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為政:
~雁南飛 輯錄/2014.11.17
《論語。為政》:「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之,同拱之。〉
本文獻給所有從政人士與參選人,毋忘從政之初衷。
= = = = = =
◎之一、《墨子。染絲》:
原文:
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
〈自「舜染於許由、伯陽,禹染於皋陶、伯益,湯染於伊尹、仲虺,武王染於太公、周公。..... 」以下,略。〉
《墨子。染絲》全文請參閱網址:
http://ctext.org/mozi/on-dyeing/zh
近朱者赤〈網路分享〉
= = = = = =
語譯:
墨子看過工匠們的染絲作業後,嘆道:
「原本雪白的絲用青色的染缸來浸染,就會變成青色,用黃色的染缸來浸染,就會變成黃色。所用的染缸顏料不同,白絲的顏色就會隨染色而各異。若用五種色料先後浸染,必然會染成五種顏色。因此工匠進行染絲時,不可不謹慎呀。」
〈同理〉不僅是工匠染絲與染缸的顏料有關,即便是一個國家也宛如社會大染缸,不知會染出什麼五顏六色的問題。
= = = = = =
附按:
一、染,本指治絲染色;引申受賢智者之德操感召,或受良善的社會風氣感化。同義成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
二、按一國之君或官員,染於賢能則賢君良官,染於奸佞則庸君貪官;可見用人唯德唯才之重要性。
用於個人,特別指青少年易受環境〈社會、學校、家庭〉良之影響,致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又本文末尾引逸詩云:《詩》曰:「必擇所堪。必謹所堪,此之謂也。」即呼應前句「故染不可不慎也。」
按:此處「堪」字應作「湛」,通「漸」,即漬〈浸漬〉、染〈浸染〉之義。
= = = = = = = = = = = =
◎之二《左傳。不貪為寶》:
原文:
《左傳》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 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
子罕寘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子罕:此文子罕本名樂喜,字子罕,宋國正卿。〉
公正廉明〈網路分享〉
= = = = = =
語譯:
以下照錄《大紀元》成語故事~「不貪為寶」譯文: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18/n2366465.htm
魯襄公十五年,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寶玉,將它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
宋人說:「我把它給玉工鑑定,玉工認為它是寶物,所以我敢獻給您。」
子罕說:「我以不貪為寶,而你以玉為寶。你把寶給了我,當然喪失了寶;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喪失了不貪這個寶。這樣,雙方都喪失了寶。不如各守其寶。」
宋人見子罕堅辭不收,只得實言相告道:「小民若是留下寶玉,會不得安寧,所以特地到都城來獻給您。」
於是,子罕命一位玉工對這塊寶玉進行了彫琢,送到市場上賣掉,把賣玉的錢交給宋人,然後派人護送他回家。
= = = = = =
附按:
一、古代名人「子罕」有三:〈一〉公子喜,字子罕,鄭穆公子。〈二〉樂喜,字子罕,宋國正卿。〈三〉皇喜,字子罕,篡奪了宋國政權,可能即宋剔成君。本文子罕為〈二〉樂喜。
二、古鄉里人愛寶玉,子罕卻不愛玉;是以子罕為官貴重清譽,拒受財貨賄賂。雖鄉民並非為賄賂,只是擔心懷璧招來覷覦,子罕倒是替鄉民解決了貨流問題,不失兩全其美。近似成語「無欲則剛」。
三、《老子道德經》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又第六十四章批註文:「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及「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皆點出治國為官之道,重在「不貪為寶」。
生活簡單自在~就不貪了。〈網路分享〉
= = = = = = = = = = = =
◎成語辨正舉隅:
01. 好高「鶩」遠=>好高「騖」遠。〈騖:追求。〉
《宋史。程顥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正解應是好高「騖」遠。俗或訛作好高「鶩」遠,不宜。
02. 心無旁「鶩」=>心無旁「騖」。
按,心無旁「鶩」應係源自《孟子。告子》典故之誤解:「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鴻鵠,與「鶩」是兩碼事。〉
正解應是心無旁「騖」。俗或衍作心無旁「鶩」,併參。
03. 如雷「灌」耳=>如雷「貫」耳。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正解應是如雷「貫」耳。俗或訛作如雷「灌」耳,不宜。
04. 按「步」就班=>按「部」就班。
陸機。《文賦》:「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正解應是按「部」就班。俗或訛作按「步」就班,不宜。
05. 「固」步自封=>「故」步自封。
《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複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正解應是「故」步自封。俗或訛作「固」步自封,不宜。
06. 陳腔「爛」調=>陳腔「濫」調。
陳腔「濫」調係近代熟語,無典源。
正解應是陳腔「濫」調。俗或訛作陳腔「爛」調,不宜。
07. 「契」而不舍=>「鍥」而不舍。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或作「契」而不舍、「契」而不捨,均可通用。
〈按:「鍥」古通「契」;「舍」古通「捨」。故可通用。〉
08. 一蹴可「起」=>一蹴可「幾」。
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蹴,音ㄘㄨˋ;舉步貌。幾,近也,及也。同義詞:一蹴可就、一蹴可及。
正解應是好一蹴可「幾」。俗或訛作一蹴可「起」,不宜。
09. 名不「符」實=>名不「副」實。〈副:相稱。〉
三國。魏。劉邵《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 漢。禰衡《鸚鵡賦》:「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
正解應是名不「副」實。俗或訛作名不「符」實,意義略異。
10. 每「況」愈「下」=>每「下」愈「況」。
《莊子。知北遊》:「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希也,每下愈況。」
《莊子。知北遊》之「每下愈況」,本義謂「道無所不在,愈是卑微低賤處,愈能見道。」況,明顯貌。
引錄《莊子》相關文時,正解應是每「下」愈「況」。若用每「況」愈「下」,不宜。
但若指另一異義「狀況越來越糟不堪收拾」,則宜用「每況愈下」。「每況愈下」與「每下愈況」,是詞略似但用法迥異之成語。
宋。洪邁《容齋續筆》:「人人自以為君平,家家自以為季主,每況愈下,由是藉手于達官要人,舟車交錯於道路。」
= = = = = = = = = = = =
養生心得:多運動及深呼吸,使用電腦時保持良好坐姿。
良好(正確)的坐姿,可以預防或減輕椎間盤突出症狀。
正確坐姿〈網路分享〉
正確坐姿〈右〉〈網路分享〉
- 11樓. 艾咪2014/12/04 06:59謝謝雁大哥分享正確坐姿 !! 我要隨時提醒自己 !!
- 10樓.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2014/12/03 11:13偶再來訪
謝謝友誼來訪。 (∩_∩)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4/12/04 14:02回覆 - 9樓. 悅己2014/11/26 03:06
公司常常都在倡導正確坐姿勢
可是知易行難耶
知道要好好坐
可是坐沒多久又恢復原狀
因為老方法比較舒服
有事,晚回應。
公司常常都在倡導正確坐姿勢~美加公司較重視員工健康。
因為老方法比較舒服~老方法可能造成彎腰駝背毛病。
早年當兵抱怨部隊管太多,用餐規定正襟危坐半椅凳;幾十年後發覺軍營規定得好。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4/11/27 21:18回覆 - 8樓. 藍雲2014/11/23 23:16呵呵呵 俺本門神 今天特高興 升了 "大元帥" 到 UDN 到處逛逛!呵呵!天蓬元帥到處逛逛歡迎~打口水戰就免了。
人生短暫,何苦捲入是非?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He who in adversity would have succor, let him be generous while he rests secure.
誰想在逆境中得到奧援,就應在身處順境時待人寬厚。
~Saki(英國作家~薩基)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4/11/23 23:57回覆 - 7樓. 明明明2014/11/23 17:48我怎麼感覺那彎腰駝背男孩像是我...看來我要換張椅子改掉那種姿勢...「我怎麼感覺那彎腰駝背男孩像是我...」~我也是。^o^
自從「正襟危坐」之後,偶的腰酸背痛就好了大半。
如果椅子向前傾斜,就宜馬上汰舊換新,以免彎腰駝背。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4/11/23 21:16回覆 - 6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2014/11/18 16:37
雁大俠+老師, 我錯了好幾個,尤其按部就班,和故步自封,名副其實。打拼音,連錯的都出現。 現在網絡發達,部落格發達,難免造成以訛傳訛,連維基都時有錯誤。所以為文要嚴謹,搜尋也要再三查證,避免眾口鑠金,以錯當對。
謝謝讓我再度取經改正。
佳節前夕,獻上對您的感恩。難得的大好人。
文中所列十個常用成語辨正,都是網路以訛傳訛的例子。
連維基都時有錯誤~維基條目都是各領域人士業餘參與撰文,不一定完全正確,所以保有讀者登錄修正功能。
謝謝賞文指教。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4/11/18 22:28回覆 - 5樓. 多硯坊 (休)2014/11/18 09:47
心中不貪
包含金權財勢應是從政者最起碼的至寶
「心中不貪」,正是從政者持守「公正廉明」的不二法門。
各黨派政治人物高舉清廉大旗,而真正貫徹始終者不多見。
不獨政界,工商界乃至一般人,亦應見賢思齊以不貪為寶。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4/11/18 12:42回覆 - 4樓. ‧新月‧2014/11/17 23:35
大都人,換了位置,就得了大頭症。
不會得大頭症的人,通常就是不愛名文利養。
大都人,換了位置,就得了大頭症。~形容切中肯綮。
不會得大頭症的人,通常就是不愛名文利養。~有理。
大猩猩與外星人也有大頭症;幾乎人一出名就症頭大。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4/11/18 00:14回覆 - 3樓. 賈爸2014/11/17 17:17不貪為寶
不是賈媽反骨,不過故事中子罕的作法實在不算圓滿 :
1) 宋人懷寶玉會招來麻煩,子罕因此把寶玉變現金。 宋人懷鉅款,麻煩會少嗎 ?
2) 執政者不能太執著於自己清廉的美名。 "造福百姓"永遠必須擺在第一位。
為政,只有"賢"絕對不夠,"能"更重要。
賈媽:子罕因此把寶玉變現金。宋人懷鉅款,麻煩會少嗎?
宋人可能是他鄉開採玉石的生意人,採得玉石後欲攜返鄉雕刻成品,但恐鄉界治安不良,索性獻出最大的玉石換取官方保護安全。
子罕身為父母官保護鄉民安全是應該的,代為處理換成銀票〈如現代有價證券〉或比較安全;將來宋人必須納稅,有助家鄉建設。
如今日國家獎勵工商發展一般,政府提供良好投資及治安環境,讓商人能誠實努力振興經濟,造福現代社會。〈假鮭魚頂新例外〉
子罕雖拒受賄卻雞婆幫忙行銷,作法是否允當?見仁見智。以上純屬臆測,僅供參考。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4/11/17 20:53回覆子罕協助商人行銷促進經濟,在今日已成縣市長獎勵招商建設鄉里之必修課程。
若在古代或現代的早年,可能落人口實〈圖利廠商他人〉。
重點在有無收賄?若收賄是貪官,若清廉拒賄是興利便民。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4/11/17 21:31回覆 - 2樓. 雁~《詩詞習作輯錄》2014/11/17 15:18轉貼《勵志小品》19~「第六感」:
◎轉貼《勵志小品》19~「第六感」:
我們都是感性的動物,因為我們經由五官感受生命的各種事物,我們聞香水、看週遭的事物、接觸人們,聽美妙的聲音,嘗美味的食物。我們大都夠幸運的,擁有五官而使我們與這世界有聯繫。
然而,你也可能有第六感--你的直覺。這就是你能感受到別人的一種能力,有些人稱這是特異功能。舉例來說:你可能突然有預感,你的火車會誤點,所以你比平常晚出門,然後發現你的火車確實晚了十五分鐘。
現在就好好享受你的第六感吧!
◎「Sensuality」~
We are all sensual beings because we feel our way through life with the five senses we possess: we smell perfumes; we see the world around us; we touch and are touched by people; we can hear glorious sounds; and we taste delicious foods. Most of us are lucky enough to possess all five senses, which enable us to relate to the world.
However, you also have a sixth sense, your instinct, which is your ability to be able to sense others. Some people call this psychic energy. For example, you may get a “hunch” that your train is going to be delayed so you leave home later than normal; only to find your train indeed arrives 15 minutes late.
Today enjoy your sens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