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天真的結束
2014/05/22 21:10
瀏覽6,388
迴響4
推薦16
引用0

天真的結束

◎沈政男 

台北捷運發生台灣治安史上,首宗隨機砍人的大規模殺戮事件,當兇手,一位二十出頭歲的鄭姓男大學生,在車廂裡與月台上,手握雙刀、踏血橫行的畫面傳來,許多台灣人震撼到難以置信——以往只有在國際新聞才會目睹的恐怖屠殺景象,竟然出現在你我每日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上。 

驚訝、恐懼、憤怒、指責,甚至在腦中反覆揣想,如果當時自己坐在車廂裡,當殺手迎面襲來,我該怎麼辦?是拔腿就跑,還是勇敢回擊?從這兩天網路上民眾的反應可知,許多人都有了替代性心理創傷。 

車廂裡的血水已經刷洗乾淨,新聞熱度也會逐漸消退,但從今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搭乘捷運或其他大眾運輸,或低頭閱讀或小睡片刻,都將無法再像以往一樣完全放鬆,多少會在意識角落點起一盞警戒的小燈,用眼角餘光留意四周。 

若說大規模殺戮是現代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證諸世界各國經驗,絕不誇大。不要說槍枝氾濫的美國,近年每年至少發生三十餘件恐怖屠殺事件,連鄰近的日、韓、中,都早已發生過駭人聽聞的隨機殺人案例。許多台灣人都知道有一天台灣會步上後塵,只是當這一天到來,還是令人心驚不已。 

去年的高鐵炸彈案就是一個警訊,代表想要利用大眾運輸來遂行攻擊行為,以達到恐嚇、報復、洩憤目的,甚至滿足自戀需求的人,已經隱隱蠢動,此次的北捷隨機殺人案件,只是宣告這樣的惡夢終於成真。 

北捷殺戮事件象徵台灣社會的天真年代結束,台灣人必須正視這類慘案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這起事件是大學生所為,不禁讓人聯想到兩年前發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電影院槍擊案。那起事件的兇手荷姆斯也在大學就讀,曾就診精神科,甚至在行兇前一個月,早已向醫師透露殺人計畫,當時醫師曾向學校反應,可惜未採取防範措施。鄭姓大學生於今年四月,也在臉書上隱約透露即將犯案的訊息,學校曾經約談輔導,但評估結果卻是該名學生一切正常,沒有進一步追蹤。 

從媒體報導可知,鄭姓大學生從高中時代就有異於常人的表現,包括在畢業紀念冊做出聳動留言,還有在宿舍門口張貼字句奇怪的門聯,這些舉止到底是特立獨行,所謂當代年輕人的開玩笑方式,還是心智狀態的改變,未來在案情偵辦過程裡必須詳加調查。這不僅與案情有關,也可做為未來的防範參考。 

在捷運的安全維護方面,有傷者表示,按了緊急鈴以後,許久無人前來搭救,顯見台北捷運的維安措施嚴重不足。北捷一向以「全球最乾淨的捷運」自豪,捷運公司最在意的乘客行為,似乎是喝水吃東西、裝扮嚇人,或者站內宣傳廣告這類小事,如今發生這樣的慘案,證明一塵不染不代表全無惡意,再乾淨的捷運,一樣可能成為恐怖攻擊目標。捷運公司必須徹底檢討安全措施,將管理重點放在重大犯罪事件的防範。 

社會大眾這兩天密切關注案情發展,許多人反覆觀看血淋淋的做案畫面,內心難免情緒翻騰,甚至影響胃口與睡眠,如果有這樣的情況,代表已經過度承載創傷資訊,宜適時轉移注意力,避開相關新聞,讓心思獲得歇息。 

至於現場目睹殺戮的民眾,容易出現一再回想恐怖場面、易受驚嚇、做惡夢、不敢再坐捷運的表現,如有這類創傷反應,而且影響日常作息,應向心理專業人員求助。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社會)
迴響(4) :
4樓. 旁觀者
2014/05/24 21:48

我對暴力電玩與鄭某犯行的看法, 謹供參考:

暴力殺人電玩遊戲裡殺死人, 感受不到死者的任何痛苦哀號, 被打被殺也不會痛或害怕, 殺完人, REPLAY, 再重玩時, 死者復生!何必道歉?不敢自殺?哪個玩家有遇到這一步? 鄭某殺人時恐怕就是以為自己在玩一次最大的遊戲!想試試看真實環境中如何重演虛擬遊戲中的'盛況'場景 '無敵'行動 快感, 權力感, 陷入幻與實交織不清的境地--屠殺過程中, 鄭某往往在受害者以異於電玩游戲setup劇本的話回應他時才有短暫的'訝異停頓'(報導中女學生因說'你已經砍了我4刀, 可以不要殺我好嗎?'而使鄭某'停手'--這種回應會出現在暴力電玩遊戲中嗎? 失去'快感', 遊戲就沒勁了,還怎麼賺玩家日後的錢?...)... 從小就身處這些暴力虛擬遊戲中, 我懷疑他'覺得活得很累'恐怕就是一種'殺人境界無法突破倦怠感'! 香菸毒害與暴力殺人遊戲都是包著糖衣的毒藥.請深思, 那些辯稱暴力電玩遊戲無害的言論站不住腳的. 有些人說甚麼先天內分泌/腦部放電異常, 存在暴力基因,... 因此無法避免災難等等...沒知識!'環境'已經研究證明能改變基因, 內分泌怎麼不能改變?大家自己去查查.

3樓. No Death, But Caning鞭刑
2014/05/24 02:12
Since you are 精神科醫師, would you please write an article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videogames on青少年的mental health? Especially in Taiwan.
2樓. 失敗的教改
2014/05/23 23:54

不是天真的結束

而是李遠啠教改過後成長的小孩太過天真

天真到合理化自己的所有行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1樓. 寧靜姐
2014/05/23 21:00

其實許多精神上不適的人都不敢看精神科,怕將來在職場上會被標籤。

此外,精神科太重視藥物治療,而諮商不足,發揮不了療癒的效果。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