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第二部「重拾快樂」
第五章 跌倒之後是選擇一直倒著?還是爬起繼續走?
每個人都會犯錯或失敗跌倒的時候,當你跌倒之後,是倒在那邊不起?還是爬起來繼續往前走?是的,人們經歷過重大創傷,有人會一直沉溺在悲傷或自嘆自責的泥淖中,有的人就是能很快走出來,甚至更茁壯。「擁抱B選項」一書分析,創傷後的成長,有五種不同的形式,略述我個人的讀後心得:
一、找到個人的力量
尼采有一句話描述個人力量的名言:「凡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令我更堅強。」是的,我深有同感,事情都發生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自哀自嘆是一天,擦乾眼淚走出來也是一天,況且還有很多人需要我,我不能沉淪下去,更不能倒下去,我要忍痛站起來,以個人的責任心找到力量,並戰勝創傷的心魔,而走出來勇敢去面對。
二、懂得感激
我很喜歡「還好」論述,自己跌倒,站起來,拍一拍屁股,「還好!只是皮肉傷。」;發生車禍事故,「還好!命還在。」這應也是一種「擁抱B選項」吧,「還好…….」就是B選項。
發生不幸事件之後,往往會更心懷感激,原本生活總總,人們都會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感覺它的存在,但經歷過不幸事件後,較能體會到珍惜,能單純活著,就值得感恩,不是嗎?就像手受傷,才知道手的功能那麼多,沒有手,簡直無法生活,就會知道珍惜、感激你的手。
所以,人生每一哩程,都來的不易,每一刻都有其人生的意義及價值,值得珍惜與感激。
三、激勵出更深厚的友誼
遭遇不幸事故之後,不見得會馬上感謝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受過傷較易更加提防別人,受過騙,很難再相信別人。但另一方面,遭逢不幸,是人生的谷底,內心深處,其實是孤單的、無助的,此時更會激勵人們發展出深厚的新關係,暫取名為「創傷後情感」,這是創傷後成長的第三個層面。
當人們一起忍受苦難的煎熬或遭遇相同的不幸時,都較易會去強化彼此間的連結,他們學會相互吐露、相互信任、相互傾聽、相互取暖,在彼此面前展現脆弱的一面,甚是痛哭發洩一場,這種「創傷後情感」發展出相互依賴及慰籍的深厚友誼。
俗話說:「得意時,朋友結識我們,失意時,我們認清朋友。」當我們發生不幸失意的時候,冷靜想一想,我們會晤到:「很好,朋友還在,謝謝你。」
四、找到更遠大的人生意義
第四種創傷後成長的形成,就是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更遠更大的意義,也就是更強烈的目的感,深信自己的存在,有特殊的意義。
郭台銘的原任太太因癌症去世,郭台銘傷痛之後,拿出100億給台大成立癌症治療研究中心。有不少人在失去至親,領悟到人生更遠大的意義,想努力能免去別人遭受相同的不幸,而成立基金、中心、組織或一己之力,去做至親不幸的預防工作,這是因為找到更遠大的人生意義,幫助別人,卻幫助自己很快走出創傷的傷痛,而且更茁壯。
對許多人而言,在工作中也可以找到人生的意義,只要認定這是「助人」的工作,就可找到最大的人生意義。昔日在學校任教期間,從國中到大學,每年都兼行政工作,做作又多、又忙、又煩,常生氣,很不快樂,直到碰到一位比我年長又資深的同事說,行政工作就是在服務、助人的工作,只求盡力,不一定要完美,一語讓我醒悟,從此改變心態悅納行政工作,結果壓力減輕,也較少生氣,同事也開始和我有說有笑了。
人們無論在企業、非營利組織、公家單位或學校,人們愈相信自己做的就是助人工作,工作時愈不容易出現情緒耗竭,生活中也比較不會感到憂鬱。如果上班時覺得自己對別人發揮有意義的影響力,這是一種成就感,那麼通常在家的時候,也會感覺精力充沛,比較有辦法處理難纏的家務事。
五、換跑道
「這章結束,新的一章開始」,換跑道追求自己認為更有意義的工作,有助於從創傷中復原,甚至更成長,這是第五種創傷後成長的形式,比其他四種都來得激烈,改變更大。
在美國「911恐攻」事件之後,有些美國人戲劇性改變自己職涯方向,如加入消防局、從軍或踏入醫療行業,其中申請加入「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人數成長三倍。恐攻之後,許多人充滿正義感或使命感,因而改變職涯方向或工作。
經過大災難時,比較會去尋找生命中意義,由於警覺到生命有限,倖存者往往會重新檢視自己的優先順序,而去改變職涯生活,獲得創傷後的成長,活出新的人生,這真是「這章結束,新的一章開始」的寫照。
但是,我自己在想,為追求新的生命意義改變職涯,有時也要考慮現實環境,會做改變,通常是有經濟基礎,在沒有經濟壓力下,較容易做得到,因為日子總要過下去。會聽到一些故事,都是賺到一桶金之後,提前退休或離職,去做他夢想的工作,有人去壯遊,有人去環島,有人去朝聖,有人去當志工,甚至非營利事業等等。
老漁翁 初稿2018.09.08 修編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