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聯合報社論/服務政治換升遷,司法官終會留下歷史惡名
2025/08/05 02:18
瀏覽284
迴響0
推薦14
引用0
2025-08-04 01:46 
法務部長鄭銘謙深受賴總統信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檢察官配合「政治辦案」,幾已成為台灣社會共同的認知。從大罷免結果看,檢警調偏頗為執政黨護航,除引發民意反噬,也讓司法公信力隨之陪葬。近年眾多熱中仰望上意、為政治服務的執法者,表面上官運亨通,事實上卻廣受輿論惡評,也將在歷史上留下汙名。

檢警調近日發布年度職務調整,不少承辦矚目案件受到爭議者都在升官行列。包括承辦柯文哲京華城案的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俊言、唐仲慶,偵辦罷免連署造假案聲押藍營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的朱家蓉,承辦台鹽綠能陳啓昱案的南檢彭盛智,都受到法務部長鄭銘謙肯定而升為主任檢察官。

對此,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批評,賴總統顯未把民意的怒火當回事,「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日子便會更紅火」,才會端出這張升官圖。事實上,不只檢察官,多位調查藍營連署偽造案的警調,也都獲高層拔升。批評不只來自在野黨,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因助理費案遭約談時,她即高呼「政治介入司法、司法干預初選」。被起訴後,她在民進黨廉政會說明時更嘲諷:「羅織罪名,就是檢調的天職」。可見,檢警調的偏頗雙標,外界的印象已極深刻。這次選民在大罷免一致投下不同意票,多少與對司法的偏頗不滿有關。

近些年來司法淪為政府打手,從檢警調到大法官皆然,使司法信任節節下滑。蔡英文上任時曾高呼司法改革,並盛大召開司改國是會議;其結果,卻加緊對司法檢警調的掌控,黨內派系運作人事更是公開的祕密。

以檢察總長邢泰釗為例,他受蔡英文拔擢出任「天下第一署」的北檢檢察長,無論是猛打馬英九的三中案或其他共諜案,都深受高層賞識。但馬英九的三中案一審判決無罪,新黨青年軍和因王立強海外烏龍爆料引發的「向心共諜案」,都以無罪收場。過去高倡人權的民進黨和人權團體,從未對邢泰釗有過質疑,他仍一路高升當上檢察總長。

另一名被認為因政治辦案而高升的,是法務部長鄭銘謙。其早年檢察官生涯幾全在南部,除對當街毆打時任立委賴清德的歹徒求處重刑案外,在檢察體系並非以辦案著稱。但他深受賴清德信賴,在賴清德擔任閣揆時受拔擢出任廉政署長;隨後,在二○二二年縣市長選舉前大動作調查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案,從不曾在北檢當過檢察官的他,竟以黑馬之姿接掌北檢檢察長。

對比其前任北檢檢察長林邦樑,林邦樑因偵辦高虹安助理費案無法讓高層滿意,被迫下台。鄭銘謙接手後,快速以貪汙重罪起訴,更加鞏固他在執政高層心中的地位。相較於偵辦高虹安案的霹靂雷霆,前綠委羅致政被爆出與蔡英文、蘇貞昌私下對話的偷錄音案,北檢卻輕輕放過。

前不久,網上爆出民進黨前秘書長林錫耀與府方高層喬檢調人事的對話截圖,儘管林錫耀否認並提告,但內容與檢調體系內流傳的傳聞相當雷同。諸如,現任北檢檢察長王俊力接掌調查局長前,在桃園與鄭文燦關係友好;或法務部政次徐錫祥受前部長邱太三欣賞,並一路拔擢。在民進黨高層眼中,這些被視為可歷練的中生代人才,能遵照黨意辦好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檢察官對於案件的發動具有絕對主動權,大案要不辦或緩辦,小案要大辦或速辦,皆存乎一心,但最後終要面對公開檢驗。若無法以證據服人,只是觀風向、看顏色辦案,只會被人民唾棄。司法官如果挺不直腰桿,如何贏得人民信任?他服務的黨國,又如何受到尊重?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