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如何將佛法運用於生活中?
2013/11/01 10:09
瀏覽26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如何將佛法運用於生活中?

問:阿彌陀佛,師父,弟子是學淨土宗的,但對密宗也很歡喜。弟子喜歡和他人分享佛法,但許多時候,弟子與別人分享時,別人卻滿不在乎,似乎不願接受,弟子時時感到很難將佛法用於生活中,很難與他人分享佛法並利益他人,心有餘而力不足,每當弟子精進時,似乎都會遇到違緣障難,修行就會退步,弟子內心很迷惑,恭請師父慈悲開示,弟子該如何把佛法用於生活中?如何才能在生活中運用佛法來真正利益眾生?阿彌陀佛。

上師開示:

   阿彌陀佛,根據居士菩薩的這個疑問,師父想從兩方面跟您共學。第一,我們要了解佛教傳到中國形成了十宗,這是源於漢傳佛教的祖師們依佛法的真知灼見,智慧觀察各個地方眾生不同的根基意樂,就建立了不同的宗派來因機施教。實際上漢傳佛教先後共建立了十宗,有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成實宗、三論宗、俱舍宗、淨土宗、律宗、禪宗、密宗,這十宗是祖師們根據眾生不同的根器而善巧引入佛法正道,引入後所看到的聖境完全是一樣的。師父這樣舉例,假設有一個房間,東、西、南、北、東南、西北、東北、西南、上、下都有門,一共十扇門。請問菩薩,要進入這個房間,假設位於東南方向的人,該從哪扇門進入比較方便呢?(居士答:應從東南方向的門進入較好。)是的,同理,一位於西南方向的人,要進入這個房間,也要從西南方向的門進入比較方便,由此我們就得出結論:每一位眾生根據其不同的外緣,選擇方便的門進入這間房屋。但是,從東、西、南、北、東西、西南、東北、西北、上、下這十扇門進來的眾生所見到這個房間裡的境相是有別還是無別?他們所看到的境相是無二無別的,因此,請記住,現在中國漢傳佛教所延續下來的只有兩宗 淨土宗和禪宗,但不管是學淨土宗也好,學禪宗也罷,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了生脫死、離苦得樂、由凡轉聖。所以這兩宗的三寶弟子應該互相尊敬,也應遵照菩薩戒的內容 無量法門誓願學。這是第一點,師父與菩薩共學,擴展心量。

    第二點,我們如何把南無阿彌陀佛淨土法門的念佛心要用於日常生活中呢?佛陀曾慈悲開示:「我是大徹大悟的大覺者,但我不是萬能者,我有三不能 不能以水洗掉墨跡般洗掉眾生所造作的罪業;不能將我證到的神通遷移到他人身上;無緣的眾生我不能度!因此,我只能告訴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我們可由此了知,佛陀其中的一不能無緣的眾生不能度,如果眾生的內因沒有生起「要接上離苦得樂的殊勝善緣」的意樂,那麼佛陀站在他們的面前也不可能讓他們離苦得樂的,所以佛陀尚且如此灑脫,那麼我們作為佛陀的弟子,就應效仿他,對待無緣的眾生,我們不要太着急,因為他們緣分還沒到,所以,我們就念經、持咒、念南無阿彌陀佛等佛菩薩名號迴向加持他們,祈請阿彌陀佛等諸佛菩薩慈悲加持這些如母有情早日能脫離愚痴邪見,早日皈依三寶。但還有一種眾生,當我們一給他們講解佛法,他們就會生起興趣,覺得佛法很有道理,並且能夠改變日常生活中的痛苦煩惱,這一種願意了解佛法,願意接受佛法的眾生就是緣分到了的眾生,我們就可善巧地多去給他們分享佛法。當我們面對不同的眾生,就可根據眾生的內因將他們分成兩種,再以因緣生法的方式去度化他們,這樣就會灑脫。

    接下來我們繼續深究:念佛是否能夠利益眾生呢?菩薩,您千萬不要認為您念佛對眾生沒有益處。正如受戒一般,當我們所有的眾生都受了不殺生戒,不偷盜戒,並且也都守好了這些戒律,那麼這世界還需要警員嗎?肯定不需要了。同理,您念佛就能利益整個宇宙中每一位有感情生命的眾生,我們不要把心縮小到僅僅肉眼能看到的地方,因為眼見並非屬實,我們眼所見的某些現像是假象,我們要用清淨的心去看,要用清淨、平等、廣大的心去看,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關於第三點,菩薩覺得自己在修行過程中會退步,師父會這樣觀待其原因:您在菩提的覺悟大道上,可能缺少兩個支柱,其一,缺乏一位長期依止的佛法宇宙人生真理的老師;其二,缺乏良善的同參道友,所以菩薩要善於找到與您一樣在菩提大道上學習離苦得樂、了生脫死、由凡轉聖之法的良善的同參道友,還需要找到一位能夠讓您生生世世都能依靠、信賴的僧人師父作為教授您離苦得樂、了生脫死、由凡轉聖之法的老師,好嗎?這樣您就一定不會退轉,並且每天都過得非常舒適、安詳、寧靜、快樂的,還會讓您接觸過的那些不信佛的眾生再過一兩年就開始改變他們原來的觀點了 — “哎呀!我們這麼反對她,這麼排斥她,她還是過得那麼快樂,身體比我們好,心靈境界確實比我們寬廣!於是,他們就對佛法產生了好奇心,想了解佛法究竟講的是什麼,待到那時,也許他們的緣分就已成熟了,您就可以開始善巧地與他們分享佛法。這是師父的建議,希望對菩薩有所幫助,阿彌陀佛。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