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2/08/31 台北市>中山區>經國七海文化園區2之2-展示、導覽篇>體現經國先生樸實無華與親和平易的風範、來一場歷史緬懷之旅
2022/09/15 12:16
瀏覽1,703
迴響0
推薦11
引用0
我們今天探訪由故總統蔣經國先生過去的「七海寓所」整建而成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本篇內容以「陳列廳」「七海寓所」裡面的展示品介紹及導覽為主,來一場歷史緬懷之旅。

首先來到位於「本館」的「陳列廳」

「陳列廳」內可以自由參觀,有語音導覽機可以借用。也可以參加定時導覽,目前早上安排兩場、下午則有三場,我們要參加11:10的導覽。「陳列廳」內開放拍照、攝影,但不得使用閃光燈、補光器材、腳架、自拍器等設備。

一進到「陳列廳」,就可以看到一大面經國先生在四個不同時期、不同身分、穿著不同服裝的形象照片,象徵著向「臺灣現代化的推手」經國先生致敬。四張照片,分別是1939年擔任江西贛縣縣長、1970年造訪美國的農場、1981年會晤老農民、1974年就任行政院長時所拍。

「陳列廳」裡有兩個分廳,這裡是「第一陳列廳」。這位是我們這一場導覽的導覽員,約有10位民眾參加這場導覽。

從形象照片牆走進來,馬上就是一整排依年度表列的『經國先生大事記』

經國先生於民國前2年(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奉化縣,17歲(1926年)時,到莫斯科就讀孫逸仙大學,1927年畢業後要求回國,卻因當時正值國內軍閥割據、動盪紛擾時期而未被允許回國,後於蘇聯工作。

經國先生於1933年與蔣方良女士(Faina)相識相愛,並於1935年結婚,隔兩年(1937年)夫婦攜長子(蔣孝文)回國拜見父親,並首次與蔣宋美齡見面。其後數年,於大陸各省出任地方行政官員。

二戰後,經國先生開始接任要職。1947年赴台宣慰台胞,處理『二二八事件』善後事宜。1948年,擔任「上海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鐵腕作風,『上海打老虎』的稱號,就是從這裡得來。

1949年,隨父親撤退來台;1950年,擔任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重建國軍政工制度,而後沿用至今。

1952年,籌劃「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擔任團主任。救國團帶給後來的青年學子無數的青春回憶,近年卻因政治環境劇變,成為鬥爭的工具,令人遺憾!

1953年,經國先生第一次訪問美國,晉見美國總統艾森豪。

1955年,坐鎮大陳島,完成軍民撤離行動。

1956年,規劃開發中橫公路,對後來的中部交通運輸帶來重大影響。

1963年,以行政院政務委員身分,第二次訪問美國,晉見甘迺迪總統。

1965年,以國防部長身分,第三次訪問美國,晉見詹森總統,充分展現當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的深厚外交關係。

1966年,積極拓展與其他重要友邦之情誼,訪問韓國,與朴正熙大統領晤談。

1967年,訪問日本,會晤日皇裕仁、首相佐藤榮作。

1970年,第五次訪問美國,晉見尼克森總統,期間遭台籍人士黃文雄狙擊。童年訪問越南,與阮文紹總統會談。1972年,接任行政院院長,正式進入權力核心,提出十項政治革新,包含風靡一時的『梅花餐』。開始拔擢台籍青年才俊。

1973年,推行『十大建設』,包含:高速公路、中正(桃園)國際機場、煉鋼廠、造船廠、煉油廠、核電廠等,都在這時候興建,帶動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1975年,老蔣總統過世,經國先生準備接班。

1976年,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在那個黨、政、軍合一的年代,開始掌權。

1980年,頒布「動員戡亂時期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舉辦增額國代、增額立委的選舉,帶動資深國代及立委的退位。

1978年,就任第六任總統,正式接班,無奈,同年年底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從此,『中美』一詞由原本的中華民國與美國,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

1986年,公開宣示,中華民國政府將取消戒嚴,並取消黨禁、報禁,讓台灣在民主道路上往前邁進一大步。

1987年,開放返鄉探親。當年隨政府撤退台灣的老兵,在兩岸相隔40年後,終能返鄉探望父母鄉親,卻有許多的親人早已不在,真是時代的悲劇!隔年(1988年),經國先生病逝於「七海寓所」,兩蔣統治台灣40年的歷史於焉結束。

「『知行合一』的總統故事」,經國先生過去經常全台走透透,毫無官架子,親切地與民眾互動,親民印象深植人心。

這裡有一個互動式的螢幕,民眾只要簡單地觸動螢幕,就可以按照年序,點選看到經國先生的相關資訊介紹。

經國先生過去就是一貫地身著一件舊夾克,深入民間,從民國62年(1973年)起,曾六次造訪六龜育幼院。照片中手抱的育幼院小女孩,就是天生失去雙手的口足畫家楊恩典。

這是後來為了感謝經國先生鼓勵殘障青年、私下接濟育幼院,楊恩典以口、足所書寫的「中華民國一定強」、「感念恩德」。

這裡還有更多經國先生勤訪基層的照片。

這是民國73年(1984年)經國先生就任第七任總統時,其11位民間友人共同敬呈的紀念瓷盤。

這幾張照片,記錄了經國先生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特殊情誼。過去李光耀多次來台訪問,經國先生皆親自接機及陪同,兩國也曾合作「星光計畫」,經國先生過世時,李光耀也親自來台弔唁,可見兩人深厚的情誼。最上面的照片,是當時經國先生在日月潭宴請李光耀夫婦的情景。

這裡還有經國先生與各國元首及領袖的合影照片。在最上頭的照片,是民國74年(1985年)與諾貝爾獎得主德雷莎修女的晤談,照片中間是擔任經國先生秘書的前總統馬英九,當年真是英姿勃發啊!

經國先生主政共16年,從1972年出任行政院長起,到1978年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直至1988年病逝。這段時期,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的危機之中,包含:

1973年石油危機
1977年中壢事件
1979年年初中美斷交、年末美麗島事件
1984年劉宜良事件
1986年民主進步黨成立
1987年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訴求的抗爭,…等,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挑戰,經國先生曾在日記上寫下「生來就是一條苦命」,可見當時他身心承受無比巨大的煎熬。經國先生的歷史地位,在於他的領袖智慧,有能力擔負起時代的責任!

廳內的柱子上,掛著四句經國先生過去奉為座右銘或曾說過的重要名句:「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逆境堅定力,風雨生信心」。展示間內大量使用柚木裝飾。

「於富中求均,於均中求富」的均富理念,是「經國之治」的驕傲。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生活在豐衣足食的臺灣,切勿忘記當年犧牲奉獻的年長世代。

前面這一區是「經國總統圖書館」,是中華民國第一座總統圖書館。不過並未開放給一般民眾自由參觀,圖書館藏在二樓。眼前的這一座天頂垂掛的燈簾,共有371支玻璃燈柱,象徵經國先生主政時期全台371個鄉鎮;垂掛燈柱所組合而成的造型,宛如一隻海鷗,則是呼應經國先生喜愛的「天地一沙鷗」。

往前走,看到了許多經國先生當年的照片及文物。首先看到的,是當年開挖中部橫貫公路時,曾兩度親率進入中央山脈勘查路線,沿途披荊斬棘,跋山涉水,深入叢山峻嶺,與袍澤一同打拼,歷經近4年,終於竣工通車。

經國先生有隨身攜帶筆記本的習慣,雖已位居高官,仍親自寫下重要記錄及待辦事項。

這是經國先生收藏的北部橫貫公路通車的紀念盤,還有中部橫貫公路通車的紀念打火機。

還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駐台機構致贈經國先生的黑蝙蝠中隊打火機及劍形拆信刀。

接著看到的這張照片很珍貴,是1967年經國先生接見旅日棒球明星王貞治的照片。其實這張照片,不只王貞治引人注目,夾在他們兩人間的兩位女士,如果猜得沒錯,左邊的是旅日高爾夫球星涂阿玉;右邊的則是旅日紅歌星翁倩玉。

1970年代,中華民國因『漢賊不兩立』的堅持,被迫退出【聯合國】,後續引發外交的嚴峻考驗,邦交國從60餘國銳減為20餘國。所幸在經國先生的帶領下,歷經石油危機,陸續提出『十大建設』『十項政治革新』,打下經濟繁榮的基礎。右上角的照片,是時任台北市長楊金欉及內政部長林洋港陪同經國先生夫婦到投票所投票的情形。

經國先生就任第六任及第七任總統後,民國75年(1986年)默許民進黨的成立,逐步將台灣推向民主化的道路上。照片中由當時的內政部長許水德頒發政黨證書給民進黨,當時代表民進黨領取證書的,正是近來的新聞人物鄭寶清。

民國74年(1985年),經國先生接受《時代》雜誌專訪,表示蔣家後代「不能也不會」參選下屆的總統選舉。民國75年(1986年),接受《華盛頓郵報》雜誌專訪,則宣示台灣將解除戒嚴、解除黨禁及報禁,後來也開放大陸探親,這些都是經國先生晚年讓人肯定的決斷。

民國77年(1988年),經國先生於七海寓所逝世,依憲法由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當時由副總統及五院院長簽屬的總統遺囑,宣示「完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大業」,他為國為民、始終如一的一生,於此畫下句點。雖然該遺屬是經國先生過世後才緊急擬稿並簽屬,不過,內容大致上符合經國先生在世時的遺志。

接著這一區,大部分是經國先生的居家相關文物,首先看到的,是經國先生的全家福照片。

這是經國先生過去使用的書桌,桌上擺著「俄羅斯娃娃」。

還有經國先生與夫人過去使用的沙發、行李箱、書櫃,讓我們看到經國先生溫馨的家庭關係、家居情況及其平實平淡的生活面貌。

經國先生的夫人Faina (芬娜,蔣方良女士),與經國先生相知相守50餘年,因為身分特殊,讓她成為一位幾乎沒有聲音的第一夫人、與經國先生甘苦與共的堅強女性。

展覽間還保留了經國先生與夫人的衣物、鞋子,相當的簡樸。

經國先生喜歡接觸基層民眾,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走遍臺灣161個鄉鎮;就任總統的最初四年,則是下鄉197次,與民眾相處的時間高達155天。在經國先生下鄉的照片中,經常可以看到他真性情流露地開懷大笑與民眾在一起。

結束了「第一陳列廳」的導覽,接著往「第二陳列廳」前進。

「歲月沉思錄」,用歲月的尺度,去思索經國先生與台灣的價值,向每一位為台灣奮鬥的人致敬!

首先看到了經國先生與幾位民眾的合照。最上頭這一位戴帽子的,是畫風類似畢卡索的知名畫家洪通。最下面這一位,則是服役時的畫家梁君午,以及經國先生多次親自寫給梁君午的信件。

經國先生曾在一次聚會中,看到梁君午在軍中服役時繪製的畫作,因此對梁君午留下深刻的印象,認為他是可造之材。後來經過多次懇談,了解梁君午熱愛繪畫,對藝術充滿了熱情,便決定送他到西班牙留學深造。多年後梁君午才從他人口中得知,當年留學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經國先生每個月固定從自己的薪水中扣除後寄給他的,因此非常感念經國先生的培育之恩。

這幅畫是畫家梁君午後來為經國先生伉儷所繪製的油畫肖像,經國先生非常喜歡,便把這幅畫放在自己房間的床頭,我們後來參觀「七海寓所」時,也有看到這一幅油畫。

這一頁則是另一位知名畫家-留著一把大鬍子特有標誌的張大千。

「經國先生的書畫世界」。書法是蔣中正總統與經國先生父子聯繫親情的方式,老蔣總統教育經國先生從小勤練書法,經國先生從蘇聯回來後,父親仍不斷向他強調練習書法的重要,即便老蔣總統逝世後,依舊保有寫書法的習慣。

經國先生也藉由國畫創作抒發自我性靈、傳達堅忍卓絕的人生觀,也用繪畫表達對蔣方良女士的深情,這幅畫是出自經國先生之手,並由書法大師于右任題字「貞幹凌霄」。

經國先生源自老蔣總統的要求,而有寫日記的習慣,堪稱是為自己所寫的傳記,大時代人生旅程中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經國先生都將它們寫在日記裡面。從民國26年(1937年)到民國68年(1979年),長達42年的經國先生日記,更是記載中華民國歷史時刻的珍貴文物。

寫日記為父親教育兒子的特有方式,因此,老蔣總統經常會察看經國先生的日記内容,而經國先生用毛筆將內心所有的想法與感受,全部寫在日記與父親分享,老蔣總統曾在逝世前寫下「看經兒去年六、七月的日記,心甚安樂,可以繼承我志也。」。

經國先生的日記字跡非常工整,令人敬佩。日記原稿現存放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胡佛研究所,展示間所看到的,是復製版。日記的字體在愈後期變得愈大,應該是經國先生年紀漸大、眼力衰退的結果。尤其在老蔣總統過世後,經國先生的日記內容,寫得似乎比較真實,或許更接近他心裡真正想說的事及想法。

這時導覽員展示了他個人珍藏的民國99年(2010年)政府所發行的經國先生百歲10元硬幣紀念套組。

整個展示間都陳列著經國先生的日記(復製版)及書畫作品。我們陳列廳的導覽行程,就在這裡結束。

陳列廳裡有一間放映室,播放著包括費驊、錢復、孫運璿等二十餘位過去經國先生的幕僚部屬及其後代,口述對經國先生的回憶。

旁邊還有一間投影室,放映著從民國50~70年代(1960~1980年代)我們的生活風景。經國先生說:「我在台灣居住、工作四十年,我是台灣人,我也是中國人。」表達他這一生與台灣同甘共苦所建立的生活情感,而長輩們也用他們的青春歲月,奠定當代台灣安居樂業的根基。

台灣經濟自1960年代起飛,民國50年(1961年)中華商場開幕的景象。

1960年代,大同公司出產「大同電鍋」,便宜好用,號稱留學生出國人手一鍋。在鮮奶還沒流行的年代,很多人都會泡牛奶補充營養,凱文讀大學時,每晚固定要泡一杯喝。來自美國的蘋果西打開始在台上市,凱文不喝飲料的,不過蘋果西打例外。三陽公司開始推出國產機車,也造成日後台灣的機車奇景。

民國52年(1963年),藝霞歌舞團崛起,著名的大腿舞表演,風靡全台很多年,在那個民風保守的年代,可算是異數了。

同年(1963年),還有一件轟動民間的大事,由凌波及樂蒂主演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凌波女扮男裝、飾演梁山伯紅遍全台,造成大轟動。當時凌波來台參加《金馬獎》頒獎典禮時,宛如享有國賓禮遇,想要一睹明星風采的民眾從機場開始就擠得水洩不通,萬人空巷,還驚動五六百位的憲警幫忙開道呢!

1960年代,國內舉辦過幾屆的「中國小姐」選拔,許多少女希望藉由選拔,一舉躍上枝頭當鳳凰,不論是從此事業平步青雲,亦或覓得如意郎君,在那個女性意識尚未全面抬頭的年代,不失為一個嶄露頭角的途徑。

1960年代的明星白嘉莉,當時就已散發迷人的風采,沒想到過了50年,最近在電視上再看到白嘉莉女士,依然明豔動人、雍容華貴,歲月在她身上似乎忘記了滾動。

國民政府退守台灣,整個國家的氣氛也些低落,十項全能運動好手楊傳廣的出現,破世界紀錄、奪得奧運銀牌的好成績,獲得『亞洲鐵人』的稱號,正好重建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也才鼓動後來『東方飛躍的羚羊』-紀政的輝煌成就。

民國57年(1968年),由一群超齡選手所組成的紅葉少棒隊,在一場友誼賽中,打敗日本剛獲得世界冠軍的少棒隊,意外地掀起了台灣棒球的熱潮。

隔年(1969年),金龍少棒隊遠征美國,勇奪世界少棒冠軍,一時間民心沸騰,風起雲湧,也才有後來巨人少棒隊的風潮。

進入民國60(1970)年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中華民國政府遭遇空前的外交危機,一切從釣魚台事件的保釣運動開始。

民國60年(1971年),中華民國在『漢賊不兩立』的堅持下,退出【聯合國】;隔年(1972年)中日斷交,後續又引發近40個國家與我們斷交。幸好巨人少棒隊在這個時候接連奪得世界冠軍,適時地讓國人有了揚眉吐氣的出處。

民國60(1970)年代,也是一個文化自覺的年代,黃俊雄布袋戲是代表之一。當時電視台只有老三台,一到中午,幾乎所有人都放下手邊的工作,聚集於電視機前,欣賞史艷文大戰藏鏡人的戲碼,創造出97%不可思議的收視率,轟動全台,卻也與政府推動說國語政策相違,而被以「妨礙農工作息」為由停播。

民國60(1970)年代,另一個風起雲湧的浪潮,就是校園民歌的興起,年輕人要唱自己的歌成為一股風潮。

卻也是一個社會開始動盪不安、追求自主的年代,選舉活動常造成社會對立與激昂,民國66年(1977年)的『中壢事件』就是選舉活動所造成的衝突。

民國67年(1978年)中美宣布斷交,是中華民國外交挫敗的轉折點,後續又分別與韓國及沙烏地阿拉伯斷交,我們僅存的邦交國,都是蕞爾小國了。

發生在民國69年(1980年)的『林宅血案』,迄今未破案,凸顯政治的黑暗面。

邁入民國70(1980)年代,是一個大開大闔的年代。除了經濟起飛(亞洲四小龍)、民智大開(追求自由),不論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拚才會贏」、「蝦米攏不驚、向前行」、逐漸演化出屬於台灣人專有的開放世代。

民國70(1980)年代,愛國獎券盛行,大家追求金錢遊戲,希望一夕致富,相對地,地下錢莊、「大家樂」也跟著活絡,造成經濟怪象。

在那個「反共復國」還是全民共識的年代,有不少的『愛國藝人』,鄧麗君就是其中的代表。鄧麗君早逝,大家對她的印象就停留在那個溫婉甜美的階段;照片中的新聞局長宋楚瑜,當時也是翩翩才子,是許多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電視節目也跟著活潑了起來。民國72年(1983年)由民歌手趙樹海主持的「大家一起來」節目,成為益智、互動型節目的濫觴。

香港有『溫拿五虎』,台灣也有『黃金五寶』。民國73年(1984年)電視節目「黃金拍檔」固定由『黃金五寶』演出的短劇,吸引很多人守在電視機前觀賞。

民國74年(1985年),【台北世貿中心】啟用,台灣漸與世界接軌,也才開啟國人出國旅遊的風氣。

民國75年(1986年),民主進步黨成立,台灣不再一黨專制,正式邁向民主新紀元。

為了抗議萬年國會,當時的增額立委朱高正於立院質詢時,經常以暴力問政,造成了『台灣國會經常打架』的刻板印象。

這是民國75年(1986年)台灣解除戒嚴令的簽呈。

接著數年,台灣進入一個社會動盪期,數年間民間發起了多件遊行抗爭活動,這裡看到的是發生在民國77年(1988年)的「五二0農運大遊行」。

還有原住民的「還我土地大遊行」。此外,還記得「無殼蝸牛運動」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的悲鳴嗎?沒想到30多年後的今天,房價、地價又翻了好多倍。

民國75年(1986年),發生「鄭南榕自焚」事件,為爭自由而犧牲,又是另一齣時代的悲劇。

這個時期,電影界出現了好多位新銳導演,國片在國外影展也陸續傳來好消息,民國78年(1989年),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的殊榮,也帶動影片的拍攝地九份的觀光熱潮。

經國先生於民國77年(1988年)去世,為台灣留下永恆珍貴的時代資產。

結束了「陳列廳」的參觀,中午用過餐,稍事休息後,便前往「七海寓所」報到,準備參加13:30的導覽。

為了安全起見,「七海寓所」的導覽採團進團出的方式,購票時就要指定要參加的導覽梯次,上午從09:30~11:30,下午從13:30~16:00,每半小時一個梯次。

這間是「停等區」,報到後在這裡等候導覽,裡面也有不少的「七海寓所」的介紹。

「停等區」及寓所前的庭院,可以自由拍照,但是進寓所內參觀後就不能拍照了。

這就是「七海寓所」的主建築物,是一棟分為左右兩小棟的二層樓建築物,非常簡樸,真不像是國家元首的官邸。

寓所前有一面「七海寓所」的紀念牌。「七海寓所」原為「海軍總部招待所」,經國先生於民國58年(1969年)遷入,直到民國77年(1988年)過世,共住了19年,蔣方良女士則繼續居住至民國93年(2004年)過世,前後長達36年。經國先生及夫人前半生顛沛流離,「七海寓所」是家人在臺灣居住最久的住所,也是經國先生在臺灣唯一保存下來的故居。

前面這位是我們這梯次的導覽員,正在為我們做先期的說明,接著就帶我們進入「七海寓所」參觀。進入「七海寓所」需要穿鞋套,並且全程禁止拍照攝影,時間共約20分鐘。

導覽從一樓的接待室、起居室及客用餐廳看起,再到二樓的等待區、書房、家居餐廳、臥室等,保留了不少經國先生及蔣方良女士當時使用的家具及物品。簡單的陳設,體現了經國先生樸實無華與親和平易的風範。

導覽結束後,凱文再在「停等區」參觀這裡的展覽介紹。首先看到了一個互動式觸控螢幕,可以點選「七海寓所」各區間的陳設說明。

這張照片是經國先生夫婦年輕時的合照,在寓所內有看到。兩人相識相守逾50年,兩人經常以一紙書信、一幀照片、一張卡片,彼此訴說愛意。

這些是掛於寓所內牆壁上的全家福照片。「建豐」是誰?原來,建豐是經國先生的「字」,早期使用過,後期就比較少看到了。過去的人都會取「字」名「號」,一個人會有三個名字,孫文、孫中山、孫逸仙,其實都是同一人。

這是經國先生於1961年以俄文手書寫給蔣方良女士的聖誕節卡片。

展示間竟然看到一本國小一年級的國語課本及習作簿,原來這是當年蔣方良女士的習字本與國語課本,國字寫得很工整,真是辛苦了蔣方良女士。

經國先生嗜吃甜食,晚年為糖尿病及攝護腺肥大所苦,這裡有一本經國先生於民國76年(1987年)2月的飲食日誌,提供給醫療團隊參考。這時候離經國先生過世剩不到一年,日誌內容顯示日飲食量稀少,身體狀況應該已經惡化。

這裡有一張經國先生於民國74年(1985年)在寓所前的階梯下所留下的照片。當時是一位板橋市民將培育長出74朵大菊花的盆栽送給經國先生,經國先生特別著西裝、坐著藤椅與盆栽合影,隔天中央社還發新聞稿,刊登於各大報紙頭條。

據說這是「七海寓所」的拍照熱點,不可錯過喔!現場工作人員一看凱文拍照後大驚,說凱文長得跟經國先生很像。


的確,過去很多人曾說過凱文長得很像蔣孝嚴,有一次,凱文3歲的姪兒看到電視上的蔣孝嚴,脫口而出「叔叔」,凱文的父親一聽,自嘲說這個人如果是叔叔,那我不就是總統了。凱文的母親就姓蔣哩!那凱文是蔣家散落在外的後代嗎?(哈!一笑置之就好)

探訪寓所,是認識經國先生的最佳方式。寓所裡所看到的,都是經國先生夫妻兩人最真實的世界,值得用心去體會。

這裡有經國先生寓所的沿革介紹。1949年退守台灣後,最早居住於長安東路的寓所,當時的寓所是向華南銀行租借的,照片右方就是當時的租金收據。

當時是以蔣方良女士的名義租借的,租金每個月600元,一次支付三個月。

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的「七海寓所」,是當時海軍總部的「四海招待所」。

最近新聞常提到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乃於1954年簽訂,民國47年(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後,美國海軍第艦隊開始巡弋台灣海峽,海軍總部常以「四海招待所」接待來台的美國軍官,也因此改名為「海新村招待所」。

1969年,經國先生自長安東路遷入「七海寓所」。當初尋找新寓所時,曾交代秘書三大原則:要鄰近士林官邸,以方便每日向父親請安、要離松山機場近,以方便經常出國訪問出入境、安全性要高,此外,既不能新購也不能新建。「七海寓所」離圓山近,附近有海軍總部,安全性高,也符合三大條件而中選。

民國67年(1978年),美國政府於12月16日宣布中美斷交,當時的美國駐台大使安克志,就是於當天凌晨2點,緊急進入「七海寓所」晉見經國先生,通知斷交事宜的。

民國74年(1985年),經國先生夫婦結婚50周年,在寓所宴請親友;民國75年(1986年),也在寓所接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經國先生於民國77年(1988年)病逝於「七海寓所」。

蔣方良女士,於「七海寓所」又住了16年,於民國93年(2004年)病逝。

蔣家後代並未繼續居住於「七海寓所」,民國95年(2006年),台北市政府指定「七海寓所」為市定古蹟。

民國103年(2014年),「七海寓所」修復,並新建「經國七海文化園區」。民國110年(2021年),「七海寓所」及「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放參觀。經國先生夫婦於「七海寓所」數十年的居住生活,正式走入歷史。

照片上看到的,是蔣方良女士於寓所中的起居室所擺放的俄羅斯娃娃,還有白俄羅斯的國旗,這些物品,我們在參觀寓所時都有看到。

照片右上方,是經國先生的母親毛福梅女士的畫像,就懸掛在經國先生寓所裡的書桌前。經國先生於15歲就前往蘇聯讀書,此後與母親聚少離多,這樣的人生惆悵,讓經國先生對母親一直有很深的思念。

這張毛夫人的畫像,則擺放在餐廳旁的櫃子上。

這裡的照片,是經國先生攝於寓所的餐廳、全家福及蔣方良女士含飴弄孫的歡樂記憶。

民國64年(1975年),經國先生夫婦結婚40周年,同遊曾文水庫留下的照片。

這是「七海寓所」二樓的起居室,櫃子上擺放了許多經國先生與家人的照片。

經國先生過世後,蔣方良女士幾乎足不出戶,於「七海寓所」獨自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根據統計,寓所內有許多重要的文物,共有:68幀照片、10幅畫作、2幅書法對聯、551件器物、196種圖書文獻、59卷錄(音)影帶。

今天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之旅,除了欣賞了面積寬廣、景觀多元的園區,也參觀了陳列廳及「七海寓所」,深入探訪經國先生在艱困的年代,帶領我們繼往開來,走向一個富足的新世紀。感佩經國先生無私的犧牲及奉獻!


※※※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官網(點選連結)

<門票>:分為兩種,皆可遊園

1. 【全區參觀券(七海寓所+陳列廳,180元)】:
七海寓所為專人定時導覽,無法自行參觀,請於購買之場次前10分鐘至七海寓所報到等候。導覽場次時間,上午 09:30、10:00、10:30、11:00、11:30;下午 13:30、14:00、14:30、15:00、15:30、16:00。

2. 【陳列廳參觀券(100元)】:
陳列廳提供每日定時導覽,時間分別為:10:10、11:10、14:10、15:10及16:10,導覽時間約40分鐘。

<交通>

<自行開車>: 
園區位於海軍司令部與忠烈祠之間,沿北安路由東往西方向,經過海軍司令部大門再向西(往圓山方向)前行九十公尺,即抵達園區入口。園區備有地下收費停車場,惟車位有限,假日人潮眾多,以搭乘公車為宜。

<大眾運輸>:
公車站名「忠烈祠站」(往圓山方向):內湖幹線、21、42、208、247、267、287、646、902、紅2、紅3區。

公車站名「七海文化園區站」(往大直方向):內湖幹線、21、42、208、247、267、287、646、902、紅2、紅3區。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