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時代,有個大富長者膝下一子,長者對兒子關懷備至,萬千寵愛。他認為自己的兒子非常聰明,將來可以光宗耀祖,興旺家門。一天長者滿懷信心問兒子:「我有一些財產,放在遠地的親友家中,你能幫我去收回嗎?」
「只要父親有任何吩咐,我都非常樂意的去做,不知要到什麼地方收取?」兒子恭敬的回答。
「從這兒往南,差不多十里路遠的地方,有一座城市,我的財產就放在那城中的親友家。」父親指著往南的方向告訴兒子:「那是一座熱鬧的城市,你沒去過那兒,所以明日先跟我走一趟,了解實際的狀況吧!」
然而到了第二天,兒子卻一聲不響的就自行前往,他體貼的想著:父親年事已高,怎能讓他勞苦奔波?我還年輕自行前往有何困難?
兒子終於來到這座城市,見街道上喧囂的人海,熱鬧不已,但他來回找了很久,依然不知道要向誰收回這筆財產?只有茫然不知所措的呆立街上,終於明白自己犯了大錯而自責:「我真是愚蠢啊!既不知對方住何處,也沒搞清楚要找誰收取父親的財產,為什麼不先跟父親一起來呢?如今空跑做白工,回去將如何面對家人的交辦?搞得自己疲累飢渴,除了回家面對責難又能怎麼辦?」
兒子好不容易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父親見愛子歸來高興之餘不免數落幾句:「你怎麼這麼傻?不等我自己先跑去,平白無故受了這麼多苦,到頭來卻徒勞無功而一無所獲啊!」《百喻經˙與兒期早行喻》
本篇佛典指出,有些出家修行者及在家弟子,因一時衝動心無定見,盲目決定出家或皈依。出家後卻不懂尋求正法明師,以為靠自己翻閱經典就可以獲得修行,弄到最後徒有出家的空名,而無實際的修學,最終什麼也沒得到,承受不了修行之苦又選擇還俗,枉費時間精神,外表看似出了家,卻迷糊在佛門中浪費自己寶貴的日子。
佛陀所說「明師」指善知識,善知識是指心性柔和,智慧出眾,福德超群,無所不善之人,因此要尋找明師者如上所提,以尋找自己所需求的善知識。對於一個剛發心學習的人要懂得如何去慎選尋求明師,不是無智被一些邪知邪見的欺謊者所迷惑而墮入惡果。
許多人在修行過程中,只把目標放在未來,不懂腳踏實地從眼前當下做起,以為修行不必靠明師指引,自己摸索也很容易學習,甚至看到別人修行非常成就,不明白對方下了很深的功夫,有些人希望明心見性早日開悟,卻又目空一切,只會高談闊論。
雖然這位兒子出於一片孝心,不忍老父路途奔波辛勞,不等父親帶他走一趟城鎮,以為靠自己獨行勇闖就能找到對方的住處,殊不知茫茫人海毫無目標,欠缺思慮後果,最終弄得自己疲憊無功而返。當一個人迷惑時,就違背了自己清淨的本性,叫『背覺合塵』。就會啟動了因緣果報的必要條件,產生迷悟的因緣而生出染淨的因果。而佛陀修行的覺性是永遠都不會偏差改變的,凡夫則會受到世間種種善惡好壞而產生偏離。
因此凡聖之差在於「迷」與「覺」之間,凡夫心與聖人心只在迷惑與清淨的本性。然而每個眾生內在的佛性,雖然被業力遮蔽,卻不會被污染,會暗淡是因無明的心,無法看到真正佛性的本質,如同一池春水有了波浪起伏,就會看不清水中的真相;當自己深具慧眼時,即能看清諸佛菩薩清靜的本性,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及自己的真如本性,因此,修行之道,最重要的即是不妄想、不動心。
《
《
《
《
《
《
《
《
《
《
《
《
《
《
《
《
《
《
《
- 1樓. 鬼頭刀 ^ _ ^2023/04/02 23:04^ _ ^
故事中 ......
兒子的孝心 ...... 有漏。
這時,若能加入父親的指路,則無漏。
兒子的孝心 ...... 有我。
父親的指路之於兒子來說......無我。
所謂無我,兒子將自己交託於父親的指路,並依照父親的指路行之,此信矣。
^ _ ^ 假期愉快,水羚!
Dear 小刀詩人 您好
謝謝來訪
呵呵呵 ! 詩人分析的好深奧呦 !
佩服佩服
有我,無我,有漏,無漏
可見小刀詩人是一個很有智慧之人
平常喜歡分析思考事理
人人處事無論有我無我
不為昨天困
昨天已過去
不為明天迷
明天尚未至
用心面對今天
天天都不困不迷
祝您闔家 佛光譜照 五福臨門
水羚 祝福
水 羚 於 2023/04/15 17:1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