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文馨、王晶文、王樹衡
國際揹工組織籲立法保護
今年年初,台灣發生一起揹工墜落山谷的意外,揹工吳明旭身負60公斤的行李,在登山過程中墜落山谷,長年致力於山難救助及山林知識培訓的博崴媽媽呼籲,政府必須正視國內揹工的勞動條件。
揹工的工作是什麼?當一群登山客決定挑戰高山時,就會需要準備衣物、帳棚、食物和烹調工具等,大隊人馬出發通常會雇用揹工來幫忙,一來揹工對登山路線熟悉,二來也可以減輕每個人的負重,這些人會稱作揹工,或是高山協作員,博崴媽媽說,這項工作在台灣沒有證照、沒有薪資保障,也沒有保險,發生意外的風險,只能自己承擔。
博崴媽媽說,台灣的揹工目前大約300人,不少揹工都是原住民,且以布農族人居多,這些揹工大約18歲就投入工作,平均44歲就必須退休,退休後還必須面對腎臟病、膝關節嚴重退化、糖尿病等問題。
博崴媽媽指出,台灣揹工勞動條件差,往往負載過重的行李,一到登山現場,還被雇主喊價或自動降價,目前平均薪資為一天3500元到4000元不等,就曾發生第一天4000元、第二天3500元、第三天3000元等逐日降價的狀況,由於揹工都是口頭和雇主約定,遭受不平等待遇只能摸摸鼻子認了。
援引外國經驗,博崴媽媽說,尼泊爾的山林觀光做得相當完善,尼泊爾政府規定,登山客和揹工的比例,要求大型登山隊必須雇用足額的揹工,也不許雇主和揹工在登山口講價,趁機拉低價格,尼泊爾的揹工平均都可以工作到50、60歲。
博崴媽媽期待,揹工權益必須被政府重視,包含保險、薪資保障和負重上限。
揹120公斤 爬3000公尺高山!
可以想像一個體重80公斤的人,只靠兩條腿,可以揹著120公斤重的大柱子,爬上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嗎?
台灣高山就有一群這樣的揹工勇士,他們是台灣山界的「駱駝」,協助國家公園等政府單位進行高山建設,或是幫助登山客完成畢生夢想。
知名布農族高山響導全蔣清表示,他看過最勇的揹工只靠一人之力,就將一根120公斤的柱子,扛上玉山白木林。但這位布農揹工的職業生涯只維持了三年,就因嚴重的脊椎側彎,造成了終身傷害。在全蔣清多年的揹工生涯觀察中,一般的台灣揹工職業生命都不超過五年,成因複雜,但最主要的原因都是揹太重。
台灣揹工 動輒40公斤起跳
全蔣清指出,若和世界各處的高山揹工相比,非洲吉利馬札羅山的揹工,最多只揹20-25公斤,尼泊爾雪巴族則是30公斤,但台灣的高山揹工動輒都是40公斤起跳,原因即在於沒有制度,揹工為了賺多一點錢,負荷的重量往往超過個人的極限。
但近年來台灣高山揹工也努力朝向組織化與公司制度化經營,全蔣清表示,目前業界公定的價格就是30公斤一天4000元,但因為沒有制度化,有時遇到國家公園砍價錢,也有殺到一公斤115元的情形(30公斤,3450元),政府沒有照顧揹工也就算了,還殺價影響揹工的收入,這是他感到最傷心的地方。他希望未來制度化後,可以將揹工的負重減到25公斤,配合合理的健保照顧,如此就可以將揹工的職業生命延長到十年以上。
此外,在南投開設「雲豹登山公司」的布農族谷明光說明,一些登山客雇主對待揹工不當人看的態度,以及山上管理人員及志工的不尊重,是令他們這些揹工覺得較為委曲之處。
揹25公斤內 一天4000元左右
據谷明光說明,目前該公司含正職及兼職人數大約30人,來自各族原住民都有,行情價大多都是以天數來計算,25公斤內一天是4000元左右,其他超重或天數加長再額外計費。
這個價格,基本上揹工都能接受,再多一點,也擔心山友因成本太高而放棄請揹工。不過,最重要的是,有關揹工的保險、交通費用,則是由雇用的山友,另行再支付。
「有些山友認為,已支付了每天費用,為何還要額外支出保險費用?」谷明光說,這些都會與山友來溝通,如果山友不願支付保險,他們也不願接這樣的工作。
至於揹工的安全問題,谷明光說,揹工的工作性質,本來就很容易受傷,在他的公司,盡量安排什麼路線,就由合適熟悉的人選來負責,來確保揹工的安全。
但難免還是會有揹工受傷,有些是私人問題因素,也有確實是意外,目前就是靠著工會協助以及農保這部分來救濟,至於在他的公司內,並無發生揹工工作時意外身亡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