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走錯行的皇帝
2007/02/22 06:31
瀏覽7,082
迴響12
推薦110
引用0

在中國歷史上這麼多皇帝中,若論知名度,宋徽宗趙佶算是排在前頭的,一來他是個藝術家皇帝,書畫都行,瘦金體尤為一絕;但他也是個挺失敗的皇帝,不務本業的結果,搞到北宋亡國。

趙佶是宋神宗趙頊的兒子、宋哲宗趙煦的弟弟,哲宗死後無子,趙佶繼位,在位廿五年,直到把北宋玩完。他任用蔡京等臣,沈迷道教,橫徵暴斂,窮奢極慾,激起方臘等亂,並使得國力日衰。

到了宣和七年(西元1125年),北方金國滅遼後南下侵宋,趙佶丟下爛攤子,匆匆忙忙傳位給兒子趙桓(宋欽宗)。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欽徽二帝同為金國所俘,即史稱的靖康之亂,北宋閉幕。

北宋之亡,趙佶當要負很大的責任。但站在大歷史來看,在那個時代,軍事上要面對遼、金、西夏等半遊牧邊族的壓力,雖有神宗一朝的王安石變法,可惜的是當時的社會發展,卻不足以支持政治與經濟上的種種改革,終使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朝代。

相對於軍事與外交上的積弱,北宋並非一無可取,經濟與商業之盛,可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充分看出北宋文明的的高度發展,那個時代的書畫藝術發展,尤其值得一書。

生在帝王之家,趙佶當皇帝是不及格的。但他酷愛藝術、才情亦高,曾下令內府收藏歷代書畫,編成《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對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是有貢獻的。

趙佶自己也滿有創意的,在書法上所創《瘦金體》,自成一格,筆畫細瘦,提頓勁挺,個人風格強烈,具有帝王之象;無奈的是,這份創造力並未被善用在政治之上,當中國書畫藝術發展到高峰之際,卻也是北宋亡國之時。

當皇帝的不務本業搞藝術,很難有好下場。

同樣精於書畫的亡國之君,還有多才多藝的南唐李煜。李後主文采橫溢,是詞中之帝,卻也不是個當皇帝的料;臨了,這位違命侯填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詞,飲了牽機毒藥而結束一生。

                                   趙佶  瘦金體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史觀系列
上一則: Less is More
下一則: 玄武門之謎思
迴響(12) :
12樓. 梅花居士
2007/03/07 11:08
瘦金體
歷史上兩位書法家的字,有人欣賞,但沒有人學,一是宋徽宗,一是黃庭堅。就像沒有人要學德布西,因為學了也永遠不會超過他。
11樓. 五餅二魚
2007/02/27 16:17
宋徽宗有皇帝命的藝術家

我也覺得徽宗當藝術家比當皇帝合適(印象中沒記錯的話,喜歡在作品中落款"天下一人"的應該是他吧? )

我很喜歡北宋書畫,那種氣勢是其他朝代作品較少見的

10樓.
2007/02/24 23:58
其實...

是投錯胎...


9樓. 燈火闌珊
2007/02/24 22:17
生錯家

走錯行

生錯家

8樓. 鄭毅
2007/02/24 04:48
字體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胸襟
氣度才是決定一個人的關鍵,觀其眸不如觀其字。
7樓. 張 正
2007/02/24 04:33
大時代

北宋時人口在一億人以上,常備兵則逾百萬,但靖康年金兵進軍汴京,兵力不過六萬,就把兩位皇帝擄走。重點之一在於官僚制度上,「中書主民,樞密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很多地方虛報兵額,兵員素質低落;其二、以小自耕農為基礎的政治組織,開始無法適應逐漸現代化與複雜的經濟,宋朝空有物資與人力,卻無法有效動員,使得外交與軍事每下愈況。北宋如此,金、南宋、元朝結束時也都面臨財政破產、惡性通貨膨脹,這已不是個別朝代的問題,而是那個時代共同面臨的政府組織與制度問題。

6樓. Ningning
2007/02/24 00:03
走錯行
 Masked Smiley 走錯行的皇帝可以原諒,基本上不是他自個兒選的行;走錯行的總統就比較難以原諒了  Club Me Joyce





5樓. Legionra
2007/02/23 17:49
其實

其實,宋朝的積弱不振是一直以來的弊端,強幹弱枝的政策,使的地方軍實力太弱,外地入侵時無力抵抗,必須要等皇帝派遣中央軍出戰,而中央軍統帥通常都是臨時指派,兵將之間互不熟悉,有時候統帥連一些中下層軍官的名字都不知道,戰場上將士不用命,怎麼打的贏?

再說,宋朝大多是文人掌政,以外行領導內行,即使有能力的將領也沒有發揮的餘地,一般民間的觀念也是以當兵為恥,俗語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士兵們臉上都被像野獸一般烙上刺青,以防止逃兵,而軍官們只懂得巴結上級以求升官,軍中沒有人才,只有奴才,像這樣素質低劣的軍隊如何保家衛國?

再者,宋朝由於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喪失了優良戰馬的產地,使的宋朝的騎兵戰力低劣,只能靠步兵為主力,其實,戰場上遭遇敵軍優勢的騎兵時,若是能有一支紀律高、訓練良好的步兵,也能輕易的打敗騎兵。但是大宋的軍隊可差得遠了,在金庸的大作裡也有提到:一名金兵抵得上十名宋兵,一名蒙古兵能抵得上十名金兵。姑且不論這段話是否完全可信,但是從這裡就可以大約看出宋兵的素質有多爛了。

宋朝在抗金戰爭全盛時期,編制上共有將近120萬人,遠超過金國可以動用兵力,但是這120萬人裡,有多少是真的可戰之兵呢?

P.S.那一名蒙古兵是否可以抵得上一百名宋兵呢?

4樓. 國際日報/時代論壇
2007/02/23 09:16
爲君者
爲君者,不以“字跡”論成敗,而以“業跡”寫歷史
3樓. 張 正
2007/02/22 16:15
帝王書法

李世民倡王字,唐朝前幾個皇帝的書法都不錯;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的兒子,書法成就在宋朝皇帝中算最高。至於雍正,傳世書法不多,但這位皇帝勤於政事,看公文很認真,字差不到哪兒;倒是乾隆的字,貴氣中帶些匠氣,稱不上書法家,但也算有兩把刷子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