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比利時因俄烏戰爭決定核電延役10年並稱廢核缺乏遠見
2023/06/30 14:25
瀏覽466
迴響0
推薦15
引用0

比利時因俄烏戰爭決定核電延役10年並稱廢核缺乏遠見

 

一、比利時核反應堆延役達成協議 

   據比利時法語廣播電視台6月29日報導,比利時聯邦政府當天與法國核電運營商昂吉集團(Engie)簽署一項協議,將比利時兩座核反應堆“蒂昂日3號機”和“杜爾4號機”的服役期限延長10年。根據協議內容,昂吉集團將向比利時政府一次性提供150億歐元的資金,用於管理核反應堆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比利時政府原本打算2025年關閉境內所有核反應堆,但俄烏衝突升級、歐洲爆發能源危機後,比利時政府轉而考慮延長核反應堆服役期限,以減少對天然氣的依賴程度。依據世界核新聞報導,根據比利時聯合政府2021年12月宣布的計劃,杜爾3號機將於2022年9月關閉,蒂昂日2號機將於2023年1月關閉。較新的 杜爾4號機和 蒂昂日3號機將於 2025 年關閉。俄烏衝突升級以來,國際能源價格持續高漲。在此情況下,比利時2022年3月17日決定將退出核電的時間延後10年。 

    比利時政府曾計劃於2025年全面退出核電。據法新社報導,比利時首相德克魯表示:“政府已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將現存兩座核反應堆的使用壽命延長十年。這次延期將加強我們供貨價在動蕩的地緣政治中擺脫化石燃料的獨立性。之前的廢核決定缺乏遠見”。確定將延長壽命的兩座核反應堆分別是位於比利時港口城市安特衛普附近的Doel 4和列日附近的Tihange 3,均於1985年投入使用,佔該國核能容量的35%。比利時Huy市市長Christophe Collignon 表示,比利時東部這座中世紀城市的大多數人都歡迎將老化反應堆的壽命延長至2035 年的決定。Collignon 說“有時你必須更加務實,減少意識形態,”,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比利時近40% 的電力來自核能,在歐盟中排名第六。據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稱,儘管對海上風電場進行了大量投資,但比利時尚未找到可靠的替代方案,而逐步淘汰核電可能會增加其對天然氣的使用。 

二、歐洲將走向何方? 

   歐洲在核電問題上存在分歧,一些人承諾在2011 年福島核災後廢棄核電。歐盟數據顯示,自2004 年以來,歐洲的核電產量一直在下降,立陶宛在2009 年關閉了其設施,德國、瑞典和比利時的核電產量也出現大幅下降。德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強大的政治參與者已關閉其最後一座核電站。另一方面,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法國已經有70% 的電力來自核能,該國正在與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荷蘭一起提高產量。“就氣候變化問題而言,核能顯然提供了解決方案,”歐洲核工業協會Foratom 的發言人傑西卡·約翰遜說。“它是低碳的,可以根據需要增加和減少,”她說,並補充說它比可再生能源更可靠,因為它不需要風吹或陽光照射。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他將建造新的核反應堆,以實現全球變暖目標,確保能源獨立並遏制能源價格飆升。與此同時,比傳統核電站建造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新型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正吸引著羅馬尼亞、波蘭和英國的興趣。 

    能源政策專家Catalina Spataru 表示,由於許多歐盟國家在碳排放目標上落後,核能被視為權宜之計,同時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也在增加,包括改進存儲技術。倫敦大學學院能源研究所所長斯帕塔魯說:“在我們真正轉向可再生能源之前,它可能是一種備用電源,擺脫化石燃料成本高昂且速度緩慢,並指出法國的Flamanville 3 核項目預計將耗資134 億美元,是2004 年首次計算的四倍多。多年來,我們已經看到了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因此,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可再生能源)儲存的相同類型的補貼,那麼我們肯定會在20 年後看到不同的情況,”歐盟委員會提出的新投資規則,將一些天然氣和核能項目標記為綠色,使其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一些歐盟立法者已經表示,他們將反對所謂的分類法規。能源方面的青銅預測整個歐洲在核電問題上仍存在分歧。“在核問題上有豐富經驗的國家將是它長期存在的地方……而在其他一些地方,這是一個不可接受的選擇,”他說。“這種非常差異化的國家層面的做法可能會繼續下去。” 

三、延役核電廠可避免缺電並助力碳中和 

   2021年12月26日能源專家梁教授發文指出政府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度落後,燃氣又因接收站招標不順,2023年後缺、停電機率將遠高於2022年。政府宜考慮讓核二、核三廠延役以兼顧供電與減碳目標,太陽能發電無一年達標,而陸上風力發電機因居民反對增設有困難,未來想靠離岸風機,但2021年執行率低於1%,2022年亦不佳。天然氣方面,受三接外推影響需延後2.5年,由於半導體產業電力需求大,鑒於2022年備用容量率號稱14%,卻仍發生兩次夜間大停電,主因太陽光電比重日增,但夜間無法供電。2023至2024年預估備用容量比今年少四至五個百分點,停電風險將更高於今年。蔡政府將穩定安全發電的核二廠一號機提前除役,除了會增加全島斷電的危機外,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將增加無法達成碳中和世界目標,最重要的是電價上漲壓力大增影響台灣經濟。2022年1月9日愛國的能源專家梁教授又第二次發文指出台灣將面臨的五大能源問題,經濟部長承認2025年可再生能源無法達到20%佔比目標,相對於德國的可再生能源60%佔比目標,說明國人的缺電憂慮是有根據的,廢核政策將害慘台灣。其實未來要面臨的能源問題,不只是缺電,還有電價上漲、碳排失控、區域供電失衡及能源安全存量與國安問題。政府以零核為主軸的能源轉型規劃,對經濟將帶來下列重大衝擊:(1)電價大漲。政府估算2025年電價將較2017年上漲33%,係假設25年燃料價格等同17年。參考最近能源價格,25年電價將達每度新台幣4元,漲幅達58%。(2)區域供電失衡。2025年北部供電缺口將擴大為317.2萬瓩(平時尖峰)至467.2萬瓩(夏季尖峰),超過三百萬瓩中-北輸電幹線可靠輸電能力。由中到北若有一電塔倒塌,北部地區甚至全國將會大停電。(3)碳排放失控。2020年核電為314.4億度,佔比11.2%,在替代核能的再生能源進度落後,燃氣機組無法補上的情況下,為避免缺電,燃煤占比將會不減反增。若核能發電全由燃煤替代,則碳排及空污會更加惡化。(4)能源安全存量與國安問題。台灣目前液化天然氣安全存量年平均為13天,遠低於中國大陸51天及日本36天,颱風若肆虐一周,燃氣電廠將停擺更遑論海上被封鎖。若能讓無碳排放的核二及核三延役,除增加十%備用容量率,避免限電之外,尚能緩解上述四種問題的發生。梁教授的肺腑之言,蔡政府聽進去的機率為零,事實上,由於核電廠延役產生的經濟效應巨大,延役已成為世界趨勢,傳統的核電廠運轉年限為40年而新的第三代核電廠壽命已為60年,興建核電廠投資成本高,核二、三廠延役20年等於興建一座無須耗時耗錢的核電機組,經濟效益很高。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