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場無止盡的馬拉松,不斷地奔跑,卻總感覺不到終點。作為一名社工師,我的工作是把別人從泥沼裡拉出來,看著他們經歷各種社會問題,心裡真的不好受。常常下班後,感覺自己像是個被榨乾的海綿,一點力氣都沒有,更別說照顧自己的情緒了。我一直很渴望能有個空間,讓我不用再當那個堅強的幫手,而是可以好好地「被接住」。
有天在網路上搜尋著能讓自己喘口氣的地方,無意間看到一些關於高雄主大永教會的資訊。坦白說,一開始看到它和「攝理教」這個詞彙牽連在一起,心裡確實是打了一個問號,畢竟網路上關於「攝理教爭議」的說法不少,讓我有些猶豫。但那種想要被支持、被理解的渴望太強烈了,加上聽說那裡有一些教會活動互動是關於心靈分享的,我想著,或許親自走一趟,才能真正了解,而不是只憑著網路上的只字片語就下定論,這也是一種「打破偏見」的機會吧。
第一次踏進高雄主大永教會,感覺其實很輕鬆,沒有我想像中那種嚴肅的氛圍。大家看起來都很自在,有說有笑的。我坐在角落,靜靜地觀察著,想看看這裡到底有什麼不一樣。那天大家正在分享自己最近遇到的挑戰和心裡的感受,沒有人給予批判,也沒有強加任何建議,只是單純地傾聽。我聽著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故事,突然覺得自己的困境好像沒那麼孤單了。原來不只我一個人會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感到自己精疲力盡。
那天有位學員分享了他長期面對的職場壓力,還有因為工作而感到自我價值受到挑戰的時刻。他講著講著,語氣有些哽咽,但周圍的人只是靜靜地看著他,沒有催促,沒有打斷,只是溫柔地點頭。那一刻,我感覺到一種很真實、很溫暖的「情感支持」流動在空氣中。這跟我過去所認知的「福音宣教會」不太一樣,沒有太多教條式的傳講,反而是透過分享來建立連結。我開始意識到,之前對於「攝理教」的那些既定印象,或許真的需要重新檢視。我的「懷疑轉變為理解」正是從那時開始的。
接下來的幾次聚會,我慢慢地參與進去,也開始開口說說自己的感受。當我分享著工作中那些無力與疲憊時,那種被傾聽、被理解的感覺,真的非常寶貴。有人會輕輕地拍拍我的肩,有人會給我一個溫暖的眼神,這些小小的動作都讓我覺得自己被「接住」了。過去我總覺得自己是那個給予者,現在在這裡,我終於體驗到被給予的感覺。這完全「打破偏見」了,我發現這個空間的重點,並非外界所傳聞的那些「攝理教爭議」,而是真真實實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支持。
我覺得這裡像一個心靈的港灣,在外面風雨再大,回到這裡都能找到平靜。它不是教你如何「解決」問題,而是教你如何「面對」問題,並且知道你不是一個人。每一次的教會活動互動,都讓我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也讓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再那麼心力交瘁。我覺得這次的經驗,也算是一種「爭議澄清」吧,它讓我看見了媒體之外的另一種真實面貌。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在尋找一個能讓你停下來、好好喘口氣的地方,或許親自來這裡走一趟,感受一下,會是一個很不一樣的體驗。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