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我的「空」見
2019/10/11 12:04
瀏覽722
迴響6
推薦69
引用0

在一位格友的PO文裡

看到關於「空」的論述

其實,我才疏學淺,沒讀過心經

也沒研究過「存在哲學」

但在活過半個多世紀的日子裡

我時時刻刻體悟到「空」的存在

也就是,所有的發生,都會消失

以佛家觀念來說,就是「成住壞空」

有些消失是「馬上、即刻、甚至瞬間」

有些則呈現「步驟、過程、時光歲月的鑿痕」

無論消失得快或消失得慢,結果就是「空」

明知所有發生的一切,轉眼或最後都會消失

包括生命、親情、愛情、事業、物質、精神...

為何我們處處在努力與作為?或是爭取和珍惜?

因為「存在的需要」!這過程,我們無法省略

我們必須為「自己的需求」去努力獲得

除非,一開始就沒生命的存在

只能說,在生存過程中,我們會遭遇挫折

會有「求不得的苦」,然後安慰自己本來就是空

不存在的「空」,自然追求不得,讓心裡好過些

「空」的生活體驗,有太多例子可列舉了!

原本幸福快樂的家庭,瞬間因車禍,家毀人亡

攜手超過三十年的糟糠妻,因夫外遇,頓然失婚

苦心積蓄的巨額金錢,不慎遺失,最終仍追尋不回

一輩子辛勤工作與養生,仍敵不過癌症的疾病摧殘

花了好多個日以繼夜,依然敗給不成功的實驗

......

或許有人會說,以上都有「存在過的事實」

並非一開始就是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但那是針對還活著的人而言,承認有存在過

對消失者而言,就是全然的空

對活著,後來又消失的存在者而言,依舊是空

從長遠的生命之河來看,小生命都確實存在過

但必然也都會消失。

所有的存在,都只是對存在者,產生意義

對不存在者而言,就是空

而最終所有的存在,都會不存在,都會是空

但弔詭的是,誰能看得到或確信

最終「所有的存在都會消失」

因此,在沒人看得到「究竟」(盡頭)的前提下

「存在是空」、「空是存在」都是可成立的論斷

後來我想想,自己所謂的空,是「存在後的消失」,
即「永恆的對立面」,並非「本源的空」。
在宇宙中,「本源的空」是不存在的。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不分類
迴響(6) :
6樓. ynn600
2019/10/16 11:20

你的感悟, 我深表同意. 我們一般人只能體會到消失之後之所謂 空,

"本來無一物" 的那種 空, 太超越了, 我寧願體會不出.^-^

癡人夢話, 可我的確認為如此.

ynn

有些人或事,消失之後,我們不會有感傷

但有些,卻令人悲從中來,惶惶然,不可終日

關鍵在於,你對他們重視的程度深淺

消失後的空,讓我們警惕到,有些執著是不必要的

倘因執念太深,付出昂貴代價,最終才發現是一場空

那就真的後悔莫及了。這需要有精準的判斷

我們一出生,就有走一輩子的概念

若常憂慮牽掛,會讓生命沉重

所以,空是生命循環不息的本質

也是經驗挫折的吐訴理由!

「實來空往」,是覺悟的第一步

據此,我們才好安住患得患失的心

妳說是嗎?

sallychen2019/10/16 23:24回覆
5樓. 意樵
2019/10/14 22:54

20年多前了吧!!那時候台灣突然颳起禪修風,許多人對"空"都有自己的觀點。

禪修入門第一課,打坐。要能盤腿坐得住!!

禪修的放空,就是心無雜念,只想著做好眼前面對佛主的功課。

禪修又有幾個真的能悟出什麼來!!

心經我在家人告別式的時候念過多次,我自己沒研究。

而我個人認知的 空 裡面是冥想,想什麼自己發揮。朋友說"空"是身心靈的一種放鬆。怎解釋看個人的喜愛吧!!


我很佩服禪修入定的修習者

他們對生命有一種剔透的期許

希望透過冥想、放空的訓練

讓自己進入如如不動的僧定狀態

不為物役,不被情牽,不隨境轉

但這些修行與境界,我都達不到

塵緣太深!情字束縛了我一生

但偶能看開一些事,比方說物質享受

各種娛樂。這些對我而言,可以逐空

~~~~~~~~~~

空,的確是個人的主觀體會與修行作為

我非常認同妳說法!同時也是一種心境的出離

sallychen2019/10/15 22:11回覆
4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2019/10/13 11:05
空 可是「愛」的反義字

瞄到這題目,進來拜讀,覺得您觀思有趣、高新,所以發一小聲。

實戰體驗,積極的「空」,I don't care 我不介入、不參贊、不與聞,這種空像是「愛」的反義字。消極的空,無以無奈無能無路,out of my control的類真空狀態。

多愁善感的人,容易有空的感觸;或許是脆弱、眷戀的性格所致。

我所言「空」,是曾經存在過,後來消失的「幻滅感」。

生命有時、盈虛消長,是宇宙的常態,

對堅強理性的人,是最正常不過的現象,

一切都消失得正常,根本無所謂「空幻」,

對性情脆弱的人來說,就是一種強烈的失落感。

所以「空」,是踽踽於途的孤獨者,易體悟的感受。

如你這般聰明的能者,是不太會去遐想虛幻的空字。

因為,本源無空,至於後來的消失成空,就當是常態,

根據物質不滅定律,還會有另一個讓你關注的存在。

「我思故我在」。因此有生之年,肯定是「有我無空」!

感謝你惠予指教,蓬蓽生輝,銘感五內。

sallychen2019/10/15 11:52回覆
3樓. 無限生命 生命無限
2019/10/12 04:49

閣下體悟  已經超人一等

空的定義  我是完全不了解

凡夫所聞所見與聖哲所聞所悟的空性 應該大異其趣

我想盲者問道於盲 終將步入險境

我Google《心經》那段話: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表示少,虛無,沒有。

色,表示多,現實,存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包含了事物轉化的哲學道理

也就說:世上沒有永遠存在的個體或事物,一旦存在,就會消失

以不同形式,在不同時間和地點。色,是各種存在的實體或虛體

虛體:我定義為「精神、性靈、感覺、情緒、現象、氛圍、風潮」

「凡有興發,必有沒落;凡有起始,必有終點。」

但這從無盡頭的想像來看,依然是有始無終的存在。

所以,無法探出個究竟。只能侷限在個人有限生命中玩味!

sallychen2019/10/12 14:25回覆
2樓. *Susan*
2019/10/11 22:03

一樓說的極是 

空與有 每個人的見解不盡相同

但本源是一致的

就是莫執念  心無罣礙 

這是我的看法  分享給Sally 

 

謝謝Susan

我逐漸理解,PO文所說的空,是消失

而非真正的空。因為沒有所謂的空

如果有,就不會有「存在」

但事實上,我們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不只是有生命的,涵蓋無生命的物質物體

所以,我必須承認自己所說的空,是「不復存在」

而非「本源的空」,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在對話,就是一種存在,絕不會是空

只是對話一結束,就回歸到空,但那並非真正的空

真正的空,是連開始的存在都沒有

所以,依佛家的說法沒錯,就是來去、有無、得失

相對的狀況,週而復始,叫人「莫執念,心無罣礙」!

sallychen2019/10/12 00:15回覆
1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2019/10/11 19:33
哈哈哈,釋迦牟尼談的「空」的原意在調理「心境」,不使其隨著環境的變化起伏動蕩造成「煩惱」(即「心境」的不安)。在現實生活中或物理上(參見高本衲的格子;我很喜歡的)絕對找不到「空」,只會添「心亂」。參見:路平專案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748078

有「空」的認知和心理預備

確實比較能放下「執著」

但我真的能體會「回不去」或「已消失」

那種「空」的深刻感覺

或許,(高本衲)的觀點也是對的

既然曾經存在過,後來再消失,就不算空

假若以生命的肉體為物質存在而言

死亡後,確實就回歸到空

這種空,是「不復存在」,而非一開始的不存在

我認為不再被人記起,也算是一種空

但(高本衲)一定認為,「曾經存在,就不是空」

或許我定義的空,只能說是「已消失」「不復存在」

「是非成敗轉頭空」。這個空,應該也是「消失」

而非一開始就不存在是非。開悟了!感謝。

sallychen2019/10/12 00:01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