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雄三飛彈送大陸維修背後問題
2023/01/07 14:11
瀏覽1,640
迴響0
推薦23
引用0

雄三飛彈送大陸維修背後問題

 

一、雄三飛彈零件送中國檢修透露的問題 

   1月6日聯合報報導,被喻為「航母殺手」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經緯儀被輾轉送到中國山東維修。中科院疏於防範拿到報關資料才後知後覺重要營區監視器混入大陸零組件,中科院也用「無涉國安」輕輕帶過,國軍資安措施令人搖頭。事實上,1月5日印度歐亞時報就以標題「該死的諷刺!台灣的“航母殺手”導彈旨在擊沉派往中國維修的解放軍海軍軍艦」發文諷刺台灣的荒謬。歐亞時報稱台灣強大的雄三反艦導彈關鍵組件被運往中國大陸進行維修,引發了國防機密可能洩漏的擔憂。雄風III反艦導彈是由中山科學院(NCSIST)設計和生產的。這種可以打擊陸地和海上目標的超音速導彈的射程為250 英里,由於其超音速速度贏得了“航母殺手”的綽號,可以攜帶 500 磅的有效載荷,可以穿透裝甲。不過,鏡報媒體1月4日報導稱,用於校準導彈的經緯儀因故障被瑞士製造商運往中國進行維修。台灣媒體擔心此舉可能會洩露導彈試驗的關鍵數據,危及台灣的國家安全。有問題的組件由瑞士公司 Leica Geosystems 生產。它經常用於造船、航空航天和其他製造行業,以精確測量大型物體。Leica Builder T100/T200 是該公司的頂級電子經緯儀,具有出色的望遠鏡光學性能,僅需 0.5 秒即可快速精確地測量各種方位角。NCSIST 發現兩台徠卡經緯儀的連接銷鬆動了。2021 年 12 月初至 2022 年 2 月下旬,新北市新店區公司經銷商將產品退回瑞士,由 Leica Geosystems 進行維修。直到 2022 年 9 月,NCSIST 工作人員查看了 Leica Geosystems 維修中心提供的進口報關單和其他文件才發現問題。文件顯示設備是從中國大陸青島市返回台灣,說明該設備是在中國固定或是通過中國運到台灣的,中國軍方可以在那裡獲得有關導彈或其他規格的信息。 

    NCSIST指出,經緯儀是一種光學校正工具,用於測量其生產流水線上的彈體、發射箱、框架和其他部件,並不用於調節正在進行的位置雄風導彈。不管如何解釋,雄三飛彈的維修過程出現了安全問題,因為任何有關雄風 III 系統和能力的信息無意洩露都可能讓中國建立更有效的防禦。“台灣在合同管理上必須更加嚴格和謹慎,”台灣國防安全研究所蘇子云博士告訴BBC。過去,台灣導彈計劃的安全性一直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話題。2022 年,兩家台灣供應商的三名員工因使用中國商品製造本應由美國公司生產的導彈部件而被判處 4 10 年不等的監禁。話雖如此,NCSIST 生產雄風導彈系列是其將台灣變成“刺猬島”以抵禦中國軍事侵略計劃的一部分。2016 年,雄風 III 導彈意外發射並摧毀了一艘漁船後, 顯示雄風導彈並非那麼先進,把漁船炸出大洞並不表示能打擊航母。但此事件暴露出台灣武器自製率不高,科技水平落後中國大陸的根本問題。

二、中國的反艦導彈獨步全球 

   相較於台灣的雄三反艦飛彈敝帚自珍,中國大陸的反艦導彈領先全球,第一代為“上游”系列反艦導彈和鷹擊-6反艦導彈。第二代是鷹擊-81和鷹擊-82系列反艦導彈,第三代是鷹擊-62、鷹擊-83、鷹擊-91和鷹擊-9系列反艦導彈。第四代是鷹擊-12和鷹擊-18反艦導彈。第五代是彈道反艦導彈,第六代是極音速反艦飛彈。目前解放軍現役的反艦導彈主要集中在第三代以上。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裝備的鷹擊-83導彈射程達到200公里左右,鷹擊-62導彈射程達到450至550公里,其改進型射程達到空前的600至650公里。第四代反艦導彈中,鷹擊-18主要代替鷹擊-83系列,採用“亞超結合”方式,具有極強的突防能力和射程優勢,成為中國海基反艦導彈和岸基反艦導彈的核心力量,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具備高速度、高機動能力和大射程特點,作為空射反艦導彈的核心力量。而東風21D及東風26彈道導彈是拒止美國航母的強大力量。中國最新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公開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其威力更是強大無比。

(一)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

    鷹擊12是中國第一款自行研製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性能優秀可有效壓制台灣雄風3、日本ASM3、印度布拉莫斯反艦飛彈。鷹擊12是2000年代針對大型船艦研製的反艦導彈,由航天三院研製,鷹擊-12可藉數據鏈,通過衛星、無人機、潛艇獲得目標的實時位置與航向、航速。鷹擊-12巡航導彈被認為是最強大的反艦巡航導彈之一,4馬赫的高速度與400公里的航程和掠海軌跡相結合,對敵方水面艦艇構成重大威脅。該導彈在 2014年投入使用,被視為對美國軍艦的主要威脅,較西方魚叉和飛魚導彈設計具有性能優勢

(二)鷹擊12B導彈

    在2019年閱兵出現的鷹擊-12B岸基反艦導彈,在加上助推火箭後射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亦即僅從岸上發射就可對第一島鏈以內所有大型艦艇構成威脅,將迫使對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退出第一島鏈,移至至日本、關島等第二島鏈。鷹擊-12B在助推火箭推升至一定高度後拋棄助推段,透過數據鏈接收目標資訊後,啟動衝壓發動機以約2馬赫速度飛抵距目標50公里左右,再由導彈上搜索雷達捕獲並鎖定目標並加速至4馬赫,以紅外線與衛星制導方式將400公斤的彈頭導引向目標,命中誤差範圍約為7米以內。

(三)鷹擊18反艦導彈

   鷹擊-18提供了更長射程達550-600公里並裝備在055和052D新型驅逐艦上。這些導彈對台灣艦艇部署的導彈具有壓倒性優勢,一艘 052D 型驅逐艦可以壓制整個台灣水面艦隊使用它們。鷹擊18反艦飛彈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180千米後飛行速度可達2.5-3倍音速,航程達到40公里,合計射程達220公里,有艦載型,潛射型和陸基型。通過鷹擊18這種飛彈以及新型艦載通用垂直射系統,可以實現海軍戰術飛彈品種的系列化、通用化和垂直發射化,從而為建造隱身能力更高的水面艦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鷹擊-62遠程反艦巡航飛彈

   鷹擊62是一款遠程反艦巡航飛彈,飛行速度約0.6- 0.8馬赫屬於高亞音速導彈,巡航高度為30米,末段巡航高度降低到7-10米。由於採用渦噴發動機,最大射程可達到280公里,戰鬥部重量為300公斤。鷹擊62獨特的氣動佈局使得其可以在3-5米的浪尖高度維持數百公里的長距離穩定飛行,改進的數字化彈載飛控系統使得其可以在整個攻擊彈道中進行多次機動飛行,進而極大的增加了突防成功的概率。

(五)鷹擊-82導彈

   鷹擊-82用渦噴發動機取代了原來鷹擊-8上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彈體也有所加長,以容納更多的燃料。鷹擊-82的出口型被稱為C-802A反艦導彈,是一種中遠程全天候多用途反艦導彈武器系統,可以進行艦載、岸基和機載發射及掠海飛行,巡航段飛行高度為20-30米,在接近目標時飛行高度為5- 7米。

(六)鷹擊-83低超音速反艦飛彈

   鷹擊-83長5.1米,彈重600公斤,屬於高亞音速輕型反艦飛彈,使用小型彈用渦噴發動機,巡航段速度0.9馬赫,末端自導段會超過音速。巡航高度20米,在4至6級海況條件下,末端降高至10米,最終二次降高至5米。使用自鍛破片大威力戰鬥部,單枚可使一艘3000噸級護衛艦喪失戰鬥力,使5000噸級驅逐艦遭到重創。

(七)鷹擊91機載反輻射反艦飛彈

    鷹擊-91是專為宙斯盾系統量身定製的剋星,鷹擊-91分為反輻射和反艦兩型,反輻射型頭部裝有被動雷達導引頭和殺傷爆破戰鬥部,反艦型頭部裝有主動雷達導引頭和半穿甲戰鬥部。鷹擊-91長4.7米,彈徑360毫米,彈重0.6噸,戰鬥部重90公斤,最大射程150公里。

(八)鷹擊-100空射超遠程反艦飛彈

   鷹擊-100(AKD20)被稱爲中國版反艦戰斧導彈,是在長劍10巡航飛彈的基礎上研製的空射型超遠程反艦飛彈,其射程銜接了鷹擊62系列和DF-21D彈道反艦飛彈之間的距離,採用慣性制導加主動雷達尋的制導,可攜帶500公斤的半穿甲型戰鬥部,威力驚人,一枚就可以癱瘓或擊沉一萬噸級的作戰艦艇。鷹擊-100不是超音速飛彈,其射程達800公里,可對航母等大型水面目標發動超視距的遠程打擊。

(九)東風21D

東風21D是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1500公里的最大射程和灌頂式反艦打擊的方式,令其一舉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高效的反艦飛彈之一。和常規的反艦飛彈相比,該飛彈有著精度高、射程遠、威力大和攔截難的優勢,可以對十萬噸級的航母造成致命性的破壞,被外界成為「航母殺手」。其強悍性能的核心要點是能夠進行末端變軌,也就是會「拐彎」,這也代表著它讓全球的艦隊都失去了意義。

(十)東風26彈道導彈

    東風-26的射程可達4000公里,有效載荷超過1.8噸。理論上可以覆蓋第二島鏈上的所有目標,直接威脅進入西太平洋的美國海軍艦隊。即使從中國內陸發射,其射程也足以覆蓋整個南海區域。

(十一)鷹擊21超高因素導彈

    鷹擊-21 是中國反艦導彈的最新型,旨在摧毀美國航空母艦。它是一種超高速導彈,具有不可預測的飛行路徑,能夠直接穿透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並迅速將其消滅。  

三、台灣購置美國魚叉反艦飛彈被坑慘

    台灣自己研製的雄風二型、雄風三型反艦導彈早已服役,而且性能表現穩定,為何要再買射程、飛行速度、殺傷力都與雄風二類似的魚叉導彈?許多人質疑此舉是屈從美方的政治壓力,出錢替陷於困境的製造商波音公司紓困也可說是付保護費。美國強賣不適用之魚叉飛彈還要求必須「一次買齊」,一次編足高達866億元預算,造成排擠其他國造武器及施政經費,由於魚叉飛彈與國造的雄二飛彈功能重疊,我軍方採購意願並不積極。美方要求我優先「付錢」,影響我建軍順序之舉根本是美國利益優先。岸基反艦導彈是從陸地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採用自主制導及自控飛行。反艦導彈在現代海戰中很重要,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陸基反艦導彈主要有7款,分別是中國鷹擊-62反艦導彈、中國鷹擊-18反艦導彈、俄羅斯天王星反艦導彈陸基版、俄羅斯K- 300P堡壘岸防導彈、日本12式陸基反艦導彈、俄印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以及瑞典的RBS-15反艦導彈,但美國的魚叉岸基導彈並不在列,世界上除芬蘭早期有買一些,大多數國家購買的魚叉導彈都是空射、潛射及艦射,台灣是唯一四種魚叉都買的國家,我們應該不會是最聰明的國家吧! 媒體報導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公布,國務院批准售台100套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包含400枚魚叉飛彈及4枚遙測彈,總價約23.7億美元,價格非常貴。越南只花3億美元就引進2個營的俄制堡壘-P岸基反艦導彈,號稱能打航母編隊是亞洲最強的岸基反艦導彈部隊。

    國軍以往都用中科院製造研發自製的反艦導彈,目前兩種岸置攻艦飛彈以次音速的「雄風二型」為主,並與超音速的「雄風三型」混合部署,有固定陣地亦有機動發射車型。岸基型「雄二」彈射程近150公里,已服役二十餘年,且發展成功性能提升型,據稱射程高達250公里。岸基魚叉發射器安裝在重型擴展機動戰術卡車(HEMTT)上,增加了靈活性,且雄三還是超音速的導彈。魚叉即使是最先進的變體也是亞音速導彈。美國人可賣更合適台灣的武器,岸基魚叉導彈顯然不是最需要的。美軍認為「台灣似不甚重視中共近期軍事威脅」,但美方一直不肯出售攻擊性武器給台灣包刮F-35及神盾艦。岸基魚叉導彈根本是重複台灣已有武器。美方認為我國自製的「雄二」系統生產進度無法滿足臺美雙方所共識的威脅,但若投入800億預算,產量根本不是問題。而GPS衛星導航套件加持導引系統更是無稽之談,美國若視台灣為盟友或棋子,本來就應幫忙GPS 導航。國防產業自主的政策絕對正確但受到美國掣肘很難真正執行,國外媒體報導,台灣以高出近一倍價格向美國購買18枚重型魚雷後,又在美國施壓之下,被迫購買老舊的魚叉導彈,兩岸學者指出,由於岸防魚叉導彈系統的前置攻勢性質不符美軍戰略思維,目前美軍也不使用該系統,華府逼台當局採購此導彈系統,分明就是要台灣幫美國消化庫存的魚叉導彈,台灣本來希望美方提供台灣想買的新型海軍打擊飛彈(NSM),但美方嚴拒堅持只能提供舊型的魚叉導彈系統,台灣一旦採購美方軍備,同時也會壓縮所謂自主研發武器的資源,中國文化大學劉性仁副教授表示,對於美方要求台灣採購魚叉導彈,台灣必須先考量到實用性、需求性、價格、性能以及後續維修等問題,不能被美方予取予求。上海交通大學學者王曉笛表示,魚叉是「歷史悠久」的導彈,就技術規格上而言落後台灣自研的「雄風」導彈。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國防軍事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