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明五臟生患之相
從心生患者,多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主口故。從肺生患者,多身體脹滿,四肢煩疼,心悶鼻塞等,肺主鼻故。從肝生患者,多無喜心、憂愁不樂,悲思瞋恚,頭痛眼闇等,肝主眼故。從脾生患者,身體頭面上,遊風徧身,痒悶疼痛,飲食失味等,脾主舌故。從腎生患者,或咽喉噎塞,腹脹耳聾等,腎主耳故。五臟生患眾多,各有其相貌,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自可得知。
(二)從五臟生病。
五臟生病的相貌:若從心生病,大多身體寒熱、頭痛及口乾舌燥等,因為心主口的緣故;若從肺生病,大多身體脹滿、四肢煩疼、心悶鼻塞等,因為肺主鼻的緣故;若從肝生病,大多無喜心、憂愁不樂、悲思瞋恚、頭痛眼闇等,因為肝主眼的緣故;若從脾生病,身體頭面上,遊風徧身、癢悶疼痛、飲食失味等,因為脾主舌的緣故;若從腎生病,大多咽喉噎塞、腹脹耳聾等,因為腎主耳的緣故。五臟生病的情況很多,各有各的相貌,應當在坐時及夢中觀察,自然可以得知。
如果四大五臟病患,因起非一,病相眾多,不可具說。
行者!若欲修止觀法門,或有患生,應當善知因起。
此二種病,通因內外發動,若外傷寒冷風熱,飲食不消,而病二處發者,當知!因外發動。若由用心不調,觀行違僻,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而致此二處患生,此名因內發病相。
雖說四大、五臟生病的起因非一,病相也很複雜,實在很難說得完整。
但是想要修習止觀法門的行者,在病發時,還是應當善知起因。
四大、五臟生病的起因,有內外二種:若是外感風寒、濕熱、飲食不消化等,這就是外因發動,使得四大、五臟生病;如果是因為用心不調,觀行違僻、禪定發時不知取捨等,當知這就是內因發動,致使四大、五臟生病。
復次:有三種得病因緣不同
一者、四大五臟增損得病,具如前說。
二者、鬼神所作故得病。
三者、業報故得病。
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經久則病成,身羸治之則難愈。
引用文章修行觀病1四大增損病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