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佛陀第三次將財布施與以金剛經法布施比較。佛陀為何連提三次呢?佛陀真是善護念諸菩薩,善護囑諸菩薩,不能忘菩薩應所作的。
從七寶的財布施到身命的布施,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而菩薩行者能從自身受持金剛經的理念建立了穩固的信念,而且為他人解說,這種福德是等同於財布施與身命的布施。
財物的布施或身命的協助是有限量的,是由外加的,但若菩薩行者點燃了眾生內在本有的“覺”,眾生自己恢復了內在的動力,這種指引或點燃的福德當然是大得無比。
為他人說,其福甚多!佛陀曾問須菩提,如來有所說法否?須菩提說: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佛陀說了四十九年,其實只證明一件事 - 自性能生萬法。但是在外顯行為上,聖弟子們卻將佛所說過的言語集之成經。
所以要不要為人說?要的。
基督教的聖經裡也有三次的囑咐,在約翰福音二十一章1至17節,耶穌三次囑咐西門彼得,“餵養我的小羊”,耶穌曾說他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復活後對西門彼得的囑咐也是將福音傳出去,如同佛陀遺教,“自今以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
注:約翰福音二十一章1至17節
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
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
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著什麼。
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
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
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
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著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
其餘的門徒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古代以肘為尺,一肘約有今時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網魚拉過來。
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裡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
耶穌對他們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
西門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網拉到岸上。那網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魚雖這樣多,網卻沒有破。
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
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
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在太16:17稱約拿)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願以此功德 回向法界諸含識
一念霜融悉清淨 同證無上道
隱士合十頂禮敬安祝福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