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進一步比較興衰趨勢無法避免
一、國家制度與領導人風格
(一)中美影導人演講展現胸懷與格局的差距
根據環球網報導,2021年9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第76屆聯合國大會發表題為《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講話,習講話立足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主題到具體倡議都對應的是人類和世界共同利益,他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面向所有國家,他堅持發展優先、以人民為中心、普惠包容、創新驅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行動導向“六個堅持”具有普適性,不含任何政治排斥,是真正對加強國際團結合作的實踐。由於拜登總統在這之前幾個小時也在聯合國發表講話,更加襯託了中國領導人的博大胸懷,以及談論問題和挑戰的入情入理。習講話有中國堅實行動的支持和跟進。比如中國響應聯合國氣候行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在朝著綠色低碳加速轉型,並宣告中國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美國總統拜登的講話也談了不少“全人類”,但都是煽情的部分,他的演講實質主題是“美國與盟友及合作夥伴”搞小集團,從世界規則制定到謀求利益都是圍繞這個小集團展開的,充滿自私自利。習的講話強調世界應該尊重不同的文明,強調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習主張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摒棄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拜登講話不僅區分盟國和合作夥伴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圈子,而且不顧美國從阿富汗撤退的慘敗事實,繼續煽情宣揚當今世界“民主”與“專制”的二元對立,給一些動盪和戰亂蓋上民主遮羞布。
中國言行一致,美國則說一套做一套,中方一諾千金,美方下屆政府不認上一屆的,美總統為了選舉什麼都敢說,是否守信用已成為中美的區別。10月5日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推特寫下中國與各國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並連發13張圖,從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到阿爾及利亞一號通信衛星,這些印在各國紙幣上的地標建築或矚目成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中國建造。它們展示著中國給世界帶來建設而美國給世界帶去戰爭。公道自在人心,中美領導人的兩篇講話,誰是和平與發展的真正維護者和促進者,誰又是分裂與對抗的挑動和領頭者很明顯。
(二)國家制度與建設
事實上,大國興衰的原因在於國家領導人的良窳而非國家制度,秦始皇利用強權進行大規模向外擴張,國家很快強盛起來,但沒多久竟亡了。漢朝也是個大帝國,但持續好幾百年,因為秦朝是霸道,漢朝重王道。借鑒中國古代思想,治理國家和處理國際關係中,都有“王”和“霸”的區分。二戰之後,西方認為自由民主制度和意識形態勝過其他的製度和意識形態,但號稱自由民主的美國槍擊案頻發,暴力犯罪及種族歧視時有所聞,顯然不是理想的社會。美國在制度、文化都不變情況下,特朗普上台提供了一種新的政治領導風格,美國軟實力就大規模下降了。
目前中國大陸在許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實現了跨越式的經濟發展。墨西哥勞動黨主席阿爾韋托·安納亞說,他到訪過北京、上海等很多中國城市,摩天大樓鱗次櫛比、交通線縱橫交錯、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巨大的發展成就證明了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更展現了中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蓬勃的創新活力。在5G通信、機器人、生物、衛星通信、高鐵、網絡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科技領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領先者,科技讓中國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安納亞認為,中國政府能不斷取得成功,是因為一直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人民的事業奮鬥、為人民的福祉而努力。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的制度成功的抗擊疫情,並積極向其他國家提供抗疫援助。
二、中國正加速在世界舞台上超越美國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世界強權的局勢正發生微妙變化,中國不但自己很早就控制住疫情,並輸出七億多支疫苗給落後貧窮國家,在國際上增強了威望及影響力。美國在阿富汗作戰很久,弄得人家國家殘破、民不聊生,如今說撤就撤,丟下一堆爛攤子。同時美國支持以色列軍事攻擊巴勒斯坦人,毫無正義人權可言。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國家能永遠強盛,美國崇尚霸道、顛覆他國、挑起戰爭、種族歧視、不講道義及只顧私利已喪失領導世界的氣度,尤其是自私的美國優先令人噁心。中國正走向興盛而美國則開始衰敗,這可由許多領域看出。
(一)經濟上的表現
據美國《財富》雜誌網站報導,疫情2020年重創全球經濟,美國經濟負成長而中國經濟正成長一枝獨秀,分析認為中國最早將於2026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聯合國稱中國成功使8億多人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穩居第一。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超過美國,成為2020年全球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國,吸引了163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根據美國《富比士》雜誌數據,中國大陸北京首度超越美國紐約,成為全世界最多億萬富翁的城市。據美國媒體10月4日報導,美國國債首次超過31萬億美元,中國約為其三分之一。
(二) 在發展中國家受歡迎度
在被稱為“發展中國家”的地區,中國現在比美國更受歡迎。以中東和北非地區為例,普林斯頓大學的“阿拉伯指標”組織最近展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相較於美國,該地區對中國更有好感。中國商人在當地非常活躍。中國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美國有潛力做所有這些事情,但美國人就是不出現。
(三)知識研發專利比較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中國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專利數量高於日本、德國和美國。2019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專利申請來源國。路透社評論稱,專利擁有權已經被廣泛視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工業技術的重要標誌。日本文部科學省的調查也顯示,在2016年至2018年發表的自然科學論文數量,中國超過了美國名世界第一。
(四)製造業能力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1.31萬億元,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2020年,中國新船接單量超過韓國,重奪全球第一。《財富》雜誌發布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顯示,中國大陸公司上榜數量達124家,超過美國121家。中國上榜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是中國整體經濟規模發展壯大的結果。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中國龐大的生產力已成為世界工廠。
(五)中美貿易戰中國獲勝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文章,稱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對華“貿易戰”已輸了。從實際數字上來看,中美貿易戰越打讓美國的對華逆差越大,中國的對外出口還在強勢增長,由此見,美國的貿易戰已走向失敗。
(六)新冠病毒疫情控制
美國確診病例超過425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68萬人,而中國確診人數僅10萬人,死亡4636人,對比美國疫情的混亂與龐大確診死亡人數,中國確實是抗疫優等生。從防疫成果可看出中國政府在領導能力及制度方面都優於美國,中國人也比美國人遵守規定。美國人喜歡談個人自由,戴口罩及隔離措施都不確實,疫情很難控制。而美國政府對疫苗自私的態度相對於中國疫苗的援外無私,讓美國在世界上形象大損,中國在疫情期間除了經濟急速恢復外,國際形象也大勝美國。
(七)軍事及科技的進步
美國國會研究處報告指出,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上,不太可能在2023年前部署可操作的高超音速武器,但中國已研發出能攜帶核彈、可裝上滑翔飛行器的東風17飛彈。中國海軍正迅速縮小與美國海軍的差距。亞洲時報新聞網報導,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世界強國,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北京對高科技創新方面的持續投資,無論是在人工智能還是空間技術領域,中國正在迅速成為高科技發展的主導力量,中國在太空科技上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八) 港媒:中美競賽,關鍵是經濟和民心
香港《亞洲周刊》認為中美當前博弈的關鍵是經濟實力較量與內部民心凝聚力。疫情危機中,中國的優勢是率先復工,過去三年中國製造業已成為全球龍頭,與美國製造業的進一步空洞化對比強烈。最重要的是,中國加強在太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鍊等領域的突破。即便新能源車發展中國也領先全球。中國汽車出口今年預計將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最後的考驗是內部民心的凝聚力。
三、一帶一路雄才大略
習近平作為一個力圖將中國推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領導人,他宏大的戰略就是“一帶一路”計畫。這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致力於實現沿線參與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表明習近平的眼光顯然超越了經濟,而是著眼於地緣政治格局。他精心推出的這個設想,是一個極其宏大的戰略,很可能改變未來世界格局。習近平正在推行的“一帶一路”與唐朝有密切關係。過去,唐朝依靠陸地絲綢之路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中國意圖找回中華民族中最為強盛的唐朝輝煌,但目前的霸權國家美國不會坐視中國強大。習近平在2014年底的APEC會議期間,正式提出推動「一帶一路」的政治宣示。「一帶一路」戰略係以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貫穿歐亞大陸。一帶是從西安出發,沿河西走廊,途經中亞與西亞進入歐洲;一路則是取道麻六甲海峽西進緬甸與孟加拉,再取道東非,從地中海進入歐洲。中國大陸以政策引導產業轉型,將國內過剩的產能和勞工,藉著向外擴張的基礎建設輸出,同時搭配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措施活絡資金。過往中國大陸以勞力密集型產業搭配出口導向的生產模式,在全球生產鏈中以產量取勝。
一帶一路是打造中國大陸主導的歐亞經濟圈,以統領歐亞陸地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作盾,帶領亞洲「陸權國」對抗以美國為首的「海權國」集團。「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充滿政治與安全的考量,在外交目標上,中國大陸期待「海陸平衡」,正在累積足以對抗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歐陸力量,一帶一路建設已有許多成果深獲發展中國家好評,於是西方國家也東施效顰。七大工業國領袖承諾,未來五年將籌募六千億美元的資金,資助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需求,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計畫抗衡。美國總統拜登也宣布將推動「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但中國的基建狂魔實力很難被取代。
四、中國的崛起及美國的衰落
縱觀當今世界的國力對比,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而兩者同其它強國的差距正在拉大。從具體的國力指標來看,中美在許多指標上各擅勝場。在很多指標上,中國已經或者正在超越美國。中國已被視為同美國一個量級的全能選手,最重要的是中國超過美國的指標被美國追回來的可能性非常小;中國落後美國的指標,有許多可能在2035年之前追趕上。過去30年,美、德、法、英收入大致不變,中國則是自1990年以來相對收入顯著提高的經濟體。西班牙《消息報》網站稱中國從最早出現疫情到迅速控制疫情獲得勝利。根據麥肯錫和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報告,經歷了疫情之後的中國變得更加強大,經濟前景更好,並且對未來充滿樂觀。歐盟首席經濟學家約格·措伊納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受新冠病毒危機影響相對較輕的主要經濟體。”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中國的優勢之一是,由於其經濟中工業比重大於服務業,它能夠更好地阻止病毒傳播。“在社交隔離的前提下,經營工廠要比經營依賴面對面接觸的服務部門企業容易得多。2020年,一場疫情及一場混亂選舉,讓美國露出其政府體制的千瘡百孔。美國霸權無可避免在走下坡,為應對此次新冠疫情,美國推出了史無前例的金融量化寬鬆政策,程度遠超金融危機時期。美國賴以傲視世界的美元霸權將因超發貨幣而疲軟,最終會嚴重損害美元作為國際支付體系當中的核心貨幣地位。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以後,可看出在眾多領域,中國都已超越了美國。中國沒有種族歧視及美國黑白社會問題,中國去年已達成脫貧艱鉅任務,基本上人民無溫飽問題。而美國窮兵黷武,貧富懸殊,遊民失業者中,整體國家充滿社會問題,已失去美國建國之初的昂揚鬥志,勢必走下坡。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