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令人動容的好片,在片中看到罹患小腦萎縮症而堅強的亞也,可憐的家人與亞也必須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甚至,看到功利主義下家長排擠身心障礙的孩子在正常班級上課。。。。
十五歲,一個年輕的生命正要綻放燦爛的笑容,卻罹患脊髓小腦變性症。好多事想做,卻不能做,來不及做,這樣的遺憾,豈是浪費生命的孩子所能體會到的?
三年前,綽號為「蕭魔女」的學生,因心肌梗塞送醫不治。
腦中不斷浮現他跟男生打鬧的影像,還有她在校園跳「加油」取笑同學的好笑模樣。這麼年輕可愛的學生,竟然這麼早就重返天家,令人不捨、難過。
這就是生命!
你永遠不會知道你自己的心臟何時會停止跳動,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裡,可以做些什麼?
期末,讓孩子看完《一公升的眼淚》。
趁開學之前,趕快把心得改一改,方便開學可以檢討討論。
普遍來說,這篇的心得大家都略有所得。
不單單是因為悲劇,而是亞也對生命的熱情撼動人心。
花了那麼多時間看著一部片/一本書,果然很值得。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wk6224&f_ART_ID=620101
WY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孩子。她寫著:
《一公升的眼淚》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亞也含著淚,面帶微笑的離開人世。看到冰冷的走廊,傳來哀悽的哭聲,我感動的流下淚來。那是因為,我想起母親。當我看見母親平躺在救護車上動也不動的與死神奮鬥,急救的那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當時的我,只能呆滯的看著她,什麼表情也沒有。麻木如我,到了後來才慢慢有感覺,除了嚎啕大哭之外,還是嚎啕大哭。失去親人的痛,是很難解釋的。像刀割,也像千萬支針一起插進心裡。除非親身經歷過,否則是體會不出來的。亞也的故事告訴我們,『活著』到底有何意義?『活著』到底有何目的?我們又為什麼而活?。。。。。
生命的無助,需要更多的關懷與陪伴。
當學生在日記上寫著爸媽長期爭吵,家裡刀子常飛來飛去的同時,真是令人捏一把冷汗。沒多久的外遇問題浮上檯面,疑似自殺卻是心肌梗塞的死因,讓孩子久久不能釋懷。記得那天,學生家裡的長輩匆忙的接走學生,只說家裡發生事情,要孩子趕快回家。當我下班打電話給學生時,電話那頭傳來誦經聲,問WY發生什麼事?她嚎啕大哭的說:『老師,我媽媽自殺了~~~。』當下,真令人無言。
也許是這樣的緣故,孩子變的易感且早熟。
她對生活週遭事物的解析,筆觸十分細膩。
每次改她的作文,某些片段讓人動容,不單單是因為心疼她的故事背景,而是字字血淚溢於言表,閱讀的不僅是一個學生的內心,而是社會角落真實情境的呈現。
看完學生的心得感想,想起更多的人事物與感人的篇章。
以『情』入,『情』出撰寫的文字,除賺人熱淚外,難得的是對生命正向能量的激發。
但願WY的人生,可以因為殘缺而變的更加勇敢堅毅。
但願,一切否極泰來!
- 1樓. KK2015/07/25 21: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