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金馬獎裡的台灣未來─華人的羅德斯島
2016/11/27 17:07
瀏覽3,352
迴響1
推薦19
引用0
西元前76年,24歲的羅馬貴族青年,蓋烏斯‧朱利斯‧凱撒,啟程前往地中海東部的羅德斯島留學。

但這段留學的經歷後來是以「劫後餘生」般的軼事,被流傳記載下來的。因為在路上,凱撒一行坐的船被海盜攻擊,落入賊手。像凱撒這樣的貴族俘虜一向被視為勒索贖金的大肥羊。當凱撒聽到海盜們竟然「只」對自己要求二十泰連(當時是足夠支付超過三百名傭兵士兵年薪的鉅款) 的贖金時,不禁哈哈大笑:

「你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抓到的是何許人物!」

於是他主動要求,將自己的贖金提高到五十泰連。後世的談判專家還將此視為在劣勢之下的談判經典範例─如何虛張聲勢,讓殘暴的海盜覺得奇貨可居,得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後來,這個自視甚高的年輕人,成了羅馬帝國的開國神君「凱撒大帝」。

但為什麼已經受過高等教育,出仕多年的凱撒,還要這麼辛苦,甘冒風險,遠渡重洋到一個小島上求學?

在西元前二、三世紀到西元五、六世紀的地中海世界,希臘文化獨領風騷。政治經濟上,希臘的榮光或已銷融,反倒要乞求仰賴羅馬的保護;但文化學術上,希臘則徹底征服了羅馬。這一點從古羅馬貴族或是知識分子的教育方式上可以看出端倪。一般上貴族子弟都以應聘至家的希臘籍教師為啟蒙老師,課程內容包括拉丁文、希臘文、修辭學、辯證學、幾何學、歷史地理等等。這些老師之中,又以曾在雅典完成學業的希臘人為「極品」,其次是曾在婆高蒙(小亞細亞西岸)或是羅德斯島研讀的希臘人。如果請不起根正苗正的希臘人,那麼受希臘文化薰陶的「外邦人」甚至奴隸─像凱撒的老師就是希臘化的高盧人,也一樣受歡迎。

但無論怎樣好的老師,總比不上學生自己親身前往雅典或是羅德斯島等希臘古典城市的學術殿堂鍍金,與同儕切磋琢磨,親炙大師風範來得有效。這就是為何凱撒會在政界翻滾數年之後,仍然選擇前往重洋之外的羅德斯島「大學」進修的原因。此地大師雲集─以斯多噶學派的阿波羅尼斯與波斯特尼斯為首,後來包括西塞羅、布魯圖斯等大學者名人都曾到羅德斯島留學。

昨晚第53屆金馬獎,四大獎都花落大陸影片或演員之手,網上便有「大陸影壇血洗台灣」「我們該辦本土金馬獎」之類的說法。

我腦海卻浮現了「台灣─華人的羅德斯島」這樣的意象。是的,就像鴻鴻在昨晚頒獎典禮說的:金馬獎可以頒給幾乎是全日語發音的《日曜日式散步者》,這是台灣的「自由」與成熟所致,背後有著無數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言論的自由,政治的寬鬆,多元的社會,與高素質的欣賞觀眾。

而當金馬獎可以超越地域或政治,頒給華人文化圈,不,不只華人,甚至頒給馬來音樂人的《Arena Cahaya》的時候,當出身緬甸的趙德胤導演領取年度成就獎,當張大磊導演以顫抖的聲音說出「我是來金馬獎朝聖」的時候,我真的以我們的島為傲:這是一個至少思想與藝術上,有著無限可能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學術自由與藝術發光發熱的所在,都不會出現在政治經濟權力的中樞。戰國時代燦爛的稷下學宮離鐵血的秦都咸陽千里之遙;而文藝復興的火炬則在阿爾卑斯山南,英、法、或神聖羅馬帝國等勢力鞭長莫及的威尼斯與佛羅倫斯等地燃起。這個華人世界平等自由的環境,這個「東風吹,戰鼓擂,現在誰也不怕誰」的感覺,只在台灣。

台灣,再也不會重現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濟奇蹟,因為同樣的條件─人口紅利、冷戰氛圍、政治鉗制環保等不可能再現;而國際政治上,它則已經是美、中、日等強鄰的俎上肉。

但,為什麼台灣不能變成比中國更懂中國文化的地方,就像現在日本人更懂三國演義,埃及學的中心在倫敦巴黎,邁阿密代表拉美文化,或開羅能為阿拉伯世界發聲一樣?

台灣,不能被「本土」的緊箍咒鎖死。一個融和「大陸─海洋」「華人─南島」、「中華─日本」等意象的「華人羅德斯島」,值得期待。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迴響(1) :
1樓. masaou
2016/12/02 19:35
呸!快點停辦!屁你的華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