反增
全世界建造越來越多火力發電廠,會增加火力發電的燃料價格。
例如這一份報告說明這兩年各種燃料價格的變化:
為什麼德國政府買入外國能源讓國內缺電地區使用,同時讓再生能源外銷?我猜是長距離送電的耗損比賣給外國更浪費錢,不如就近賣給鄰國,換錢買外國電力以照顧國民需求。但德國國內電價越來越貴,只能說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所以電網是跨國的。
萊茵堂主 於 2013/04/07 14:17回覆 - 4樓. OldMan - 風景線2013/04/07 01:40德國的大化工廠 BASF 在美國擴廠
歐洲需要能源的工業,如鋼鐵廠及化工廠,正在集體搬遷美國(flocks)因為能源成本之考量。美國的創新技術低價開採自然氣,導致德國的工業外移。
最費電的鍊鋁業跑第一。
萊茵堂主 於 2013/04/07 14:14回覆 - 3樓. Archangel2013/04/07 01:33德國購買外國電力的問題
即使德國去年已經是電力外銷大國,但去年冬天仍從外國買入電力,同時賣出電力,這只能說德國去年冬季將多餘的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賣給國外,而且發電地點大概是德國境內有旺盛冬季季風與太陽的地區。但德國其他冬季沒有再生能源與火力發電不足的地區,(我記得德國的東部與南部沒有冬季季風,日照也不強,德國現在仍是這樣嗎?),仍需要足夠電力,所以德國向鄰國購買電力。
德國去年仍使用非本國製造的核能電力,而德國境內剩餘幾座尚未關閉的核能發電廠,似乎變成未加入電力網的地區性電力來源。最神秘的是德國電力網去年仍使用少數核能電力。
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germany/energy-imports-net-percent-of-energy-use-wb-data.html
http://energyingermany.com/2012/11/17/germanys-dirty-nuclear-imports-secret/
去年冬天沒風沒陽光。 萊茵堂主 於 2013/04/07 14:12回覆 - 2樓. 時和2013/04/06 17:24Nachholung und Liquiditätsreserve 是關鍵?
Nachholung und Liquiditätsreserve 是關鍵?
Cacazei 的文章解釋專有名詞:http://blog.udn.com/energie/7428557?raid=5004020#rep5004020
Nachholung und Liquiditätsreserve:誤差平衡與現金儲存,其中現金儲存是為了因應再生能源不穩定的發電量而做的現金儲蓄以隨時調度買電。
請參考 Cacazei 所提供文章之表3-3:http://de.wikipedia.org/wiki/Erneuerbare-Energien-Gesetz#EEG-Umlage
EEG-Umlage nach Energieträgern in Cent je kWh[35]
Energieträger Wind Biomasse Photovoltaik Wasser Geothermie Gase Sonstiges Nachholung und Liquiditätsreserve[36] gesamt
Stand 2012
0,482 0,839 1,860 0,040 0,091 0,280
3,592
Erhöhung 2013
0,30 0,25 0,35 0,00 0,00 0,785
+ 1,685
Stand 2013 0,782 1,089 2,210 0,040 0,091 1,065
5,277
(請直接去該文參考表3-3,貼不上來)
在綠色能源附加費部分,每度電要負擔 5.277 歐分,大約是新台幣2.4元。
Nachholung und Liquiditätsreserve 這一項就特別突兀了,
每一度電要負擔 1.065 歐分,相當是綠色能源附加費部分,每度電要負擔 5.277 歐分 的 1/5 (20%)。
買賣電的各家電力公司絕對不是傻子,
和 9 個鄰國都有 進口 及 出口 電力的貿易,這狀況若說不是為了要 申請 Nachholung und Liquiditätsreserve, 還真是令人搞不懂?
.
這整個狀況只能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肥了那些賣電的公司。
類似均輸與平準。 萊茵堂主 於 2013/04/07 00:59回覆 - 1樓. right on2013/04/06 14:56清楚了!
有道理,也很清楚。好,思清文自白,文白思自清。 萊茵堂主 於 2013/04/07 00:4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