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房總是輸在「談判」這一關?
在房價高漲的時代,許多想買房的人,辛苦存錢好幾年,好不容易看到心儀的中古屋,卻在議價時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最終用超過預算的價格成交。這樣的故事,不只一樁。
事實上,會不會談判,往往才是決定能不能「買得漂亮、談得劃算」的關鍵。
然而市面上的課程,不是空談理論、就是針對單一角色,缺乏真正實戰能用的工具。
為了讓更多買房族與不動產相關從業者都能擁有「談出好價格」的能力,談判大叔特別推出一門結合房產實務 + 談判心法的專業課程——房產剎價學,不只是教你如何議價,更教你如何在每一場交易中掌握節奏、主導對話。
為什麼新手買房這麼困難?不是不努力,而是資訊不對等
對大多數買房新手來說,真正的障礙從來不是「努力不夠」,而是資訊極度不對等。賣方有房仲、代銷、包裝行銷團隊;買方卻往往只能依賴朋友口耳相傳或網路搜尋,資訊零碎又難判斷真假。
再加上房市水很深,從價格區間、議價技巧、產權問題、付款流程,到交屋驗收,每個環節都有可能踩雷。不熟悉談判節奏,就容易陷入情緒勒索、話術綁架、甚至簽下對自己不利的合約。
很多人一輩子只買一次房,但房市老手早就練就一身反殺技能。如果沒有武器,就只能任人宰割。
《房產剎價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資訊不對等的結構性問題而生,從頭到尾陪你走過談判流程,讓你不再當房市的局外人。
不只是買房課程,更是買賣雙方都能實戰應用的談判心法
談判大叔開設的這門《房產剎價學》課程,不是傳統講理論的房產課程,而是從買方與賣方的雙重視角出發,一堂真正站在第一線現場、能談出結果的談判實戰班。
全課程涵蓋4大談判技巧:
- ✅ 中古屋議價流程拆解:從開口到收尾,步驟細節一次搞懂
- ✅ 零存款也能談進場的實戰方法:不是夢,是策略與時機的搭配
- ✅ 心理攻防術與談判節奏設計:不硬碰硬,而是引導成交
- ✅ 精心整理的實用法律範本與對話腳本:不怕對方話術,只怕你沒準備
每一堂課的背後,都是房市現場實戰案例,包括如何讓賣方自己點頭降價、如何破解對方壓價話術,甚至如何在房市熊市中安全脫手不賠錢。
這堂課不只是為「買方」設計,更是為「不想再被殺價的賣方」與「想學會掌控房市節奏的投資者」量身打造。真正落地的談判技巧,讓你在任何一場不動產買賣中,都能保住自己的立場與利益。
適合誰來學這堂房產剎價學?
無論你現在正準備買人生第一間房,還是已經手握幾間物件想賣個好價錢,又或是長期在仲介、投資、代銷圈裡打拼,這堂課都能幫助你突破現況:
- 🔰 買房新手:想從一開始就不當冤大頭,掌握殺價節奏、議價底線
- 💰 不動產投資人:希望強化進場與出場的議價策略,提升整體投報率
- 🧩 房仲與業務人員:精進說服與回應技巧,提升成交效率
- 🏠 屋主與賣方:不再任人殺價,反而主導價格與節奏
談判,不是嘴硬,而是步步算計;不是唬人,而是讓對方心甘情願點頭成交。
真實案例見證:從看屋失敗者,變成談判主導者
一位學員分享,她原本因為不懂談判技巧,連續錯過兩間心儀的房子,不是價格談不攏,就是談判過程被仲介牽著走。上完《房產剎價學》後,她懂得如何設下議價空間、如何觀察對方反應、如何用沉默逼出底價。
「我從被動挨打,變成談判的主導者。」她最後成功用理想價格買下第三間房,還讓賣方主動附贈裝潢與車位,真正將談判變成雙贏。
🏠學員常見問題 QA
Q1:買房一定要準備好頭期款嗎?
A: 不一定。雖然頭期款是進入市場的一般門檻,但透過適當談判與資金配置,有機會運用低自備或結構式付款方式進場。本課程亦會教你如何合法操作「0存款入場」的案例。
Q2:為什麼我總是殺不到價?
A: 很多人談判只停留在「喊價」階段,但缺乏對市場脈動、賣方心理與讓價節奏的掌握。殺價成功的關鍵在於「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這堂課會教你實戰話術與流程設計。
Q3:我想買中古屋,該注意哪些陷阱?
A: 中古屋市場資訊落差大,從產權、屋況、價差到稅費設計,每一步都可能踩雷。談判大叔會教你用談判手法避開話術與法律風險,還會附上可用的合約文件範本。
Q4:我是第一次買房,真的需要學談判嗎?
A: 更需要!賣方幾乎都有房仲支援,你若什麼都不懂,就是被當肥羊宰。學會談判,不是變強勢,而是保護自己、爭取合理價格與交易條件。
Q5:房價不是實價登錄都透明了,還需要談判嗎?
A: 實價登錄是參考,但成交價格仍是「願意談的人決定」。懂談判的人能以比市場更好的條件成交;不懂的人,只能買單別人設定的價格。
Q6:這門課只有買方能學嗎?我是屋主也能用嗎?
A: 當然能!這堂課雙向設計,買方學殺價、賣方學漲價。教你掌握市場節奏、觀察買氣、設計議價邏輯,讓你不因錯估情勢賤賣房產。
Q7:學了這堂課,我真的能馬上應用嗎?
A: 課程中包含線上影片+談判對話腳本+法律文件+實戰案例,每一模組都設計可複製、可直接使用的工具,學完就能上場實戰。
立刻行動:不再被話術左右,讓你買得安心、賣得漂亮
買房這條路,資訊太多、套路太深,一不小心就掉進陷阱。但談判從來不是天生的天賦,而是可以學習的邏輯與節奏。
這堂談判實戰課,用真實案例教你如何買進好價格、如何穩住立場、如何不被洗臉也不當韭菜。所有內容你都能反覆觀看,搭配腳本演練、法律文件、實戰模組,一步步成為自己的談判顧問。
說明會專屬優惠連結: https://lazys.info/House
房產殺價學 中古屋成交心法
當房價居高不下、資訊又充滿落差,新手買房的每一步都像在踩地雷。但你不必孤軍奮戰。《談判大叔的房產剎價學》不只是教你怎麼「殺價」,更教你如何談出公平、安心又合理的成交條件。賣屋如何談出高價?談判大叔教你撐住開價
從零存款進場、破解心理攻防,到買方殺價與賣方漲價雙向應用,50堂實戰課程全來自真實成交經驗,搭配可直接使用的談判腳本與市值超過30萬元的法律文件範本,讓你一學就能用,實戰上場不再心虛。房產談判課程推薦|談判大叔學員分享
無論你是剛起步的新手、想重新進場的投資人,還是第一次自己處理不動產交易的人,這堂課,會是你少走冤枉路、守住關鍵談判的最佳裝備。現在就加入,學會如何談得漂亮、買得安心!中古屋要怎麼剎價?
天高云淡、風輕日麗,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我們一群整天在教室里與學生打交道的“孩子王”,奉命到篤山鎮政府集中開會,會上宣布:我們這幫人也有機會參與偉大的扶貧工作。 這個難忘的日子,就是2018年9月4日,我第一次到篤山政府,第一次走進并坐在那個莊嚴的會議室,第一次從鎮里領導口中聆聽到:什么是扶貧,什么是精準扶貧,什么是第一書記,什么是……這之后,我們到村委會,到篤山鎮歪納村坡仲組的芭蕉彎寨子,到貧困戶家,那是我開展扶貧任務的地方。 汽車在山高林深、彎曲狹窄的山腰小路上蜿蜒前行,好遠都看不到一家人。我們分到芭蕉彎包保扶貧任務的四個同事,在駐村干部小王同志的帶領下,從篤山鎮上出發,經村委會到芭蕉彎,全程約10公里路程的山路,我們卻行駛了38分鐘。 芭蕉彎是一個深藏在山窩里的布依族小村寨,面積不到一公里的低凹壩子里,不成規律的零亂地靜臥著17戶人家,一棟棟低矮古樸的瓦房,好似一個個久經風霜的老人,在輕聲訴說迷人美麗的遠古傳說。第一眼見到芭蕉彎,我仿佛回到了小時候的故鄉,給我一種久違的親切和熟悉的好感。村子四周圍是高入云層的大山,山林中祼露的石頭大小不一,或是鋪滿清苔或是被深山里特有的日光曬的發白,似乎在默默講述著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遠久。村莊四周沒有一塊像樣的山地。山坡上剛收過玉米的地里,東倒西歪的玉米桿殘留一地,不時從山林中小路上走出一兩個用玉米桿當拐杖、弓身彎腰、背著滿籮筐玉米或瓜豆的老人來,不緊不慢,緩緩地在山路上移動,是那樣的安詳而寂靜。不時傳來幾聲清脆的鳥語,伴隨雞鳴犬吠,多少給沉寂的村子帶來一絲鮮活的生機,村子西南邊缺口上一條進村的水泥路,聽說剛修好不久。村民是韋、羅兩姓人家,有一點連衣帶水的親戚關系,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據說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來的多是老人和上學的孩子,或是上有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小孩上學不能外出的少數當家人。 站在村口山路上,近距離的鳥瞰村莊,大半個寨子盡收眼里。內心的驚喜與感慨大自然奇妙的杰作的同時,也為這個遠離城鎮的世外桃源擔憂:飲水該是個困難的事情吧!可村干部告訴我們說,這里雖是大山深處,卻不缺水喝!好幾戶人家房屋后面都有一股不大不小的山泉水,把它圍起來,剛好夠供幾戶人家一年人畜的飲用水。后來得知,現今生活在芭蕉彎里村民,祖輩到此間來已近六七百年。 路通,水(自來水)通,電通,一個現代村寨必備的基本條件,在這個遠離城鎮的村子里全都實現了。國家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已來,篤山鎮在國家、省、州、縣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鎮干部職工的辛苦努力下,扶貧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就算是這樣一個深山里離村委會約6公里的古老小村落,已早在兩年前實現了“三通”。 在我們到芭蕉彎開展扶貧工作前,聽說這里通向鎮上的唯一道路,是幾年前一條村民自發修建的毛路,后來,政府出資購買水泥砂石,運到村里,村民出工出勞才鋪起了現在這條平順的水泥路。村民羅天貴是這樣說:“如果沒有國家、政府的幫扶政策,就憑我們這10多戶人家,就是再過10年,怕是也修不出現在的這個水泥路來呢!”,停頓了一會,他接著說:“路修好了,水(自來水)也通了,和外面的往來方便了,(村里)好幾家條件好的,都先后蓋起了平房……我家也是在2015年翻老房子修建的平房!”說這話時,他古銅色的笑臉上洋溢著幸福與自豪。在脫貧戶羅天榮家,同事好奇的問:別人家都搬出去到蘑菇小鎮或是雙龍小鎮去了,你們家為什么不搬呢? 60多歲的羅天榮老人看了我們一眼說:現在路修好了,想買什么,騎車個吧小時就得了。自來水也拉到家門口了,洗衣服也不用人工洗了,這樣方便,搬出去未必比在我們這里好呢? 我們第一次走訪時,羅天榮老人一家七口(他和老伴,兒子、媳婦和三個還在上小學的孫子)都還住在老瓦房里。雖說他們家也在2015年修建了一棟80多平米一樓一底的平房,政府已給他們家也實行了“三改”,在房屋后面也修建了一個容七八噸水的蓄水窖,但由于電沒接通,他們家還沒搬到新房里居住。經后來的多次走訪動員,我們想法請供電人員幫他家新房屋接通了電,串戶路修到他家門口,自來水也接通到他新房門前,村組干部們想法在他家山頭上給他家增修了16平米的一間房屋,并整個外墻刮灰,人均住房已超過每人13平米的標準。他們家終于愉快幸福的在2019年新年前幾天搬進新房子里過新年了。 芭蕉彎里的村民多是養殖戶。2018年9月,羅天貴家豢養6頭黃牛,兩頭母豬,三頭肥豬;羅天榮家豢養4頭黃牛,6頭肥豬,一頭母豬,8頭還吃奶沒滿月的小豬,他說那8頭小豬他不準備賣,把它喂養大成肥豬得了!他們家的地里除了種植玉米,剩下的全都種植牛草。一年中山地里收獲的四五千斤玉米,還不夠這些牲口吃。2020年春節前,羅天榮家喂養的8頭小豬已長成肥豬,除留下一頭350多斤的自家殺來過年外,其余7頭分別賣給豬老板或村子里沒有過年豬的人家殺來過年。今天,羅天榮家的老房子里,裝著滿滿的牛草和飼料。老人自豪的說:我這住了幾十年的爛瓦房,今天卻成了真正的養殖場了! 一次閑聊,朋友聽說我扶貧的地點叫芭蕉彎,他居然認真的對我這樣說:“那里芭蕉肯定很多,你下次去時,給買些芭蕉回來吧!”我也一直奇怪,叫“芭蕉彎”的地方為什么沒有芭蕉? 2019年春節前,縣里給貧困戶每戶人家送春聯燈籠,前沿工作組要求包保責任人親自給貧困戶帖春聯掛燈籠,我與同事早早的去了,路上正遇上有人賣芭蕉,我們買了些,到羅天榮老人家時,他家孫子沒在家,韋忠珍(羅天榮妻)老太太接過我手里的被子(他們家搬新家我給買的禮物)和芭蕉,一個勁的說了好多感謝的話。后來的一次去走訪時,老太太高興的對我說:“他們(她的三個孫子)一直說大伯買的東西(芭蕉)就是好吃!”歷經滄桑,飽受苦難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發展到今天,讓我們趕上了這個偉大而美好的時代。生活在今天的勞動人民,在黨和國家陽光般溫暖的惠民政策--精準扶貧政策幫扶下,過上了美好 幸福的生活。 命運造化,時代杰作。一個如我般的普通教師,自己身上還有許多缺點毛病和困難不能自救的人,居然會成為篤山鎮歪納村坡仲組精準扶貧戶羅天榮家的包保責任人。聽過之前幫扶他家的干部介紹說,羅天榮家是2014年通過識別程序,成為一般貧困戶的。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幫扶,鎮村組干部的長期出謀劃策,激勵帶動,加上他一家人團結勤勞,發展種養殖業。2016年實現脫貧。雖然他們家在2014至2016年政府的幫扶下脫了貧,但家里孩子多且還小,三個孫子都在小學讀書,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于是,其子羅興銀提出外出務工,家里由羅興銀妻子打理,照顧老人孩子。可由于老人年歲大,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等種種原因,羅興銀最終還是沒能外出務工,只能閑時在附近做些零工,貼補家用。村里干部考慮到他家實際情況,后來讓羅興銀接上父親羅天榮的責任,成為村里的護林員,一年里有9600元的工資收入。識別成為貧困戶的幾年里,他家最初以政府幫扶資金購買兩頭牛飼養,發展到4頭、5頭、6頭,喂養大后賣了又買進小牛來飼養,同時養殖母豬、肥豬等,規模漸漸變大,家庭收入也年年提高。2017年,國家的扶貧政策加大力度,普惠政策落到實處,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組組通公路,家家門前都是水泥路,實現了家家通電,戶戶通水,村里人的生產生活變得更便利了。羅天榮家里的小電視機已換新,同時添置了洗衣機,也買了輛新摩托車,不論是居家生活,還是外出購物與出行就更是方便多了。 羅天榮的三個孫子,以前在鄰鎮的阿賴小學讀書,均是在校外寄宿,同樣享受到國家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后來,長孫上初中了,就到篤山中學上學,次孫到篤山小學,最小的孫子也從歪納小學轉到篤山小學上學了。今天,羅天榮的長孫八年級,次孫七年級,小孫子四年級,都在鎮上學校就讀。幾年來,通過國家扶貧政策的資助和鎮村幫扶人的幫助,該戶水、電、路、網絡均通,人均收入均已達標,吃、穿、飲水、住房、醫療、教育均已安全有保障,已過上衣食無憂、出行便利、幸福穩定的快樂生活。 一路汗水,一路歡笑。自從認識了他家,從最初的互相認識,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到今天的周末走訪,家長里短,無話不說,親密無間,在這短短的扶貧路上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也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延伸。 你若不信,你可以到芭蕉彎,你會看到寨子里敞亮的房子、干凈的水泥路,或是人家的窗明墻新的房前屋后路的拐角處,幾十米距離的地方,早已安裝上的高大漂亮的太陽能路燈,不管是月明星稀還是陰雨綿綿的夜晚,太陽能路燈都照得如同白天一般明亮。那一條條曲曲彎彎、長短不一的串戶路,是村子里最顯眼的東西,玉帶似的通向每一戶人家門口。你會聽到汽車的鳴響、摩托車的嘟嘟聲,你不用奇怪,那是村里的年輕人外出回來了! 周末得閑,我還會抽時間到芭蕉彎去,去看看這幾年來我認識的親戚。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茅盾:上海大年夜 在上海混了十多年,總沒見識過陰歷大年夜的上海風光。什么緣故,我自己也想不起來了;大概不外乎"天下雨","人懶",“事忙":這三樁。 去年,——民國二十二年,歲在癸酉,公歷一千九百三十三年,恰逢到我"有閑"而又"天好",而又是小病了一星期后想走動,于是在"大年夜"的前三天就時常說"今年一定要出去看看了"。 天氣是上好的。自從十八日(當然是廢歷)夜里落過幾點雨,一直就晴了下來。是所謂"廢歷"的十八日,我擔保不會弄錯。因為就在這一天,我到一個親戚家里去"吃年夜飯"。這天很暖和,我料不到親戚家里還開著"水汀",毫無準備的就去了,結果是脫下旗袍尚且滿頭大汗。當時有一位鄉親對我說:“天氣太暖和了,冬行春令,-—春令!總得下一場臘雪才好!"似乎天從人愿,第二天當真冷了些。可是這以后,每天一個好太陽把這"上海市"曬得一天暖似一天;到廢歷的"大年夜"的"前夕",簡直是"上墳時節"的氣候了。 而這幾天里,公債庫券的市價也在天天漲上去,正和寒暑表的水銀柱一般。 “大年夜"那天的上午,聽得生意場中一個朋友說:“南京路的商店,至少有四五十家過不了年關,單是房租,就欠了半年多,房東方面要求巡捕房發封,還沒解決。"“這就是報紙上常見的所謂市面衰落那一句話的實例么?"我心里這樣想。然而翻開"停刊期內"各報的"號外"來看,只有滿幅的電影院大廣告搜盡了所有的夸大,刺激,誘惑的字眼在那里斗法。 從前見過店鋪倒閉的景象也在我眼前閃了一閃。肩挨著肩的商店的行列中忽然有一家緊閉著柵門,就像那多眼的大街上瞎了一只眼;小紅紙寫著八個字的,是"清理帳目,暫停營業";密密麻麻橫七豎八貼滿了的,是客戶的"飛票";而最最①觸目的是地方言廳的封條,——一個很大的橫十字。 ①"飛票"商號倒閉后,債權人索債不得,黏貼于對方門上的索債字條。 難道繁華的南京路上就將出現四五十只這么怪相的瞎眼?于是我更加覺得應該去看看"大年夜"的上海。 晚上九點鐘,我們一行五個人出發了。天氣可真是"理想的"。雖然天快黑的時候落過幾點牛毛雨,此時可就連風也沒有,不怕冷的人簡直可以穿夾。 剛剛走出弄堂門,三四輛人力車就包圍了來,每個車夫都像老主顧似的把車杠一放,拍了拍車上坐墊,亂嚷著"這里來呀!"我們倒猶豫起來了。我們本來不打算坐人力車。可是人力車的后備隊又早聞聲來了,又是三四輛飛到了我們跟前。而且似乎每一個暗角里都有人力車埋伏著,都在急急出動了。人力車的圓陣老老實實將我們一行五個包圍了! “先坐了黃包車,穿過××街,到××路口再坐電車,怎樣?” 我向同伴們提議了。 “××路口么?一只八開!"車夫之一說。① ①一只八開上海話。一角銀毫的意思。 “兩百錢!"我們一面說,一面準備"突圍"。 “一只八開!年三十,馬馬虎虎罷。" 這是所謂"情商"的口吻了。而且雙方的距離不過三四個銅子。于是在雙方的"馬馬虎虎"的聲音中,坐的坐上,拉的也就開步。 拉我的那個車夫例外地不是江北口音。他一面跑,一面說道: “年景不好……往年的大年夜,你要雇車也雇不到。……哪里會像今年那樣轉彎角上總有幾部空車子等生意呢。"說著就到了個轉角,我留神細看,果然有幾輛空車子,車夫們都伸長了"覓食"的頸脖。 “往年年底一天做多少生意?"我大聲問了。其實我很不必大聲。因為這條××街的進口冷清清的并沒為的是"大年夜"而特別熱鬧。 “哦—-打仗的上一年么?隨便拉拉,也有個塊把錢進帳………"“那么,今年呢?” “運氣好,還有塊把錢;不好,五六毛。……五六毛錢,派什么用場?……你看,年底了,洋價倒漲到二千八百呀!"“哦——"我應了這么一聲,眼看著路旁的一家煙兌店,心里卻想起鄰舍的×太太來了。這位太太萬事都精明,一個月前,洋價二千七的時候,她就兌進了大批的銅子,因為經驗告訴她,每逢年底,洋價一定要縮;可是今年她這小小的"投機事業"失敗了,今天早上我還聽得她在那里罵煙兌店"混帳"。 “年景不好!"拉我的車夫又嘆氣似的說:“一天拉五六毛,凈剩下來一雙空手,過年東西只好一點也不買。……不像是過年了!"××路已經在前面了。我們一行五人的當先第一輛車子已經停下來了。我付錢的時候,留神看了看拉我的那車夫一眼。他是二十多歲精壯的小伙子,并不是那些拉不動的"老槍",然而他在這年底一天也只拉得五六毛錢么? 站在××路口,我又回望那短短的××街。一家剃頭店似乎生意還好。我立刻想到我已經有二十多天沒曾理發。可是我的眼光隨即被剃頭店間壁的南貨店吸住了。天哪,"大年夜"南貨店不出生意,真怪!然而也不足怪。像這樣小小的南貨店,自然只能伺候中下級社會的主顧,可是剛才拉我的車夫不是說"過年東西只好一點也不買"么? “總而言之,××街里沒有大年夜。" 坐在電車里,我這樣想。同時我又盼望"大年夜"是在南京路、福州路一帶。 十字路口,電車停住了。交通燈的紅光射在我們臉上。這里不是站頭,然而電車例外的停得很長久。 “一部汽車,兩部汽車,……電車,三部汽車,四部,五部,………"我身邊的兩個孩子,臉貼在車窗玻璃上,這樣數著橫在前面的馬路上經過的車輛。 我也轉臉望著窗外,然而交通燈光轉了綠色,我們坐的電車動了。啵!啵!從我們的電車身邊有一輛汽車"突進"了,接著又是一輛,接著是一串,威風凜凜地追逐前進,我們的電車落后了。我凝眸遠眺。前面半空中是三公司大廈高塔上的霓虹電光,是戳破了黑暗天空的三個尖角,而那長蛇形的汽車陣,正向那尖角里鉆。然而這樣的景象只保留了一剎那。三公司大廈漸曳漸近了。血管一樣的霓虹電管把那龐大建筑的輪廓描畫出來了。 “你數清么?幾部?" 孩子的聲音在我耳邊響了起來。這不是問我,然而我轉眼看著這兩個爭論中的孩子了。忽然有一條原則被我發見了:今夜所見坐車的人好像只有兩個階級,不是擠在電車或公共汽車里,就是舒舒服服坐了黑牌或白牌的汽車,很少人力車!也許不獨今夜如此罷?在"車"字門中,這個中間的小布爾喬亞氣味的人力車的命運大概是向著沒落的罷? 我們在南京路浙江路口下了電車。 于是在"水門汀"上,紅色的自來水龍頭旁邊,我們開了小小的會議。 “到哪里去好?四馬路怎樣?” 這是兩位太太的提議。她們要到四馬路的目的是看野雞;因為好像聽得一位老上海說過,“大年夜"里,妓女們都裝扮了陳列在馬路口。至于四馬路之必有野雞,而且其數很多,卻是太太們從小在鄉下聽熟了的。 可是兩個孩子卻堅持要去看電影。 這當兒,我的一票可以決定局勢。我主張先看電影后看野雞。因為電影院"大年夜"最后一次的開映是十一點鐘。看過了電影大概四馬路之類還有野雞。 于是我們就走貴州路,打算到新光大戲院去。 我不能不說所謂"大年夜"者也許就在這條短短的狹狹的貴州路上;而且以后覺得確是在這里。人是擁擠的,有戴了鴨舌頭帽子的男人,更有許多穿著緋色的廉價人造絲織品的年青女子;也有汽車開過,慢慢地爬似的,啵啵地好像哀求。兩個孩子拖著我快跑(恐怕趕不上影戲),可是兩位太太只在后邊叫"慢走"。原來她們發見了這條路上走的或是站著的濃妝年青女子就是野雞。 也許是的。因為鴨舌頭帽子的男人擲了許多的"摜炮",拍拍拍地都在那些濃妝的青年女子的腳邊響出來,而她們并不生氣,不但不生氣,還是歡迎的。"愈響愈發":是她們的迷信。 我們終于到了新光大戲院的門口。上一場還沒散,戲院門里門外擠滿了人。 而且這些人大都手里有票子。 兩位太太站在馬路旁邊望著那戲院門口皺眉頭。就是那勇敢的男孩子(他在學校里"打強盜山"是出名勇敢的),也把疑問的眼光看著我的面孔。 “就近還有幾家影戲院,也許不很擠。" 我這樣說著,征求伙伴們的同意。 但是假使片子不好呢?大些的孩子,一個很像大人的女孩子,眼光里有了這樣的遲疑。"不管它!反正我們是來趁熱鬧的。借電影院坐坐,混到一點多鐘,好到泥城橋一帶去看兜喜神方的時髦女人。"又是我的意見。然而兩個孩子大大反對。不過這一回,他們是少數了,而且他們又怕多延捱了時間,“兩頭勿著實",于是只好跟著我走。 到了北京大戲院。照樣密密的人層。而且似乎比新光大戲院的現象更加洶洶然可畏。轉到那新開幕的金城。隔著馬路一望,我們中間那位男孩子先叫起"好了"來了。走到戲院門口,我們都忍不住一股的高興。這戲院還是"平時狀態"。但是,一問,可糟了!原來這金城大戲院沒有"大年夜"的,夜戲就只九點半那一場,此時已經閉幕。 看表上是十一點差十分。 “到哪里去好呢?”——大家臉上又是這個問號了。也許新光今夜最后一場是十一點半開映罷?那么,還趕得及。新光近! 真不知道那時候為什么定要看影戲。孩子們是當真要看的,而我們三個大人呢,還是想借此混過一兩個鐘點,預備看看"大年夜"的上海后半夜的風光而已。 然而又到了新光了。十一點正,前場還沒散,門里門外依然擠滿了人,也許多了些。這次我們是奮勇進攻了。五個人是一個長蛇陣。好容易擠了進去,望得見賣票處了,忽然又有些紳士太太們卻往外邊擠;一面喊著:“票子賣完了。賣完了!"我疑心這是騙人的。為什么戲院當局不掛"客滿"的牌子?我不能再"紳士氣"了。我擠開了幾位攔路的時髦女郎,直到賣票處前面,我們的長蛇陣也中斷了。賣票員只對我搖手。 好容易又擠了出來,到得馬路上時,我忍不住嘆口氣說: “雖然大年夜不在××街的小小南貨店里,可確是在每家影戲院里!"以后我們的行程是四馬路了。意外地不是"大年夜"樣的,也沒看見多少艷妝的野雞之類。"摜炮"聲音更少。 兩個孩子是非常掃興了。于是"打嗎啡針":每人三個氣球。 我們最后的希望是看看南京路上有沒有封起的怪相"瞎眼睛"。 然而也沒有。 十二點光景擠進了南京路的虹廟。這是我的主張。可是逛過了浴佛節的靜安寺的兩個孩子大大不滿意。“沒有靜安寺那樣大",是他們的批評。他們怎么會知道我是出來找"大年夜"的,而"大年夜"確也是在這座廟里! 后來我知道過不了年關的商店有五百多家。債權人請法院去封門。要是一封,那未免有礙"大上海"的觀瞻,所以法院倒做了和事老。然而調解也等不及,干脆關上大門貼出"清理帳目"的譜子也就有二百幾十家了。南京路上有一家六十多年的老店也是其中之一。 “你猜猜。南京路的鋪子有幾家是賺錢的?——哈哈,說是只有兩家半!那兩家是三陽南貨店和五芳齋糕餅點心店。那半家呢,聽說是冠生園。"回家的路上碰見一位鄉親,他這樣對我說。 鄉親這番話,我怎么能夠(www.lz13.cn)不相信?并且我敢斷定復雜的“大上海"市面無論怎樣"不景氣",但有幾項生意是不受影響的,例如我們剛去隨喜了來的虹廟。并且我又確實知道滬西①大佛寺的大小廳堂乃至"方丈室"早已被施主們排日定完;這半年里頭,想在那大佛寺里"做道場",簡直非有大面子不行的! ①隨喜佛教用語。游覽寺院的意思。 到家的時候,里內一個廣東人家正放鞭炮,那是很長的一串,挑在竹竿上。我們站在里門口看去,只見一條火龍,漸縮漸短。等放過了我們走進去,依舊是冷清清的弄堂,不過滿地碎紅,堆得有寸許厚。 1934年2月28日。 茅盾作品_茅盾散文 茅盾:談月亮 茅盾:鞭炮聲中分頁:123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個暑假,我獨自到北京去,在雙橋地鐵站附近租了一間狹小的公寓。公寓樓下矗著一棵老杏樹,繁茂的枝葉伸入半空,樹下織出一片濃蔭。不遠處鋪著一條窄窄的水泥路,時而有行人經過。我在北京逛了幾處古跡,天熱人乏,便呆在屋子里看書。 那天天氣酷熱,蟬聲在翻滾的熱浪中起起落落。傍晚時分,晚風初起,我坐在老杏樹下遠望著樓群之間的落日。余暉猶如嫣紅的杜鵑花開滿我的視野,渲染著眼前的景物。我瞥到水泥路上閃出一位駝背的中年人弓著腰蹬著破舊的三輪車,車斗中裝滿亂七八糟的廢品。一個小女孩緊跟在車子后面吃力地推著車。那女孩子身子瘦弱,扎著短辮子,看上去四五歲的樣子。那一幕情景立即攫住了我的視線,只見那個駝背人前傾著頭,汗涔涔的,不停地蹬著三輪車,像是一頭負重前行的老馬。他的姿勢與動作顯得既艱難又矯健。他身后的小女孩穿著碎花短袖,低頭推著車,嬌小的身體彎成一抹月牙兒。她的兩只小手仿佛焊接在車子上,身體緊隨著三輪車緩緩前進。在夕陽下,他們的身影漸漸移出我的視野。 幾天后的一個下午我坐在老杏樹下低頭看著一本書。蟬在樹枝上鳴叫不止,一線陽光穿過密葉落在鉛字上熠熠閃光。我隱隱地察覺到面前有一雙眼睛盯著我,便猛然抬起頭,一張嬌嫩的臉頰跳入我的眼簾。原來我面前站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他穿著碎花短袖,扎著短短的辮子,眸子明澈而靈秀。我仔細一看,認出她就是那天推車子的那個小女孩! “嗨,我怎么沒見過你?”她聳動著黑睫毛,歪著小腦袋望著我,嗓音又尖又細。 “我是外地人,近期才來北京的。”我含笑著說。 她微笑著,臉頰上露出淺淺的笑靨,眼神里搖蕩著聰穎可愛的亮光。 “我家就在那里。”她說著用小手指著遠處。 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到一幢紅褐色的居民樓和三四座低矮的小屋。我心想她的家應該在那幾座小屋處,因為那些小屋是用木板與石棉瓦臨時搭建的簡易房,屋子前堆放著破衣服、舊家具及舊輪胎等廢品。 “你家一共多少人?”我問。 “四口——爸爸、媽媽、哥哥和我。”她口角伶俐,臉上洋溢著幸福與驕傲的微笑。“我爸爸收廢品,我媽媽當保姆,哥哥今年才從老家過來,在這里上小學。我爸爸一會兒就回家了,我在這里等他呢。” 從小女孩的微笑中我能夠感受到不管生活多么艱難,一家人在一起同享甘苦的幸福;我也能夠感受到不管命運多么坎坷,一家人在一起共闖風雨的驕傲。這么多年過去了,她的那種幸福與驕傲的微笑常常像是一道美麗的彩虹在我眼前浮現。 “你幾歲了,在幼兒園上學嗎?”我微笑著問她。 “再過兩個月我就五歲了。現在還沒有上幼兒園,媽媽說等湊夠了錢就送我上學。”他用率真可愛的口氣說著,眸子里閃出靈透的光輝。 不久,那個駝背人蹬著三輪車緩緩而來,小女孩飛快地跑了過去。只見三輪車上裝著幾堆廢紙。他停下車把她抱在車斗里。她坐在廢紙上有說有笑,像是一只歡快的麻雀。 當三輪車經過那棵老杏樹的時候,她轉過身向我擺擺手,做了一個可愛的鬼臉。我微笑著望著他們。在暗淡的余暉里他們漸漸遠去。 次日清晨我拉著皮箱告別了北京,告別了那座陌生的城市。緋紅的晨曦映在車窗上,我眼前恍惚浮現出小女孩的一家人,他們在城市中艱難而又幸福地生活,然而當我朝車窗外望的時候,他們的幻影完全被高聳的樓房與繁華的街景掩蓋了。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WW7755HYU54RIJLKJ
買房該看房市還是看談判力?談判大叔這樣說 》買房也要懂說故事?課程揭開成功成交的關鍵房地產真的無法殺價?談判大叔親身實證 》我怎麼靠一套談判SOP打動房東願意降價談判大叔的房產剎價學是什麼? 》房價怎麼談才不吃虧?這堂課教我關鍵套路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