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馬祖已成為詐騙集團大肥羊 連檢雖然經年反詐宣導 證明無效?
2025/10/13 17:54
瀏覽48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詐騙滲透無遠弗屆 防詐成全民課題 老生常談卻是救不了眼裡只有一夜致富 天降橫財的鄉親 *** 看馬報社論又在一本正經 板起臉孔鄉幫鄉親繼續要求持建議 世上被沒有後悔藥 受騙上當之後才悔不當初 老實說 馬祖鄉親以公教居多 收入不斐 即便退休也不愁晚年生活無虞 舉凡對岸或台灣置產可說是各個自得 只要保住健康 自然一家快樂幸福 **

但比較遺憾的是多少與網路發達便利 以致透過LINE或臉書的小道發財資訊 逮到機會藉機散播好賺錢捷徑 可以短時間累積財富 尤其是邇來股市已經有了起色 印象中以前需要透過具備條件才能在電視台發表股市訊息 渠等必須具備分析師條件 但現在只要又名人背書 稍具股匯市知能就能慫恿臉友 賴友一起發財 殊不知大家已經開始越陷越深 猶如詐騙集團的預謀讓鄉親傾家蕩產付出 直到發現原來是一場空 一場惡夢 但礙於面子選擇隱忍與不敢向警方保案 **

最該感到汗顏丟臉的地檢署長官 一年大多數時間都在反詐騙 但諸多肖小仍然設計額詐馬祖鄉親 顯然連檢與縣警局徒有宣導 行禮如儀的到每一個單位呼口號反詐騙 應該檢討改進了 ** 馬祖年來退休公教越來越多 渠等除了遊山玩水與保健強身外 剩下的就是數一數鈔票還有多少 如果還有投資管道自然興起發財夢 或許因為這個起心動念 讓閒錢變成晚年財富 至於仍在上班的年輕公教也沒有太多消費安排 被歹徒逮到機會訛詐也不意外 剩下的就是坊間店家每天都有現金入帳 如果有貪念自然也是詐騙集團肥羊

所以王縣長與連檢即便呼籲鄉親戒貪 但歹徒自然能夠攻心為上予以瓦解 所以馬祖鄉親們該是好好讀書 修身 健體 非分之財與一本萬利都是陷阱 一失足成千古恨與終身以遺憾咧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35653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35746

馬報社論/詐騙滲透無遠弗屆 防詐成全民課題 • 2025-10-12

 詐騙的觸角早已無遠弗屆,從都會到離島,皆難倖免。近年來,馬祖地區屢傳假投資、電話與網路購物詐騙案件,單筆金額從數十萬至上千萬元不等,引發社會關注。這些案件提醒我們,詐騙早已不分地域、不分年齡,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被害者。  從今年數起案件來看,詐騙集團多以社群媒體廣告、通訊軟體對話為起點,吸引民眾加入所謂的「投資平台」或「專家群組」。這些平台表面合法、介面精緻,甚至會讓使用者先獲得小額獲利,逐步建立信任,再誘導投入大筆資金。當被害人要求提領時,系統便以「凍結帳戶」、「需繳保證金」為由拒絕出金,直到完全失聯為止。警方指出,這類「假投資、真詐財」案件已成為近年最常見的詐騙型態。  此外,冒名政府機關或檢警單位的電話詐騙,也在馬祖地區出現。詐騙集團假稱受害人名下門號涉案,進而要求匯款以「證明清白」。由於話術嚴謹、語氣權威,部分民眾在慌亂中誤信,導致財物損失。這些案例顯示,詐騙者早已能熟練操控心理弱點與恐懼反應,而不再僅是單純的技術性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詐騙犯罪已是一種跨地域、跨平台的社會現象。無論資訊流通快慢、人口規模大小,只要使用網路與金融系統,就存在被詐騙的風險。換言之,馬祖與任何地方一樣,都只是這場「全民防詐戰」的前線之一。馬祖雖遠離本島,但社群媒體與電子支付已普及,網路使用習慣與城市地區並無太大差異。重點在於,民眾是否具備足夠的警覺與查證能力,能在第一時間辨識出可疑訊息、假冒網頁或異常匯款指示。  為此,應強化數位素養教育,讓民眾了解「假網站」、「釣魚連結」、「偽投資群組」等新型態詐騙的運作模式。許多被害者並非缺乏警覺,而是誤以為「網路上看到的都是真的」。當社會能普遍養成「查證再相信」的習慣,詐騙集團的可乘之機將大幅縮小。更重要的是,家庭與社群的關懷機制仍是防詐的關鍵。詐騙往往發生在個人與外界隔絕、未經討論的情境下。若家人、朋友之間能主動分享新聞案例、彼此提醒風險,一句「你確定那是真的嗎?」可能就是阻止悲劇的契機。  

總體而言,馬祖詐騙案件的頻傳,不代表島上社會更脆弱,而是凸顯出詐騙已無地理邊界的現實。這是一場資訊與信任的戰爭,任何社區、任何年齡層都在其中。唯有全民提高警覺、政府持續宣導、家庭彼此守望,才能築起一道真正安全的防線。防詐,不只是防止金錢損失,更是守護社會信任與生活安定的根本工程。馬祖的經驗提醒我們,離島雖小,但同樣需要大格局的防詐思維-唯有如此,才能讓「資訊安全島」不只是口號,而成為現實。

馬報新聞

又是網路假投資 民眾遭詐逾千萬 • 2025-10-09

【記者馮紹夫報導】誤信網路假投資,馬祖一民眾遭詐騙集團誘導,多次匯款、面交大筆現金,總計財損高達千萬!被害人發現是場騙局,悔不當初。全案進入調查階段,檢方現在持續追查幕後集團。 被害人指稱在Facebook上發現投資廣告,內容聲稱快速獲利、穩賺不賠。出於想增加收入的想法,在詐騙集團引導下,被害人加入一個名為「HFM」網站,並在此操作假投資。 起初被害人確實成功提領2筆各數千元的獲利,因此開始信任對方,在詐團慫恿下,被害人逐漸投入大筆金額,甚至赴台面交數百萬元現金。後續報案人要領回獲利金額時,詐騙嫌犯又再要求被害人繳納數百萬的「保證金」;被害人心存疑慮,但還是依照指示付款,直到最後仍是無法出金,始發覺遭到詐騙集團設計,累計財損高達1200多萬元。 警方指出,假投資詐騙連續蟬連財產損害金額第一名,詐騙集團常常假冒使用標榜穩賺不賠、高報酬零風險等字眼引導民眾加入偽冒的投資LINE群組,並誘使民眾下載不明的投資軟體APP進行投資,初期小有獲利,等民眾加碼投資後,歹徒立即音訊全無,讓民眾辛苦錢一夕之間成為泡沫。 警方提醒,投資必定有風險,在投資前應先做足功課並循政府認證的官方管道進行投資,任何號稱有「內線交易」、「穩賺不賠」的管道一定就是詐騙。  詐騙的觸角早已無遠弗屆,從都會到離島,皆難倖免。近年來,馬祖地區屢傳假投資、電話與網路購物詐騙案件,單筆金額從數十萬至上千萬元不等,引發社會關注。這些案件提醒我們,詐騙早已不分地域、不分年齡,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被害者。  

從今年數起案件來看,詐騙集團多以社群媒體廣告、通訊軟體對話為起點,吸引民眾加入所謂的「投資平台」或「專家群組」。這些平台表面合法、介面精緻,甚至會讓使用者先獲得小額獲利,逐步建立信任,再誘導投入大筆資金。當被害人要求提領時,系統便以「凍結帳戶」、「需繳保證金」為由拒絕出金,直到完全失聯為止。警方指出,這類「假投資、真詐財」案件已成為近年最常見的詐騙型態。

 此外,冒名政府機關或檢警單位的電話詐騙,也在馬祖地區出現。詐騙集團假稱受害人名下門號涉案,進而要求匯款以「證明清白」。由於話術嚴謹、語氣權威,部分民眾在慌亂中誤信,導致財物損失。這些案例顯示,詐騙者早已能熟練操控心理弱點與恐懼反應,而不再僅是單純的技術性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詐騙犯罪已是一種跨地域、跨平台的社會現象。無論資訊流通快慢、人口規模大小,只要使用網路與金融系統,就存在被詐騙的風險。換言之,馬祖與任何地方一樣,都只是這場「全民防詐戰」的前線之一。馬祖雖遠離本島,但社群媒體與電子支付已普及,網路使用習慣與城市地區並無太大差異。重點在於,民眾是否具備足夠的警覺與查證能力,能在第一時間辨識出可疑訊息、假冒網頁或異常匯款指示。  

為此,應強化數位素養教育,讓民眾了解「假網站」、「釣魚連結」、「偽投資群組」等新型態詐騙的運作模式。許多被害者並非缺乏警覺,而是誤以為「網路上看到的都是真的」。當社會能普遍養成「查證再相信」的習慣,詐騙集團的可乘之機將大幅縮小。更重要的是,家庭與社群的關懷機制仍是防詐的關鍵。詐騙往往發生在個人與外界隔絕、未經討論的情境下。若家人、朋友之間能主動分享新聞案例、彼此提醒風險,一句「你確定那是真的嗎?」可能就是阻止悲劇的契機。  

總體而言,馬祖詐騙案件的頻傳,不代表島上社會更脆弱,而是凸顯出詐騙已無地理邊界的現實。這是一場資訊與信任的戰爭,任何社區、任何年齡層都在其中。唯有全民提高警覺、政府持續宣導、家庭彼此守望,才能築起一道真正安全的防線。防詐,不只是防止金錢損失,更是守護社會信任與生活安定的根本工程。馬祖的經驗提醒我們,離島雖小,但同樣需要大格局的防詐思維-唯有如此,才能讓「資訊安全島」不只是口號,而成為現實。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