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氏紅淡比花正盛開
那是一處標榜生態的中型社區公園,那天去散步時突然發現水圳邊多了一棵新的植物,掛牌寫著“森氏紅淡比”,已經有花苞和少數幾朵花,這新種的植物顯然不是樹苗而是成樹。一個星期後再去,發現花盛開了,它向下開的花有點像柃木。
這天,已是近日第三度來到公園,森氏紅淡比幾乎滿樹都是花,也看到花和花苞與果實同時繫掛枝腋的景致。另外很多蜜蜂忙碌來回穿梭採蜜,枝條間也有不少蜘蛛網,不知是不是蜘蛛等著捕食?
經查森氏紅淡比是台灣特有種,在台灣紅淡比屬的變異種有四種,森氏紅淡比就是其中一種。森氏紅淡比外型類似榕樹,常作為行道樹及庭園樹,還是官方核定可淨化空氣的樹種。
森氏紅淡比莫名其妙的名字
森氏紅淡比的名字很特殊,究竟是怎來的?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特色植物報報”(https://gisweb.gov.taipei/plant/)中提到,臺灣特有種,外型類似榕樹,常作為行道樹及庭園樹,還是環保署核定可淨化空氣的樹種。中文「紅淡比」的名稱由來不詳,森氏則是紀念日本人類學者森丑之助(1877~1926)。
政府機關搞不清楚紅淡比名字由來,查google時出現“AI摘要”(我以前沒看過這個欄位),記載著 紅淡比的花朵呈淡粉紅色(註:其他網頁寫黃白色,我的觀察也是),其顏色「紅淡」與「比」組合成「紅淡比」。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頁提到森氏紅淡比和榕樹的區分“沒有開花的時候,把握森氏紅淡比嫩葉呈紅色的特徵,一樣可以把兩者做區分”。難道是因為紅淡比屬的植物嫩葉都呈紅色,所以稱為紅淡比嗎?
又森氏紅淡比的“森氏”是紀念日本人類學者森丑之助,也令人不解,既是台灣特有種為什麼以日本人為名?關於這一點,痞客邦(https://leadway7.pixnet.net/blog/post/33318951)諾亞蜂舟提到:森氏紅淡比最先採集到這種植物的是日治時期的植物學家及人類學家-森丑之助(1877~1926),因此以其姓氏命名。以森氏命名還真不少,台灣的植物如:森氏紅淡比、森氏唐松草、森氏豬殃殃、森氏蕁麻、森氏杜鵑、森氏山柳菊、森氏佛甲草、森氏當歸、森氏柳、森氏毛莨、森氏古綿草、森氏菊、森氏薊、森氏苔、森氏櫟、森氏鐵線蓮、森氏鐵蕨...。
痞客邦 MTTT足跡(https://matthsieh168.pixnet.net/blog/post/166466238)「紅淡山」森氏紅淡比花開了,邂遘飛龍白粉蝶、大琉璃紋鳳蝶群一文提到,森氏紅淡比(mori Cleyera)為拉丁文學名,紅淡比冠上森氏(mori さん),表示由這個人叫森丑之助(Mori Ushinosuke)在台灣所發現的紅淡比新種。
基隆紅淡山是日本人的鄉愁?
荒野保護協會(https://sowhc.sow.org.tw/html/note/ruician/ruician15/ruician15.htm)徐瑞仙(仙草)95/3/13發表的“日本人敬神的樹~紅淡比”一文提到,在台灣土地公廟旁大多會有榕樹、茄苳等老樹,人們相信有樹神,是一種對大自然及神佛敬畏的心情,同樣地在日本神社旁,也多會栽植日人稱為「木神」(「榊」)的紅淡比樹種,表示對植物與神明的尊敬,我在去年暑假到日本東京各神社參觀時得到印證。台灣基隆市在清代有座雙龍山,日據時代日本人懷著思鄉之情植下一大片紅淡比樹,後人還將廣植紅淡比樹的雙龍山改名為『紅淡山』。
不過VERSE網頁2023/03/10“從山、海到漁村,⑤條基隆必走步道 守護港灣的都市之肺:紅淡山步道(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keelung-walking-trail-hongdan)提出不同說法,“古名雙龍山的紅淡山,因滿山都是「森氏紅淡比」而更名,與日本自古使用於神事作為神祇憑依的「榊」(サカキ)為同屬植物,日本人稱其為「丸葉榊」(マルバサカキ),因而有日治期間住基隆的日本人因思鄉情切而廣植紅淡比的說法,「事實上這是訛傳,森氏紅淡比是台灣特有植物。」李正仁說。台灣共有四種特有亞種紅淡比,其中一種由日治時期活躍於台灣的人類與博物家森丑之助研究發表,故名森氏紅淡比。”
日本紅淡比與台灣特有種森氏紅淡比不同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頁提到(https://www.nmns.edu.tw/ch/exhibitions/galleries/botanical-garden/flowers/Theme-F00227/):「榊」不是中文,是日文漢字,「さかき」,讀作「sakaki」,指那段帶葉枝條。「榊」這個字,從字型來看能看出是跟「神」有關的植物,日本許多神社裡都有栽植這種植物。一般來說,大多使用的是「紅淡比」(Cleyera japonica Thunb.),但是紅淡比是亞熱帶植物,需要溫暖環境。所以「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與「八角」(Illicium religiosum Sieb.)也會被稱作「榊」,在祭儀上使用。「榊」也被寫作「賢木」,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中,就有以「賢木」為名的章節。日本神話與詩歌之中,更是常見「榊」、「賢木」或是「さかき」的身影。
「紅淡比」也稱為「楊桐」。嚴格說起來,臺灣所產與日本不太一樣,雖然只產一種,但除了模式變種外,還有4個變種。模式變種即日本稱為「榊」者,在臺灣少見,其他4個變種可以從葉子型態作區別。與紅淡比一樣葉子全緣的有:葉子長橢圓狀披針形的「早田氏紅淡比」及葉呈倒卵形的「森氏紅淡比」;葉子淺鋸齒緣者有:葉長橢圓形之「長果紅淡比」及葉倒卵形之「太平紅淡比」。其中「早田氏紅淡比」、「森氏紅淡比」、「太平紅淡比」都是臺灣特產。植物園北部低海拔區栽植的是其中分布最廣的「森氏紅淡比」。
森氏紅淡比與榕樹的區別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看森氏紅淡比的枝葉,很容易就把它當成常見的榕樹(Ficus microcarpa L.f.),但仔細觀察新生枝條,就會發現它沒有榕屬(Ficus)植物常見的環狀托葉痕。如果看到它的花,可以更明顯的看出這兩種植物的不同,森氏紅淡比的5瓣小花與茶花相似,而與榕屬植物的隱頭花序截然不同。
農業部農業知識入口網(https://kmweb.moa.gov.tw/)提到,森氏紅淡比與榕樹植株外型、葉子十分相像,簡易的區別方式為榕樹成樹後有鬚根、葉子有白色乳汁;森氏紅淡比嫩葉為紅色,成熟葉背無明顯葉脈,但最主要的判別方式為森氏紅淡比的花朵為黃白色,有五個小花瓣,雄蕊多數,花絲細長,花藥呈棕色。此外,花朵帶有幽幽淡香,眾花齊開時芳香四溢,也吸引蜜蜂、蝴蝶及甲蟲爭相採食,為一奇特景象。
森氏紅淡比基本資料
茶科紅淡比屬。(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說已改分“”五列木科)。別名:森氏楊桐、楊桐,日本厚皮香。
原產地: 臺灣特有種。分佈:生長於全島平地原野及低海拔山地,最高可達 800 公尺處,較為常見。
莖:高可達 5 公尺,樹枝及小枝多光滑無毛,直立或斜上昇。
葉: 葉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先端鈍或銳尖,基部狹或略為楔形,革質,全緣,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於表面略隆起;葉柄長 0.8~1.4 公分,有溝紋。
花: 花單生或 2~4 枚叢生,白色,腋生;花柄細長,多下垂,苞片二枚,多微小;萼片 5 枚,卵形,先端鈍;花瓣 5 枚,長橢圓形,先端鈍,全緣;雄蕊多數,可多到 25 枚,花藥有透明的刺毛,卵狀橢圓形,花絲細長,光滑無毛;花柱頂端 2~3 裂,挺出於雄蕊外。
果實:果實為漿果,球形,腋生。
用途:1.庭園綠化樹種:常被栽種為行道樹及庭園樹,為優良綠化樹種。2.木材用途:心材緻密,可製作車輪軸心、小器物、手工藝等。3.藥用
以上資料摘自http://kplant.biodiv.tw/
一、森氏紅淡比的花
二、森氏紅淡比的花、花苞與果實
- 4樓. 132025/06/09 17:35
榕樹 桑科 屬隱頭花序 花開在果實裡 不外綻放 所生之果稱之為 隱花果
無花果 愛玉 漆樹 印度橡膠樹 等等 其果實 皆隱花果
謝謝告知屬於隱花果的植物隱花果的植物 人間無味 於 2025/06/09 18:46回覆 - 3樓. nuitgrass2025/06/09 07:54繼續,仍是DeepSeek 的貢獻:
森氏紅淡比(學名:Cleyera japonica var. morii (Yamamoto) Masamune)
說明:
1. **Cleyera japonica** 是紅淡比(日本紅淡比)的學名,
2. **var. morii** 是變種名,紀念采集者或分類學者「森」(Mori),中文常音譯為「森氏」或保留拉丁拼寫「morii」。
3. 該學名中的 **Yamamoto**( Yamamoto)為最初命名者,**Masamune**(正宗)是後來重新分類的學者。
****
案:
1.以上都是日本學者 ,「正宗」是 Masamune的漢字書寫。
2.森氏則是紀念日本人類學者森丑之助/もり うしのすけ Mori(1877~1926)。18歲到臺灣,是哪一年呢?1895。
以後學有所成,這是台灣特有種為什麼要以日本人為名的原因。太太太感謝您了
眾裡尋他千百度--無著
驀然回首您到來--驚喜
得知 DeepSeek詳細又合理的資訊
美國等鄙陋國家禁用DeepSeek真的是它們自己的損失
人間無味 於 2025/06/09 10:56回覆 - 2樓. nuitgrass2025/06/09 06:02紅淡比命名詢問了一下DeepSeek:
紅淡比為何叫這個名字 來自學名 還是來自日本 還是來自哪裡?
「紅淡比」的名稱來源與日本有關,是從日語直接引入的中文名稱,其學名為 *Cleyera japonica*(部分分類系統將其歸為 *Ternstroemia japonica*)。以下是詳細說明:
1. **學名背景**
紅淡比的屬名 *Cleyera* 是為紀念18世紀荷蘭植物學家 **Andreas Cleyer** 而命名,種加詞 *japonica* 則指明其日本起源。但需注意,該植物亦分布於中國、韓國等地。
2. **日語名稱的影響**
- 日語中稱此植物為「紅淡比」(こうたんぴ,*Kōtanpi*),名稱可能源自其特徵:
- 「紅」指新葉或果實的紅色。
- 「淡比」一說與古代日本語的樹木稱呼相關(如「タンビ」可能為某類常綠樹的泛稱)。
- 由於日本近代植物學發展較早,許多東亞植物學名或俗名常透過日文文獻傳播,中文便直接借用了這個名稱。
3. **中文使用脈絡**
在中國,紅淡比亦稱「日本紅淡比」或「楊桐」,但學術及園藝領域多沿用日文音譯名,可能因近代植物學交流的歷史路徑所致。
4. **其他關聯**
紅淡比在日本文化中具特殊地位,常用於神道儀式(如枝葉裝飾祭壇),這可能強化了其日文名稱的國際傳播。
總結:**「紅淡比」之名直接源自日語,與學名無直接字面關聯,但學名標示了其日本分布,反映東亞植物命名中語言與文化的交織現象。** - 1樓. blackjack2025/06/08 22:54
這個google時出現“AI摘要”,據說影響了很多網頁的點閱,因為很多人看了摘要後就懶得去找詳細資料了
至於紅淡比,聽起來好特殊的名詞,好像某種奇特物品,花也相當好看呢
就是因為紅淡比名字滿特別的
我才動念去找相關資料
可惜還是沒有得到答案
紅淡比究竟是拉丁名字的翻譯
還是日本或源自其他的名字呢
就留下疑問
等以後的緣分吧
人間無味 於 2025/06/08 23:3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