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成語選輯〈之六〉:
~民國106年〈2017〉01.11
與其「乘堅策肥,錦衣玉食」,何如「安步當車,粗茶淡飯」?~人生愈簡單愈幸福。
111 世界蔬醒日〈網路分享〉
〈每週至少一天吃素,於健康有益也。至於是否適合全素?則視個人體質而定。〉
= = = = = = = = = = = =
一、《列子。湯問》~「愚公移山」:
[釋義]:
~「愚公移山」成語,摘陸自《列子。湯問》之一則神話寓言。既是神話寓言‧則姑妄聽之,取其不畏艱難,奮戰不懈之精神即可。
大意以九十高齡之愚公欲移走綿延七百里之太行、王屋二山,眾人笑其癡愚,仍執意為之。
鑿山鑽孔驚動了山海之神,乃上稟天帝求助;帝命夸娥氏之二子負二山,移於朔東、朔南。
~典出《列子。湯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苦於)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
。。。 。。。 。。。 。。。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又見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銘》:
「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 = = = = =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①。本在冀州②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③,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④,可乎?」
雜然相許⑤。其妻獻疑⑥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雜曰⑦:「投諸渤海之尾,隱土⑧之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⑨,跳往助之。寒暑易節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⑪,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⑫。
操蛇之神⑬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⑭二子負二山,一厝⑮朔東,一厝朔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⑯焉。
= = = = = =
[附註]:
①萬仞:仞,古制計算長度之單位,以八尺〈一說七尺〉為一仞。《說文解字》:「仞,伸臂一尋,八尺。」
~《尚書。旅獒》:「嗚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允迪茲,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萬仞,約七八千丈,形容其高闊也;引喻山峰之高聳。成語有「萬仞宮牆」,則形容孔子學問之淵博。
唐。王之渙《涼州詞》二首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②冀州,河陽:冀州,古代九州之一。約今河北省境,亦含河南省之一部份。河陽,泛指河水之北;一說指春秋時晉邑,在今河南省孟縣西。
③懲山北之塞:懲有多義,此處作苦於解。謂受其阻隔不便之苦。懲山北之塞,言受山北橫亙阻隔,交通不便之苦。
④漢陰:漢水南岸曰漢陰。引《維基百科》:「三國魏置安陽縣,晉改安康縣,唐改漢陰縣,清改為廳,1913年復設漢陰縣。」
⑤雜然相許:雜然,此處作眾聲紛雜解。相許有多義,此處作隨口應聲允諾贊成解。雜然相許,眾人紛紛應聲表示讚諾其議。
~金元。元好問《摸魚兒》二首其一「雁丘詞」前半闕: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⑥獻疑:此處作提出疑問解。連結下文「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即質疑以愚公之微力,連魁父這座小山都無法鏟除。
⑦雜曰:雜有多義,此處作眾人解。雜曰,謂眾人〈但知照辦而不假思索〉隨口應聲而答復。
⑧隱土:隱土,專有地名;古代傳說中之地名,九州之一。此處指古之幽州〈薄州〉。
~《淮南子。墬形訓》:「何謂九州?..... 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註]:「薄猶平也,氣所隱藏,故曰隱土。」
⑨始齔:齔,音ㄔㄣˋ;自乳齒脫換為成人之牙齒。比喻約七八歲年幼者;泛指學前幼兒。
~援引《說文解字》:「齔,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呀!將俺一家兒不留一個齠齔,侍從軍又怕辱沒了家門。」
⑩寒暑易節:四季有常,寒來暑往;寒暑易節,謂一年中冬夏換季之時間〈猶言一年光景〉。
⑪固不可徹:徹,通達;引申改變想法。固不可徹,謂頑固到無法通達事理〈改變閉塞之想法〉。
⑫亡以應:亡有多義,此處古通无、無;作無法解。亡以應,即無言以答;語塞也。
⑬操蛇之神:依《山海經。中山經》所載指手或身操持著蛇之神祇〈山神和海神〉。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 神于兒居之,其狀人身而身操兩蛇,常遊于江淵,出入有光。」
⑭夸娥氏:夸娥氏,為中國神話傳說之大力神。一說與夸父同屬巨人族。夸父係炎帝後裔,《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之巨人,為丹朱得力大將。
⑮厝:古通「措」,措施、措置也。厝此處作安置解。《後漢書。卷三十。郎顗傳》:「征營惶怖,靡知厝身。」
⑯隴斷:古通「壟斷」。隴斷,謂高大之山嶺或山岡;引喻〈受高大障礙物〉亙阻或阻斷。〈壟斷於經濟學名詞,有市場獨佔之意。〉
徐悲鴻繪畫~《愚公移山》〈網路分享〉
= = = = = =
[編按]:
⑴《列子。湯問》~「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是提示吾人,無論面對任何艱難困境,該做正確的大事,仍然要勇往直前達成目標。
對執政黨言,做正確的大事就是循序漸進合理改革,不是暴虎憑河。對在野黨言,就是淬礪奮發浴火重生,不是楚囚對泣。
⑵近似成語「精衛填海」、「人定勝天」、「磨杵成針」、「金石可鏤」、「有志竟成」、「鍥而不捨」等。
⑶相傳愚公故鄉的王屋山〈亦名「天壇山」〉,即在河南省的濟原市境內。其市區有一條愚公路,王屋山下有一座愚公村。
⑷參閱《印度版真人「愚公」~達什拉斯。曼吉》 :
= = = = = = = = = = = =
二、《晁錯。論貴粟疏》~「乘堅策肥」:
〈晁,音ㄔㄠˊ,「朝」之古字。另音ㄓㄠˋ。〉
[釋義]:
~引錄《成語詞典》:「堅,堅固的車子;策,鞭打;肥,肥壯的馬。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乘堅策肥」本指高官巨賈之起居生活,極盡優渥奢華。隱諷在上位者高軒翠冕、錦衣玉食,不知民間疾苦也。
~典出《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上》&《晁錯。論貴粟疏》: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遊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並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又見清。章炳麟《人無我論》:
「若夫膏粱之子,生而多金,乘堅策肥,自快其意。」
= = = = = =
[原文]節錄: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
春耕,夏耘,秋獲,鼕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
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①,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②。
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③子孫,以償債者矣!
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④,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⑤,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⑥,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遊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⑦,履絲曳縞⑧。
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 以粟為賞罰。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⑨。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餘者也。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
所謂損有餘,補不足⑩,令出而民利者也。順於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
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⑪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
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⑫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
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
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⑬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
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亡窮⑭;粟者,民之所種,生於地而不乏⑮。
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 = = = = =
[附註]:
①被水旱之災:被有多義,此處作蒙受、遭到解。被水旱之災,遭受水澇乾旱交替之災。〈按旱澇,即乾旱與水澇大自然災害。〉
②朝令而暮改:言〈官府〉早上才下令施行,而日落之時又幡然改易。套句現代流行語,曰髮夾彎。
③鬻:〈引錄《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⑴以下三義讀音皆ㄩˋ。〈此處作買賣之賣解。鬻子孫,言農人窮到賣子孫過活。〉
a.賣也。《莊子。逍遙遊》:「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b.謂生也、養也。《莊子。德充符》:「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
c.引申幼稚或幼小。《詩經。豳風。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⑵又音ㄓㄨˋ,古通「粥」;即稀飯。《左傳。昭公七年》:「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其共也如是。」
④積貯倍息:積貯,囤積〈物質〉居奇。倍息,〈牟取〉加倍利潤。積貯倍息者罔顧民生疾苦,素為商賈之詬病。
⑤操其奇贏:操,操控牟取。奇贏,指囤積稀有或專賣之民生必需貨品以待價而沽。
⑥衣必文采,食必粱肉:衣必文采,謂穿著衣裳必以奢華為尚。食必粱肉,謂飲食必以精饌珍肉為美。「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簡言之,就是錦衣玉食。
⑦乘堅策肥:詳見本條成語前述[釋義]之內文。語譯同「高軒翠冕+錦衣玉食」。
⑧履絲曳縞:履絲,此處作腳穿絲質的軟鞋。曳縞〈音ㄍㄠˇ〉,此處作身子拖著雪白絲織的長袍。
⑨粟有所渫:渫,此處作分散或輸運散發解。粟有所渫,指糧食可以輸運散發到有需求之地方。
⑩損有餘,補不足:損有餘,引喻農民貢獻餘糧以減輕賦稅。補不足,承下文指「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
⑪復卒:此處謂免除服兵役或徭役。西漢時法令,規定凡民獻馬一匹,可抵充三人服役之免除。
⑫湯池:此處指護城河;一般注滿沸水或灑油水以防敵。後衍生「固若金湯」成語,引喻城池堅固牢不可破。
《漢書。卷四十五。蒯通傳》:「必將嬰城〈以城自繞〉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
⑬五大夫:秦、漢之爵位名,二十等爵第九級,為「大夫之尊」。高於第五、六、七級之大夫、官大夫、公大夫。
⑭上之所擅,出於口而亡窮:上之所擅,謂君王所專有授予爵位之權力。出於口而亡窮,謂出於君王之金口而無窮盡〈沒有止境〉。
⑮民之所種,生於地而不乏:民之所種,謂農民所耕種栽培糧食之動力。生於地而不乏,謂生於土地之滋養而不缺乏〈不受限制〉。
農家風情〈網路分享〉
= = = = = =
[編按]:
⑴《晁錯。論貴粟疏》~「乘堅策肥」:全文闡明國君應重視農桑,藉由農業的繁榮始能促進百業尤其商業發展。夫國富民強之道,在於士農工商並重。
揆諸今日民主國家之農業政策,多偏重工商業而輕忽農桑,本末倒置。豐產時穀賤傷農,自然災損時穀貴傷民,國家自當設立平準基金優予獎勵扶助。
⑵白話譯文參閱「漢川草廬」《漢書。食貨志上》:
http://www.sidneyluo.net/a/a02/024a.htm
⑶晁錯本文可與同時代之《賈誼。論積貯疏》併參。
- 11樓.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2017/01/21 16:30
- 10樓. 異色-自古文人多寂寞2017/01/21 10:05真是增廣見聞感謝分享
- 9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17/01/18 16:21午安
祝你天天好心情 - 8樓.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2017/01/18 13:18午安
- 7樓. 夢荷 *經絡不通,補什麼都沒用!2017/01/15 09:29
夢荷來問候!
敬祝!閤家安樂~吉祥如意!
- 6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17/01/12 19:48晚安
祝你週四順心如意唷 今天天氣還不錯 - 5樓. 阿勇(ayon)2017/01/11 15:29好文
謝謝分享
- 4樓.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2017/01/11 12:20
- 3樓. 雁~《詩詞習作輯錄》2017/01/11 09:58
◎關於元好問《摸魚兒》二首其一「雁丘詞」來源:
按,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之序文曰:
「乙丑歲〈金章宗泰和五年,西元一二○五年〉赴并州。
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
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
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
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編語]:
愛惜生命,始自愛護動物~尤其野生動物及犬貓寵物。
- 2樓. 雁~《詩詞習作輯錄》2017/01/11 08:28
◎西漢。賈誼《論積貯疏》~節自《漢書。食貨志》: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衆,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
漢之爲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
安有爲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衆,國胡以饋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爲而不成?
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遊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也,竊爲陛下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