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九州太宰府幾乎人手一個,
如此歷史悠久的名物竟然與『梅子』毫不相干。
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
也聯想到滿嘴的梅子香。
結果完全相反。
整條太宰府表參道上近10家店在賣梅ケ枝餅。
上回第一次來,
也一口氣在梅園對面的店買下一整盒。
小小一個紙箱裡面裝著剛出爐,
還冒著蒸氣熱騰騰的餅,
紙箱的厚度足夠提供保溫的效果。
一般梅子餅在常溫下可以保存三天,
隔夜後吃起來如果餅身有點硬,
可以用小烤箱噴一點水烤個5~6分鐘。
白白胖胖的外皮內包覆著紅豆泥,
難道梅子餅就是紅豆麻糬?其實不然。
絕非紅豆大福那麼簡單、
一直等我第二次吃到才真相大白...
今年的日本即使也是暖冬,
但遇上陰天還是覺得有點冷呢!
求了平安御守再摸摸傳說中帶來金運的神牛之後,
此時天空竟然飄起雨來~
漸漸的雨還不小
來時經過知名的「和傘屋」(延伸閱讀:四季和傘)
但已經來不及走到傘店雨真的太大了。
走出太宰府剛好有一間寺田屋的小店,
裡面是太宰府名產的專賣店,
旁邊也正在賣梅ケ枝餅。
更難得的是可以看見製餅的過程。
才恍然大悟梅ケ枝餅彈牙度跟
麻糬(大福)的粘牙感不一樣。
梅ケ枝餅外皮更薄、
透過唾液就可以使外皮慢慢軟化。
外面下著雨,
窩在一旁看師傅烤著餅感覺格外特別。
沒錯就是「烤」這個步驟,
所以外皮酥脆咬下去是軟軟的紅豆,
熱騰騰、Q軟協調的美妙口感、
是這手掌大小的餅從古至今人氣不墜的原因。
老闆娘眼看外面下著雨,
還招呼我坐在茶室裡說要泡茶給我喝,
才一個$120日幣的梅ケ枝餅就可以坐在茶室裡享用,
這場雨也躲得太值得了。
坐在用新鮮粉紅玫瑰裝飾的窗邊,
往外看有一個和式庭園。
因下雨的緣故無法在此久佇,
天氣晴朗時這裡就是室外茶座。
店家正在準備中,
趁機逛逛一邊跟老闆娘聊天。
才知道寺田屋是這裡歷史最悠久
已經開業85年、
在京都、大阪都有分店,
更是一家專門以梅製品享譽已久的老舖。
這裡也有販售武雄有田燒的瓷器。
滿滿紫蘇葉醃製而成的梅子,
配上這個我可以吃兩碗白飯。
梅昆布茶~Yoyo非常推薦~
在世界大戰時期士兵們常常會有缺碘的問題,
日本人就發明了梅昆布茶。
夏天補充體力與礦物質,
冬天適合風寒時飲用,
喝下去會讓身體頓時感覺溫暖。
貼心的店家還招待一杯熱無糖麥茶,
甜食的最佳良伴。
延續85年的製餅傳統與手法,
其名稱來自餅上印著太宰府的代表:梅花
明顯可以看出它的外皮跟大福不一樣,
已烤到微焦黃。
像在吃薄皮的烤年糕熱騰騰的和著紅豆泥。
寺田屋 (官網)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