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2/03/08 新竹市>新竹公園一日遊(中)>位於市中心、歷史悠久的新竹動物園
2022/03/27 22:39
瀏覽2,800
迴響1
推薦6
引用0
很難想像,在新竹市中心就有一座小型的動物園,我們今天的新竹公園一日遊,除了逛公園外,也要一遊就在「新竹公園」園區內的「新竹動物園」

我們早上逛了公園,午餐後就來到動物園。「新竹動物園」是全台灣三座公立動物園的其中之一,創於民國25年(1936年),是全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動物園,目前已被列為歷史建築。動物園原本休園了一段時間,2017年重新整修後,於2019年12月重新開放。

「新竹動物園」門口有入園人數顯示,二級疫情下,人流控管最多同時1500人入園。這是「新竹動物園」兩個大門的其中一座,算是舊大門。

動物園舊大門的門柱上,有別具特色的鑄鐵製的象頭獅子雕像,連顏色也是很獨特的藍綠色,是「新竹動物園」的象徵之一,也是造訪「新竹動物園」時不可遺漏的拍照景點。

進「新竹動物園」是要收費的,全票50元,半票25元,直接刷悠遊卡就可進入。

進到動物園內,園外就是「新竹公園」,「新竹動物園」算是在「新竹公園」的園區中。

一進到動物園,就可以看到這座復古的噴水池。這座噴水池已經被列為新竹文化資產的歷史建築,跟象頭門是同時期建造的景觀。

水池中間有一座造型有趣、特別的『抱魚小童』石雕,這是從創園時期就有的景觀,是老新竹人的共同回憶呢!

「新竹動物園」的地形,大致上呈現一個直角三角形,我們從右上角的舊大門(二號出入口)進來,新大門(一號出入口)則在三角形的下方。

舊大門的抱魚小童噴水池、象頭和獅子雕像,都在這裡屹立超過80年了,見證了「新竹動物園」的繁華歷史。

我們要從上面的「河馬」開始看起,走逆時針方向逛一圈。這裡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大致上該有的都有了,而且「新竹動物園」的「昆蟲館」裡的鱷魚、水豚君、蘇卡達象龜、烏龜、變色龍等,應該也都可以算是動物園的成員吧。

首先來到「河馬池」。雖然河馬身體很龐大,但有足夠的脂肪幫助浮起來,而且河馬的四個腳趾之間有相連的蹼可以划水,所以河馬在水裡可以優雅地漫步前進。河馬的肺活量很大,可以潛入水中達3~5分鐘。河馬在陸上也可以跑得很快,最快時速可達40公里,是非洲最危險的動物,連鱷魚都要畏懼牠三分。

河馬的眼、耳、鼻分別突出長在頭頂,觀看臉部側面呈一直線,眼睛跟鼻子能幫助牠們觀察水面四周的狀況。河馬龐大的體型浸在水中時,也不怕水淹進鼻孔阻礙呼吸,是因為眼睛、耳朵和鼻孔上有一種專門防止水進去的「蓋子」,潛泳時嚴密地蓋起來,也因此,有時浮出水面時,會像噴霧一樣地呼氣。

池子裡有一隻河馬,我們觀察了快10分鐘了,河馬始終潛在水中,身體只是微微移動。不是潛入水中最多5分鐘嗎?顯然牠的肺活量超大喔!河馬池的水道設計有些彎曲,據說是為了配合池子旁邊三棵珍貴的榕樹,這三棵榕樹的年紀,可是比動物園的歷史還悠久呢!

1988年出生的河馬「樂樂」是「新竹動物園」的動物明星。過去「新竹動物園」內有一隻公河馬叫「可可」,經「台北市立動物園」建議配對,1993年母河馬「樂樂」來到「新竹動物園」,2006年公河馬「可可」自然老死。之後,動物園並未再飼養其他河馬,「樂樂」便在「新竹動物園」獨自生活至今,是園裡的資深動物喔!

往前來到這一區,看到幾隻大紅鶴。很特別的是,其中4隻都是單腳站立,似乎是在休息,只是也太強了吧!那麼細瘦的腳,竟然可以撐起全身的重量。而另一隻,也很特別,兩隻腳是折半撐住身體的,也真辛苦牠們了。

紅鶴又稱為「火烈鳥」或「火鶴」,他的身材高挑,有著白、淡粉紅色的羽毛。紅鶴是一種候鳥(疑問:那為何不會飛走呢?),在野外會隨氣候或環境變化遷移,改變棲息的地方。進食時,紅鶴的喙就像彎彎的「大湯匙」伸進水中,再利用雙腳踩踏水面,讓魚蝦藻類游進喙中。浮游生物與藻類中的類胡蘿蔔素及蝦紅素,可以讓紅鶴的羽毛呈現出美麗的粉紅色。

紅鶴真是神奇又有趣的動物。

旁邊的椰子樹上,高高掛著「OWL IN BOX」的木箱,莫非裡面真有貓頭鷹?

但是箱子實在是太高了,無法看到貓頭鷹。貓頭鷹屬夜行性動物,如果真的住在裡面,大白天的,恐怕也真的不容易看到牠探出頭來。

緊接著在高高的水泥牆及欄杆下,看到了馬來熊

馬來熊的胸口有白色的U型或O型斑紋,是熊科當中體型最小的(體長約120~140cm),前肢內彎加上較長的勾爪,非常適合爬樹、挖掘找尋食物。在所有食物中他們偏愛蜂蜜,平時白天在樹上休息,日落時分才下來活動。因為生活在熱帶雨林,所以馬來熊沒有冬眠行為。

柵欄內應該有兩隻馬來熊,不過,我們只看到一隻在活動區域內走來走去,並未看到另一隻在樹上,或許是躲在石頭縫裡吧?

早期「新竹動物園」有一公二母馬來熊,1998年母馬來熊「嘟嘟」出生,是園內第一隻自然繁殖的動物。而後,三隻較年長的馬來熊陸續自然老死;另有一隻公馬來熊「維尼」被民眾棄養而來到動物園(生年不詳)。據園方說,公馬來熊「維尼」較喜歡慵懶地趴或躺在棲地的岩石;母馬來熊「嘟嘟」則常常在棲地內走來走去,靜不下來。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大概就是「嘟嘟」了。

就在馬來熊的旁邊,我們透過玻璃看到這隻在棲息地踱步的老虎

原來,這裡有兩隻老虎,都在踱步,而且看起來還能和睦相處,有時可以聽到牠們的輕吼聲。凱文想起以前在新竹讀書時,有時清晨會聽到從動物園傳來陣陣的獅吼聲,今天沒看到獅子,不知是否當初的獅子都已自然老去?

這兩隻是2005出生於「六福村野生動物園」的雙胞胎孟加拉虎,名為「六福」和「來福」,2006年轉來「新竹動物園」。兩隻老虎白天喜歡曬太陽,也喜歡游泳,有時會在地上滾來滾去,一起玩起來的模樣,就像兩隻大貓咪呢!

我們透過玻璃,看著兩隻老虎在棲息地來回踱步,高牆上,也有不少民眾從另一個角度看著牠門。

我們也看到老虎會在水裡游來游去,甚是好玩。

這個畫面,讓凱文想到李安導演的「少年PI」電影裡,不幸落入大海的老虎,望著小船上的PI的時候,那種求救待援的表情,雖擁有兇悍的野性,卻也有落難無助的時刻。

兩隻老虎在棲息地無聊地來回踱步,有時也會走到上層去。上層區域有幾棵樹,老虎本能會爬樹,園方為了安全起見,將樹幹包了起來,讓老虎無法爬上去,以免發生危險。

老虎空有虎臂利齒,卻只能每天被動地吃著園方餵食的牛肉,不免讓人感嘆,這裡本就不該是牠們終日活動的場所,山林才是牠們的家,人類為了本身的觀賞/觀察方便,而將牠們關養於動物園,真是為難呀!有人問說「如果發生戰爭,這些動物該怎麼處理?」所得到的答案是「就地野放」。那麼,如果動物真有靈性,兩隻老虎想必會希望人類真的有戰爭,可以讓牠們重獲自由。況且炸彈無眼,若這些高牆都被炸彈炸開,這些兇猛的動物四處逃竄,會是啥樣光景?

每隻孟加拉虎的條紋都不一樣,可做為辨識的依據。孟加拉虎在野外通常單獨活動,身上有隱蔽效果的條紋,又會突襲獵物,是優秀的獵捕高手。動物園針對每種動物,都有稀有性的分析及標示,像老虎就是『頻危動物(如紅色圈)』。

離開了馬來熊與孟加拉虎,比較凶猛的動物,我們大概都看過了,接著看到的,是很像鴕鳥的鴯鶓

鴯鶓是澳洲特有的動物,是地球上第高的鳥類,僅次於鴕鳥。牠有羽毛,但是因為翅膀已經退化,因此,雖為鳥類,卻不會飛;但是,牠具有三根腳趾,善於奔跑。鴯鶓還是保有鳥類的本性,會築巢和孵蛋,蛋是墨綠色的。

往前看到了世界上第大的龜類-蘇卡達象龜

蘇卡達象龜的平均壽命可長達70歲。成年的象龜,體長約60~90公分,體重約45~90公斤。蘇卡達象龜常因幼龜外觀可愛,而被當作寵物飼養,但成龜卻因體型、食量、活動空間、對周遭擺設的破壞力等問題,而常造成棄養事件。

旁邊獨享(孤獨地享用)這一區的是紅毛猩猩

牠的正式學名為「婆羅洲紅毛猩猩」,英文Orangutan,在馬來文及印尼文中,是指「森林裡的人」,因為牠們的行為與人類諸多相似。紅毛猩猩生活在熱帶雨林的樹冠層上,近年來,因為原棲地熱帶雨林遭受人為的破壞和盜獵,數量急遽減少,已被列為『極危』等級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前面看到一個老鷹的大鳥籠,過去有一些保育類的老鷹在野外受傷,經過動物園的救助與治療後,發現牠們無法飛行,不適合野放,便繼續住在動物園裡,不過,凱文找了半天並未看到任何老鷹。其實,如果經獸醫師評斷老鷹健康無礙後,還是會讓牠們回歸大自然的。未來這裡會改成蝴蝶園喔!

沿著老鷹的鳥籠旁邊的路往上走,來到一個小山坡,山頂上有一個小平台,平台中間有一小凹地,走累了,在這裡休息一下。

平台上有「枕頭山」的沿革介紹。枕頭山為「十八尖山」的山前丘陵地,因其形狀似枕頭,故名枕頭山。枕頭山於1777年被設為義塚,1916年墓地被清塚,改建為新竹公園。公園的範圍內含有:新竹動物園(1936年創設,原為兒童遊樂園,光復後由旅日華僑何國華捐建為動物園)、新竹氣象站(1936年創設)、游泳池(1923年創設)、體育場(1960年創設)、孔廟(1959年遷建)等。

我們所在的這個山頂平台,名為「柏之丘」,即為枕頭山的至高點,也是新竹公園地理位置最高的小丘陵。這附近在1895年曾為抗日古戰場;1954年,在柏之丘的中間凹地建置鄒洪上將紀念碑,就是我們眼前所見之小凹地。鄒洪上將的紀念碑,於2002年移置新竹公園內,而後便將此高點取名為柏之丘。

我們離開柏之丘後,再來看看一些可愛的動物。首先看到的,便是馬來獼猴,因為牠們的尾巴比身體還長,因此也被稱為長尾獼猴。

繞了一圈,回到紅鶴這一區,看到所有的紅鶴似乎都休息夠了,都變成兩腳站立了(覺得兩腳撐住全身還是好辛苦呀!)。

接著看到的,是如假包換的鴕鳥。鴕鳥是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鳥,體重可達150公斤。我們透過玻璃,都還可以感受到牠的龐大身軀。

鴕鳥有2根腳趾、修長且肌肉發達的長腿,讓牠們可以快速奔跑,其最快速度可達時速60公里。鴕鳥的視力佳,可比其他動物更早發現危險並逃跑。鴕鳥也會在危險狀況下,用強壯的雙腳及修長的指甲攻擊敵人。

旁邊看到可愛的羊駝。外型與綿羊相似的羊駝俗稱草尼馬,是家畜而不是野生動物,其被人工馴養已經超過千年的歷史。羊駝的主要經濟價值,在於身上的毛,是具有高度社會性的群居動物,個性十分溫和,但有壓力或緊張時會吐口水。

在可愛動物區的旁邊,有一間紀念品店,還有賣手作冰棒喔!

在可愛動物區,可以看到如露營帳篷般的石窟,想必是動物們的窩居處所。

看到了有一圈黑眼圈、可愛的北美浣熊。其實北美浣熊臉上的黑色部分,是用來減少反射,幫助提升夜晚視力的。北美浣熊的視力差,因此為了能更好分辨食物,在進食前,會把到手的食物特意放到水中感覺一下,順便把泥土去除、清洗乾淨再吃,就像人類的飯前洗手一樣,因此被稱為『浣』熊。

隔壁住的,是鼻子及尾巴都更長的長鼻浣熊。長鼻浣熊擁有瘦長且微微上翹的鼻子,嗅覺靈敏,鼻子可以自由轉動、彎曲60度掘土覓食。長鼻浣熊白天活動,晚上就在樹洞裡睡覺,和白天睡覺、晚上起來活動的北美浣熊截然不同。

往前看到很特別的黑肚綿羊,牠最特別的當然就是黑色的肚皮了。黑肚綿羊對環境的適應性及疾病的抵抗力都很強,適合在高溫、多濕的地區飼養。黑肚綿羊因毛短又粗,不需要剃毛,卻也因此無法製成毛衣,不符合紡織經濟效益。

接著來到這裡,看到兩隻黇(ㄊ一ㄢ)鹿竟然在場域內打起架來,而且鬥得很激烈,頂過來頂過去,兩隻羊的羊角都可以看到鮮血淋淋。遊客透過玻璃看到這令人膽戰心驚的一幕,真是『12禁』的畫面,帶小孩的家長紛紛把小孩支開。

黇鹿的雄鹿有角,每年4月會脫角換新,遇到危險狀況時,可以輕易越過2公尺高的障礙物。現在是3月,還好可能剛好兩隻黇鹿的角已經脫落,否則打起架來,恐怕會有更大的肢體傷害。

在旁邊這個區域看到的是體型嬌小(低於147公分)的矮種馬,俗稱迷你馬。

矮種馬個頭小而食量不多,卻四肢強壯,有比一般的馬更高的負重力、更持久的耐力,適應力也比較強,加上背線特低,過去常被用於山區馱運貨物或在狹窄的礦坑內運煤。近年在歐美各國,已成為家中的寵物,也被訓練成導盲馬。

動物園裡也有不少的鵝與鴨,優游於池塘。

我們逛了一圈,回到噴水池附近,看到了一座石燈籠,是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古董,也已被列為文化遺產。這些石燈籠原本立於「新竹神社」,所幸未被【二戰】的戰火波及,戰後從「新竹神社」遷移到「新竹動物園」來,也因為動物園從未遷址的關係,讓石燈籠得以在園內完整保存下來。

石燈籠的石柱(『竿』)上,銘文『黃鼎三奉獻』的字樣,石燈籠是當時新竹地區的著名商人黃鼎三所捐贈。

旁邊也看到了「何國華紀念碑」。民國46年(1957年),旅日華僑何國華先生,捐贈了一隻日本北海道的月輪熊給「新竹動物園」,這隻小熊相當逗趣討喜,造成了全市的轟動,當時的市長及市公所人員,遊說何國華先生繼續捐贈動物。慷慨的他果然又大方贈送了鴛鴦、老虎、金錢豹、非洲獅、大象等許多珍貴的動物;也間接鼓舞更多人主動捐贈奇珍異獸及捐錢,豐富了動物園的物種。為了感念他們的無私貢獻,特別設立此一紀念碑,緬懷過往、以茲感謝。

我們最終回到噴水池,結束了今天的「新竹動物園」之旅。

我們在這將近百年歷史的「新竹動物園」裡逛了約1.5小時,動物園雖然不大,卻也擁有了各類物種。不捨部分大型野生動物被困在動物園一角,無法享受盡情奔馳於山野森林的天性。我們在園區內也看到了不少的古蹟、遺跡,是到這歷史悠久的動物園的另一收穫。

相關連結:新竹公園一日遊(上) (點選連結)

相關連結:新竹公園一日遊(下) (點選連結)

※※※

【新竹動物園】:官網(點選連結)

門票:全票50元,半票25元。

服務時間:09:00至17:00 (每周一及除夕休園,連續假期遇到週一則是視同假日開園),售票時間至16:30。

<交通>:

<自行開車>:

國道1號-新竹(光復路)交流道下,往新竹市方向走,於光復路底左轉公園路即可達。附近有多處停車場。

<大眾運輸>:

搭臺鐵至新竹站下-由後站出口出來,步行約15分鐘可達。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samia
2022/03/28 16:55
我是新竹人,已經超過六十年沒去新竹動物園了
我老家在新竹市區,31年次的我,小時候偶而會去新竹動物園,高中畢業離開新竹後就沒有再去過,算來已經超過六十年了,時間過得好快啊!謝謝你等於讓我重遊新竹動物園。
我在新竹市讀書待了4年,出社會後也常到新竹玩,卻從未去過新竹動物園,這次才有機會完整地走過一趟,對它的經營用心、充滿文化、歷史遺跡等特色印象深刻,很喜歡它,謝謝您的肯定,也希望您會喜歡。 Kevin(黃坤山)2022/03/28 19: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