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排便困難是什麼樣的?」「就是拉不出啊!」什麼是排便困難?
排便困難,是指由於參與排便的生理結構,如結腸、腸壁神經叢、腸腔容積等出現問題,結腸蠕動變慢,引起大便難以排出的症狀。
病因
1、不良飲食習慣
節食、食物過於精細、刺激性食物、喝水少等,會刺激腸道、無法增加大便體積,糞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過長,堆積過多,過於乾燥,腸道刺激減少,引起排便困難。
2、大便習慣改變
排便姿勢改變或不正確,大便時間不規律,有便意時不及時大便,導致直腸反射敏感性下降,無法正常按時排出糞便。
3、濫用瀉藥
長期使用或濫用減肥藥、瀉藥,腸道產生依賴性,惰性增強,蠕動減慢。
4、生活習慣
睡眠不佳、精神緊張壓力大,抑鬱、缺乏運動,也會導致排便困難。
症狀
1、排便時間長
許多排便困難的患者由於不能及時排便,但便意感仍然存在,在壓力下努掙不出,導致排便時間漫長。
2、頻繁便意
大多數患者存在排便感,但上廁所後往往少量或無大便排出,或只有黏液,易於漏屎、腹瀉相互混淆。
3、殘便感
便意頻發,在便後也常有殘便感。
4、大便乾燥
大便乾結,堵塞肛門口,難以排出,造成肛門疼痛等不適感。
排便困難=便秘?
排便困難與便秘是不同的,偶爾的排便困難不叫做便秘,便秘會伴隨有排便困難的現象發生,每周排便次數少於兩次或者雖然一天一次但是排便困難的現象才能稱為便秘。
危害
1、心情抑鬱
反覆存在的殘便感、便意,讓排便困難人群產生或多或少的心理負擔,心情緊張或壓抑。
ADVERTISEMENT
2、腸道老化
長期的排便困難會導致腸壁彈性下降,腸道蠕動功能受損,腸道老化。
3、皮膚變差
因糞便不能即使排出,毒素長期堆積,導致皮膚長痘、暗沉、變黃、粗糙等。
4、引發腸癌
長期的排便困難即是便秘,便秘會增大肛腸疾病、腸癌的發病幾率。
5、全身疾病
除了肛腸發生病變,還會殃及全身其他器官組織,引發心血管、淋巴等其他病變。
如何預防?
輕度的排便困難以飲食調節為主,飲食上多攝入高纖維粗纖維食物,少吃肉類,每日補充足夠量的水,多運動,走路、慢跑都是不錯的選擇。戒菸限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及生活習慣。
重度的排便困難則以藥物治療為主,可到藥店諮詢醫師或者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