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hystericireul 寫《中文有這麼難嗎?》,當中提到:
"哪"跟"那"的用法
2010/05/06 10:28
瀏覽9,192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那、哪
「哪」和「那」,有那麼難用嗎?哪裡有難度了?
「那」是實指,指示代詞,用來指稱事情、物件,有明確的目標物,與「這」詞義相似,不過「這」是用於近指,「那」是用於遠指。
「哪」則是虛指,疑問代詞,通常在疑問句中用來指稱欲問的事情、物件。在陳述句中也會用「哪」,例如「我知道有哪幾條路可通往中環。」,譯成廣東話便是「我知道有邊幾條路可以去到中環。」
看罷這段文章及幾十條留言,我感到愕然。
我念中小學的時候,「哪」字的唯一用途,是用來寫「哪吒」這個名字。雖然偶爾也見過人用它來表達「那」字的意思,或作感嘆詞用,但印象中這只是北方話的用法,並非傳統中文。
怎料上述文章的留言者竟然多數都認為前述段落的「那/哪」區分是理所當然的。
自問是高學歷粗人,中文沒多少涵養,但是小時侯學業總算不太差,無奶油連「那」字那麼基本的字義都搞錯。
唯有查字典。
我讀中學時用的《學生字典》(商務印書館所編,一九五一年十月修訂)並無收入「哪」字,反而「那」字釋曰「何也。如何處曰那處。何堪曰那堪。」看哪!那個「那」作疑問用,那裏有錯了?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那」條:
(三)表示疑問。如:「他去那裡了?」唐˙王建˙寒食行:「紙錢那得到黃泉?」
(四)表示疑問。通「哪」。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轉成ㄋㄟˇ。如:「王維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縣裡人那個不曉得?」
可見從唐到清,「那」字都可以當疑問用。
《辭海》(一九四七年版)更將「那」列作本字:
《辭海》(一九四七年版)更將「那」列作本字:
【哪】…… 本作那 ……(一)按今語用哪,與啊字用法略同,每以助驚歎之情態;如:「謝謝您哪、天哪」等是。(二)疑問代名詞之那,今亦作哪,讀為上聲。
【那】【乙】(一)俗言那事,見廣韻。按俗言那個,即彼之意,那事意亦同。(二)何也。世說政事:『王謂何曰:「我今故與林公來相看,望擺撥常務,應對玄言,那得方低頭看此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