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2/06/14 台北市>大崙頭山步道>翠山步道、碧溪步道、大崙頭山森林步道/自然步道、小溪頭環狀步道、乘風堡觀景台、石頭厝、太陽劇場
2022/06/25 22:04
瀏覽10,983
迴響1
推薦20
引用0
我們今天要嘗試一座沒爬過的【台灣小百岳】,是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與內湖區交界的「大崙頭山」,而大崙頭山是內湖區最高的山脈,也是很接近台北市中心的一座小山。

我們開車沿著外雙溪至善路二段轉外雙溪橋,接著循中社路走到路底,便是「翠山步道」的入口,這裡有一個很大的迴車區。

「翠山步道」入口(迴車區)前的道路兩旁,皆可免費停車。

迴車區旁,有活動廁所,還滿乾淨的,入山前就先在這裡解放。

這是「翠山步道」的入口。翠山步道位於「大崙尾山」北側山腰,步道所在地屬於士林區的翠山里,因此命名為「翠山步道」。

我們從地圖下方的翠山步道入口開始往上走,接著要走一段別稱「台北小溪頭」的三角形步道。先由碧溪步道往左行,走到太陽廣場及石頭厝,這是大崙頭山的主要入口之一。接著沿森林木棧步道往上爬,到大崙頭山的三角點及打印台;再沿著自然步道下山,最後再由翠山步道回到出發點。

翠山步道一開始,是一段平坦的石塊步道。

沿途林相豐富,也有不少花卉。

走過一段自然保育區段,讓草木自然成長而不除草。

也有不少的休息區,路況也非常好,走起來非常輕鬆。

樹蔭很多,加上今天陰天,太陽不大,幾乎沒有日曬的問題。

沿途陸續有幾個眺望點,從這裡可以看到陽明山上的兩座【台灣小百岳】:大屯山與七星山。

另一個角度,則可以看到淡水河及觀音山。

前方看到的這一面牆,其實是過去士林分局的射擊訓練靶場。因為當初射擊訓練常發出巨大的聲響,造成當地居民困擾,而轉型為翠山步道,反成了市民健身的好場所。

靶場旁邊有一塊巨石。

我們走了不到10分鐘,到「碧溪步道」還要30分鐘(實際短些)。前方有一觀景區。

觀景區還是可以欣賞遠山美景。

偶有小爬坡。

來到一個觀景台,有幾位民眾坐著用餐及欣賞風景。

果然,這裡的視野遼闊、景觀佳。可以看到轉往大崙頭尾山附近多條步道的碧溪橋,以及我們晚點會到的太陽廣場及石頭厝。

我們現在走的「大崙尾山」及晚點會到的「大崙頭山」,都屬於五指山系,海拔都在500公尺以下。在受到東北季風的多雨低溫、強風效應下,沿途可以看到不少原本應該在中海拔(500~1800公尺)才會出現的樹種。

繼續往前,有一座涼亭。其實,整條翠山步道走到現在,都還算平緩,在炎夏走來也很清涼,是一段老少咸宜的休閒步道。

涼亭內有刻滿詩畫的木板,在此休息還可欣賞詩畫,好不愜意。不過,我們感覺雙腳及心肺都還沒有鍛練到,就沒在此多做停留了,繼續往前。

有一些小有起伏的木棧道,走來輕鬆而有變化。

又經過一棵野牡丹。

以前看到的野牡丹,多半是深紫色。這裡看到的野牡丹,則是粉紫色,好看許多,有不少遊客也停下腳步欣賞。

步道上看到特別的衛星地標,滿特別的,有別於公里數的地標。只是,翠山步道沿路都沒有公里數的地標,要查手機才能知道走到哪裡了,衛星地標應該是在深山地區比較需要吧?

繼續小爬一下。

大約走了15分鐘,來到了三岔路口的「長壽坡」

我們走翠山步道過來,往右可以到「大崙尾山」的山頂,我們則要繼續往前到「碧溪步道」。

從這裡有一段長下坡,代表回程要爬這一段。

來到了三岔路口,往右也可以到「大崙尾山」。我們取左行,正式進入「碧溪步道」。從入口走到這裡,約花了20分鐘。

在這個交會點旁邊,就有一條自然野溪,碧溪步道便是沿著這條野溪而走。

碧溪步道大致呈下坡走勢。

沿途溪流陪伴,是凱文健行最喜歡的模式了,既有森林浴、芬多精,又有水聲潺潺。

我們從三岔路口走過來,會經過好幾個平台後,才會到太陽廣場及石頭厝。

又來到一個三岔路口。往右邊到石頭厝;左邊則可到「巨木瞭望台」,約200公尺,就先轉過去看一下。

一樣是好走的步道。

「小溪頭環狀步道」100公尺,原來小溪頭環狀步道是從這裡開始起算的。路標上有一隻可愛的小青蛙。

前方接到產業道路上。

這裡有一顆大石頭,刻著「巨木瞭望台」

很不巧,這座三層樓高的「巨木瞭望台」,正封閉整修中,無法登上瞭望。不過,看四周樹木高大,恐怕視野也沒太好(是酸葡萄心態嗎?)。

巨木瞭望台這裡就是小溪頭環狀步道的0公里處,也是來爬大崙頭山的入口之一,產業道路兩旁都可以停車。

我們要重新從這裡,再走完整的碧溪步道。

回到剛剛的三岔路口。這回,我們要取右行。

從巨木瞭望台走約5分鐘,來到「華朋觀景亭」

實在不巧,華朋觀景亭也封閉整修中。

繼續往前,來到另一個三岔路口。地面上有一個太極圖案的圓形石地板,往右接產業道路,我們要取左行往太陽廣場。

往太陽廣場還有630公尺。

往產業道路的岔路旁,有一「撲克方塊平台」。碧溪步道沿路,有多個以撲克牌圖案為名的平台。

沿著太極圖案的圓形石地板往下前進。

來到碧溪步道300公尺。

這裡有個「黑桃平台」,進去看看。

其實就是休息平台,而其形狀,就跟撲克牌黑桃的形狀一樣。

再往前則是「梅花平台」

休息平台的形狀,果然像撲克牌的梅花形狀。

繼續往下走,到「太陽廣場」還要400公尺。

經過一座小橋。

溪水非常清澈,有山有水的步道,走起來最迷人了。

整個小溪頭步道,有不少的大樹,這是相思樹。

800公尺了。

前方就是「石頭厝」,右邊則有另一岔路。

右邊的岔路,是往大崙頭山的「森林木棧步道」,我們稍後會從這裡往上爬。

我們從翠山步道轉碧溪步道,來到了石頭厝。

眼前這間就是「石頭厝」,是以大屯山系的【安山岩】所建造而成的房屋,極具當地農村建築特色。

這間石頭厝,估計有百年歷史了,是以手工砌石的方式蓋的房子。目前看到的房子,是曾經依原地原始建物的樣貌和建材,拆解後再重新組合而成的。

房子前的廣場,有不少的石材。

剛剛看到的石塊是「砂岩」,是由石英或長石所組成的,是台灣地區居民常用的房屋建材。

這是「安山岩(原岩)」。

這也是「安山岩(裁切)」。

房屋前有一塊斑駁的石塊,介紹石頭厝的由來,只是,已經模糊無法辨識了。

石頭厝在假日有提供地質教室的參觀。因為這裡位處「崁腳斷層」帶上,可做為介紹內湖地區斷層與地質地形之場所。

今天沒有開放參觀,我們只能隔著玻璃窗,探視內部的擺設。

石頭厝的旁邊,就是「太陽廣場」

石頭厝與太陽廣場就在產業道路的旁邊,這裡其實也是大崙頭山的步道入口之一,一樣有流動廁所及免費停車區。

看一下太陽廣場。以太陽為主軸所設計的太陽劇場,有寬廣的觀眾區,可以在這裡舉辦活動及表演。

我們今天大崙頭山步道的登山大業尚待完成,就從這裡再回頭,如同從這裡入山的民眾一樣。

入口處就有一座涼亭,應該是給下山的民眾休息用的。

來到登山口,馬上遇到剛剛經過的岔路。往右是碧溪步道,往左則是森林木棧步道。我們由碧溪步道過來,繼續要攻頂大崙頭山,取左行。

顧名思義,既然是「森林木棧步道」,沿途就幾乎都是架高設置的木棧道,以減少對地表的破壞及增加對生物的保護。

走一小段木棧道,就接到產業道路。往右可以到我們剛剛去的巨木瞭望台,我們要直接穿越馬路,到對面的步道入口。

入口處有許多彩色的大小蝸牛,大鍋牛身上還有不少的動植物,充滿趣味性。

有不少民眾是從這裡登山的,車子可以停在入口兩旁的路邊。

我們現在走的是「大崙頭森林(木棧)步道」,步道全長約900公尺,一路爬升,從地圖的左邊橫越到地圖右邊的T字路口,沿途有數個平台。

一走上步道,馬上就有一個平台。

這是「小蝸牛平台」,無甚景觀。

這一段算是正式的「大崙頭山步道」,全長超過1000公尺,全是木棧道,林相豐富。

走沒多久,就看到了眼前的楓香、厚皮香、朱紅水木,都是台灣中低海拔重要的林木。

森林木棧步道雖然直上約900公尺,但是木棧道舒適好走,加上樹蔭多,走起來並不算太累。

左邊經過「小青蛙平台」

往前左岔是「風衝林平台」

右邊則是三層樓高的眺望台。

爬上眺望台,這裡是「樹之亭」,是一座樹屋概念的休息涼亭,與樹木共存。

繼續往前,步道兩旁看到了好幾顆略帶金黃色的巨石,這裡是大崙頭山的「巨石公園」

看了略顯模糊不清的解說牌,大崙頭山的岩層,是台北最古老的地層,大約是在2~3千萬年前所沉積的,再經過地殼變動,而形成現在的面貌,石頭主要是由顆粒較粗的石英砂及石英礫所組成。

繼續往上爬,看到了豎立在木棧道的這棵特別的樹,樹幹上竟有一個洞,號稱「有肚臍眼的樹」

仔細觀察這樹洞的上下兩端,樹幹上有一段長長像是開刀過的蜈蚣疤,這是它的療傷組織。植物也跟動物一樣,受傷後具有某種程度的自癒能力,可以將受傷的組織接合。

整條步道林相豐富,往前看到的是成片的「鬼桫欏」。

這是台灣北部低海拔地區常見的鬼桫植物,鬼桫欏的大型葉片覆蓋地面,可以減少雨水對森林土壤的侵襲,有水土保持的功效喔!

來到另一個平台,極目遠眺,可見到一些特殊火山地形,大屯山及七星山都在眼前,還有舊稱「平頂」的平等里,這是火山熔岩冷卻後所形成的熔岩台地。

沿途也看到不少的藤本植物,攀附在高大的樹木而成長。

約走了半小時,來到T字路口,這是森林木棧步道的終點。往左可至五指山,山界稱此路線為「大崙頭山古道」。我們則要右轉,往大崙頭山的山頂三角點走。

這個T字路口,是森林步道另一頭的起點。這段步道是我們這次行程中最辛苦、流了最多汗的一段。

往大崙頭山的三角點前進,到了小溪頭環狀步道的1.7K,這裡應該是算小溪頭環狀步道的終點。

這是一段小爬坡,不比剛剛的木棧道,這裡幾乎都是石板路。

來到另一個三岔路口,往右是三角形環狀路線的「自然步道」,我們則繼續往前(左邊),朝大崙頭山的三角點-「乘風堡觀景台」前進。

經過一座休息涼亭,「乘風堡觀景台」就在前方,因此沒看到有遊客在此休息。

大崙頭山的山頂-「乘風堡觀景台到了。

從這裡往前,可以接到碧山路大崙湖,可再接內湖的鯉魚山及白石湖。

「乘風堡觀景台」這裡就是大崙頭山的山頂。觀景台有二層樓,上面有一架狀似帆船乘風破浪的模樣(因此命名「乘風堡」),待會兒再爬上去看。

觀景台前有一大片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打印台」。

「打印台」的鋼板有些斑駁了…。

觀景台旁邊發現了三角點,這是【台灣小百岳】之一,標高476公尺(非478),是內湖地區最高的山。

既然辛苦流汗上到山頂,自然要與三角點合照留念了。

也要與白色的景觀涼亭及乘風破浪的帆船合照。

爬上二樓。

先在帆船上拍照留念。

觀景台上有視野開闊、360度的美好景觀,無處不美。

這一面應該是南港、汐止方向。

這一面則是松山區及信義區、基隆河與松山機場。

轉到這一面,則是淡水河、觀音山。

還有台北市最高峰的大屯山及七星山。

觀景平台位於大崙頭山的山頂,涼風吹拂,在炎炎夏日下,非常舒服。

我們在乘風堡觀景台輕鬆待了約10分鐘,便開始往下走,沿著原路往下,前面有一棵開滿紅色果實的樹。

這是名字很特別的「野鴉椿」。

繼續往下,來到剛剛經過的三岔路口。我們從「太陽廣場」走「大崙頭森林步道」過來,去過了「乘風堡觀景台」,現在要左轉,走一段「大崙頭自然步道」

「大崙頭自然步道」也是屬於「小溪頭環狀步道」的一段,來到1.8K。

我們先苦後甘,一路下坡,先是一段木棧道,沿途都是林蔭步道,幾乎曬不到太陽。

而後是鋪著枕木的泥土步道,稍有濕滑,下坡要小心。

經過2.2K的可愛路標。

2.3K到了,也代表接近「大崙頭自然步道」的盡頭。

前方就是產業道路了,我們下坡輕鬆走,約15分鐘就走完自然步道。

我們從地圖右邊的步道出入口,沿著棕色路線的「大崙頭自然步道」,一路下坡,走到地圖左邊的步道出入口。

這是屬於休閒級的親山步道。

我們大約花了2個小時的時間,一路從巨木瞭望台,經碧溪步道、森林木棧步道、自然步道,途經乘風堡大崙頭山頂,走完了這圈狀似三角形的「小溪頭環狀步道」。

也有遊客選擇從這個入口上山。

我們要往下回到翠山步道。先走一小段產業道路,來到「華朋觀景亭」,原本可以直接從觀景亭的樓梯接回「翠山步道」,不過樓梯封閉整修,我們只好再往下走一小段產業道路。

來到產業道路接「碧溪步道」的入口處。

走一小段「碧溪步道」,回到一早我們有經過、與「翠山步道」及「大崙尾山」的交接三岔路口處。我們取右行,走回「翠山步道」。

這是從這一頭走唯一需要爬坡的路段。

回到「長壽坡」,有不少的遊客在此休息。

「長壽坡」附近有許多松鼠四處遊晃,或許是有遊客餵食牠門,讓牠門不怕遊客,而在此徘迴等待食物,這終究不是好現象。

繼續沿著「翠山步道」往回走。

陸續經過涼亭與觀景台。

再經過巨石與射擊訓練靶場。

回到「翠山步道」出口,結束了我們今天3個小時多的行程。

我們今天走了一條台北市近郊的親山步道「大崙頭山」,是一整片極易親近的森林公園。除了完整的小溪頭環狀步道,也多走了翠山步道,全程林蔭密集,幽靜多元,又能挑戰【台灣小百岳】,健身快活,一舉數得。

※※※

【翠山步道/大崙頭山】:

<交通>:

<自行開車>:由外雙溪至善路二段轉外雙溪橋,接著循中社路走到路底,便是「翠山步道」的入口。入口前道路兩旁,皆可免費停車。

<大眾運輸>:搭台北市公車「255」、「棕13」至終點「大崙尾山站」下車,可直接到「翠山步道」的入口。

【台北小溪頭】:官網(點選連結)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洛城聞笛 (春遊德斯坎索花園 (一)-中心圓區、長廊區和山茶花林)
2022/06/29 11:09
山不高而路很長,賢伉儷臉不紅、氣不喘的,腳力真好!
謝謝您的鼓勵。小弟夫妻的腳力還算一般,大山不敢爬,只能走走小山,大概就是小百岳等級的郊山。大家不妨利用時間,把握還有閒、有體力的年紀,多多健行。 Kevin(黃坤山)2022/06/29 15:4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