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上海世博會的感想(一)台灣館為什麼要拆了搬回來?
2010/10/03 17:10
瀏覽3,321
迴響10
推薦69
引用0

去過上海世博會之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台灣館為什麼要拆了搬回來?

大致上,我看到了兩種主要的訴求:

(一)臉書「facebook」上面,有台灣網友號召「百萬台灣人」讓台灣館拆遷回台,以便「讓更多的台灣人來欣賞」,並且為台灣館獲得日本媒體評比第一名而感到驕傲。

(二)許多沒有去過上海世博會的台灣人,希望台灣館可以留在台灣。

聊到這個話題,再看看已經發布的消息,新聞上說台灣館確定要拆建至新竹市,個人覺得實際上的效益遠遠不如繼續留在上海世博園區

請先看圖。

台灣館的夜晚比白天更美!

對照一下,就能看得出來了,台灣館在夜裡發光,而且要在人群聚焦處發光,纔能體現整體設計的價值。

為什麼許多人喜歡台灣館?

因為有精緻的設計人性化的考慮,以及濃濃的中華文化元素。

為何上海人喜歡?因為它夠新穎、夠科技,這纔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個人認為台灣館不該拆遷回台,大約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旅遊訴求薄弱:面對即將要展開的北京、上海來台陸客自由行

流動人口不算,上海有超過一千九百萬的居民,台灣兩千三百萬人都會去參觀搬遷回來的台灣館嗎?

而且上海的整體消費水平都比台北市還高,上海人的消費能力絕對首屈一指,既然世博會上台灣館如此受歡迎,以一天的參觀人數最少六千人以上的世博會流量,建議統計一下台灣館在上海的參觀數,絕對超過一百多萬人。

然而,台灣的外貿協會,有沒有在上海展開陸客自由行的宣導或建立標竿型的建築物?

沒聽說過,新聞報導或當地資料皆闕如

既然要開放北京和上海來台的陸客自由行,何不考慮在上海弄一個現成的、完全屬於台灣風格的旅遊諮詢中心

而且,在上海世博園區的中國館繼續保留營運的狀態下,台灣館位於中軸線上,也在中國館的旁邊,後續參觀人潮,哪有可能不經過、順道入內參觀?

(二)拆遷費用太貴

九月十五號決標之後,新聞報導的內容,提及包括重建費用、運費、台灣館的施工材料總價值都算在內,至少需要新台幣八至十億元

台灣館有全世界最大的LED燈、不對稱的玻璃切面,還有不停變幻的台灣風味,懸吊的LED燈有一百萬顆LED球,重量達一百卅萬噸,拆掉後再到另一地重組,是難度很高的工程。

 

外貿協會的資料顯示,台灣館的造價成本約六億元,若加上營運成本十一億元、附加價值與廣告效應,台灣館的總價值至少有廿億元

 

倘若考慮只保留軟體,硬體建設在台灣重造,成本可降到一億六千萬左右,可是目前觀察所得,似乎得標者希望全都搬回台灣。

雖然得標的新竹市政府,標金只花了四億五千多萬(4億5888萬元決標),但是後續工程尚未進行,錢也沒有到位,多數費用都是未知數。

(三)費用和人員問題

外貿協會決標後,應當會轉交得標的縣市政府來進行,是否長遠規劃公務人員、旅遊業者、竹科專業人員進駐,擴建後能否增加市政收入,能不能增加就業機會,都需要思考。

一旦缺乏完善的管理,或者後續經營發展,設法改善當地交通這幾項重點都沒做好規劃,那就相當麻煩了。

當然,能否到位,不只是展館本身,而是人事費用和相關交通規劃、管理和養護維修的費用等,都需要納入考慮。

(四)拆遷地點不佳

第四點,絕對是最大的問題,由於位置比較不佳,還要轉搭公共運輸工具過去,交通建設沒有上海浦東(捷運連通兩大國際機場、出入口多、景點多)來得方便,大有可能會造成日後參觀遊客不足的「蚊子館」窘境。

即便個人在現場的觀察,台灣館的參觀人潮遠遠不及中國館或其他大型主要展館,但媒體報導中說:「日本媒體FLASH評選,台灣館打敗其他兩百多個館,成為本次上海世博會中,排名第一的展館。

新聞又說:「日本花花公子(Playboy)週刊日前也推出上海世博會特別報導,提到臺灣館服務人員親切有禮、笑容可掬,讓前往參觀的民眾留下好印象,是世博會中人氣指數第一的展館。

上海世博的台灣館服務人員親切有禮,還有高山茶招待,贈送小茶杯等小禮物也很貼心,都讓我的大陸朋友們印象深刻,這是強項。

由此可見,日本人特別喜歡台灣館,相信日後大陸遊客也絕對不會少。

日本遊客和陸客的經濟實力,也不用我多說了,難道不要考慮遊客嗎?

能夠探討的問題真的太多,如果得標者想參酌上海整體都市規劃,也請建議大家觀察一下地理環境,並且以發展目標來探討,下圖就是得標者新竹市政府的預定建地:新竹東區台肥五廠

如此一來,問題就出來了。需要思考的是:

(1)這裡只有公車通行,沒有方便的大眾捷運系統,更沒有國際機場

(2)附近的旅館業並不發達,同樣如(1)都不利旅遊業

(3)得標的新竹市要進行BOT擴建工程,後續發包設計都是未知數。

(4)新竹市九月下半旬要籌款第一期的二億兩千萬元,還有後續的土地開發,超過卅億台幣的廿三公頃土地,台灣館不過僅占三百坪左右,其他建設場館必然要花最少幾十億來建立,而竹科廠商的參與度與整體規劃,都是難題。

※台肥土地廣大,台灣館連1/200的土地都不到,就為了這麼一個展館,硬體全都拆回來組裝,似乎所費不貲

※1公頃= 10000平方公尺= 3025坪(台肥的土地大約69575坪)

 
查看大图 

 

以下是我在前天回覆給青青的家-世博中國館的內容,其實我還有更多的想法,乾脆就延伸幾個論點彙整一下。

假如硬體不拆回來,保留軟體在新竹重建,並且同時將上海的台灣館改為宣傳陸客到台灣自由行的宣導據點,還能搭中國館人潮的順風車,不是更符合台灣整體的經濟利益?

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一下相關新聞,並且思考台灣館當初建立的意義所在

不過,從最近似乎已經定案的情況來看,這篇文章就算貼了出來,也應該不會對結果造成任何影響。

但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台灣館回到台灣,或許僅僅能滿足這一、兩年的旅遊需求,倘若沒有長遠的規劃,就會是個失敗的決定。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0/10/01 17:57 回覆: 

補充一下。

台灣館的優勢在晚上,或許我的標準偏高,覺得展示方面比較沒那麼吸引人,但是外觀確實好過許多展館,比起香港館或澳門館強得太多了。

當初我也問過,是否世博會後,所有展館都要拆除,據我所知,多數展館都會保留在上海,畢竟這就是最好的旅遊宣傳,而且以上海人的旅遊消費水平和每年出國的人次看來,台灣館搬回來,未必在長遠上對台灣有利。

因為北京與上海要實施旅客自由行,軟硬體的宣傳,台灣館會是個不錯的標竿,搬回來台灣,就喪失上海當地的活招牌了,要是我,一想到上海一千九百多萬的基本人口,就會把台灣館改為陸客自由行旅遊宣傳中心地利不曉得利用,主辦單位太短視了。

如果台灣館只留給自己人看?也就兩年熱度吧,拆回來都要花上億元台幣的經費呢。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另類創作
自訂分類:旅遊記述
迴響(10) :
10樓. Stone
2013/04/25 15:07
2013年4月中,世博台灣館在新竹市的營運確實很差
世博台灣館2013年2月中開幕正式營運,現在是4月中,我常常開車經過那裏,不論非假日還是假日,遊客、遊覽車非常稀少,實際買票參觀人數更是慘不忍睹,板主在兩年前的觀點現在看來真的是『真知灼見』。新竹市政府舉債標到台灣館,思慮不周全,造成債留子孫,令我這新竹人感到羞愧與生氣!
9樓. 劉自高
2011/09/19 17:00
同意您的看法
世博台灣館只是一些內部設施拆運回來,建物仍留在上海。台灣的建物與上海原建物規格高度完全不同。我進出多次工地,不過看施工進度和發包情況,工期遙遙未知。所以市府天真的想法,無疑拿了一塊大石砸了自己的腳。效果有限也浪費納稅人的錢~~~

確實如此,那時詢問了拆除可能的大概情況,個人覺得相當可惜,沒有在上海經營一下自由行,也缺乏相關配套,現在已經失去良機,搬回來幾乎是未來的蚊子館了。

除非能有妥善設計和使用,否則未來缺乏新聞熱度,重建的台灣館前途堪慮。

Rosy2011/09/19 22:06回覆
8樓. Tomas
2010/12/22 11:52
"創意"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內在因子----不能以既有的觀點看未來!!

BOT----Build Operate and Transfer----這是一個好構想;

香港,青島,甚至於台灣的租借或割讓都可以視為"廣義"的BOT-----就會"心平氣和"些!!

BOT是私人資本參與公共建設的管道,政府不要參與"營利事業"的經營,政府是非營利事業團體中效率最差的,但是,威權體制下的政府組織卻偏愛管很多不該管的事,這就啟動了營利事業單位"尋租"(Rent seeking)的動機;

我們社會一天到晚看到一堆人都能侃侃評論"貪汙"----何謂"貪汙"?   定義都說不清楚,但,卻都能評論的"義憤填膺"?     

政府是非營利事業單位,社會基本的經濟活動就是營利的個人或團體----政府的責任就只能是"圖利他人",在法治的基礎下,當政府管的範圍小了,民間的"尋租"的動機就減弱了,民間資本就不要,也不必"私下"去做"收買靈魂"的勾當-----這就是西北歐小政府能夠"清潔"的根本原因!!

台灣各個地方政府要"地方自治"----這是好事,這是自由意志的行使,就必須有"創意"的開源,自負盈虧的開創商機;

所謂"創意",就是以前不存在的,就像Apple PC;Google;Facebook;IPhone-----這些就是"創意"的果實!!

新竹敢標----要鼓勵----這和向中央要預算,然後,"經過地方樁腳勢力"消化預算建設"蚊子館",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們社會由威權走向民主的多元,剛起步,普羅大眾"欠缺"思辨的能力,很容易被操弄----有"一犬吠影,眾犬吠聲"的社會現象!!

不同的觀點,提供參考!!


Tomas

(代發回覆)
午安:
建議您將此番「創意」轉知新竹那邊,而台灣BOT重大工程的成果,譬如高鐵每年的虧損,已經夠可怕也夠嚇死人了。週末愉快!
Rosy敬上

Rosy2011/02/13 13:51回覆
7樓. B
2010/10/05 20:15
分析得好!
既然台灣能為Expo設計出這樣的展館,以後當然還可以在島上建出更新穎先進的。 對腳踏實地的人來說,真想不通為什新竹的地方政府已經負債累累了,還要出那麼大筆的銀子去把展館搬回台灣養蚊子給自己人看? 放在上海替台灣做“旅遊”宣傳不好嗎? 想想人家瑞士早在1961年就懂得在倫敦市中心最熱鬧的Leicester Square設Swiss Center,台灣一值說要振興觀光業,怎腦筋還是一團漿糊?不往外,卻一直往內縮?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這是我個人的想法,很高興妳也贊同呢!

另外一提:剛剛看了花博其中的展館「夢想館」報導,設計上甚至比台灣館更好,也更精彩,看過花博的遊客,絕對會覺得勝過台灣館十倍。

Rosy2010/10/05 23:18回覆
6樓. 一襲白衣
2010/10/04 12:10
^^

只要有機會

這類的台灣之光就會浮現

感動許多心靈

像rosy就是一位

悲哀的是

只要一扯到政治

光若不變暗消失

最好的情況下也不免折射

台灣館的去留即為一例


一朵隨風流動的白雲

其實主辦單位可以和上海那邊談談,台灣館就在那裡,十月底之前,只要有妥善規劃,就能創造雙贏。

謝謝你的留言,心有戚戚焉!

Rosy2010/10/04 15:15回覆
5樓. 止不住的怦然心動
2010/10/04 00:05
哈 開心這話題

多謀之士

佩服至極

我喜歡動動腦,總不好讓那麼漂亮的展館,拆來搬去花太多冤枉錢啊。

Rosy2010/10/04 00:33回覆
4樓. 青青的家
2010/10/03 20:36
台灣館

不過聽說世博有些館不屬於永久性建築,等世博結束後還是要遭到拆除的命運,我不知道台灣館是否合乎永久建築物的規定,而且還聽說台灣館是台灣高科技的心血結晶,可能政府是要保護這種高科技產業的命脈的吧!

台灣有些產業還是需要受保護的,否則政府就太對不起一些贊助建造台灣館的光電廠商了,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啦!

世博部分展館是如此,譬如西班牙館和變色嚴重的波蘭館可能就會拆掉,但個人認為台灣館不宜搬回,重新蓋一座同樣的建築物,只要一億至兩億台幣,軟體比硬體更重要,這就是我的想法。

至於產業是否有競爭力,會比一味去保護紓困更來得重要,光電廠商重要的創意發展部用擔心,傳統產業必須由政府輔導產業升級,剛剛看到台灣南亞的大火災,應該又會引起石化業的相關討論了,唉。

另外,還有整體規劃的問題,新竹市既然有竹科,那就乾脆大刀闊斧來進行長遠設計,一個小小LED燈的造型展館,過幾年就可能不時興了,特別是對照別的世博展館而言。

Rosy2010/10/03 21:00回覆
錯字:用  Rosy2010/10/03 21:05回覆
3樓. tanifa
2010/10/03 20:30
never say never

如果大陸和美日進入冷戰(大陸觀光客不去沒關係,欠大陸的外債不還就賺到了)
台灣應該還有機會吧

上海去了好幾次
妳們身體好不在乎
我每次去早晚刷牙都要用罐裝水
平價的館子吃完一定拉肚子

您的情況應該是體質關係,建議準備腸胃藥,上海菜口味重,但我去大陸沒有犯過肚子疼的問題,就是受不了冬雪、酷熱和高原反應。

至於冷戰?個人比較擔心「熱戰」,不只百萬台商很慘,連台灣都會捲進去。

另外,您太樂觀了,現在人民幣一升值,台幣不就跟著升?您曉得台灣因此損失多少匯差?建議研究一下美日對台產生的貿易逆差問題。

「大陸的外債」為何那麼多,需要檢討的是美日兩國,既然他們的政府無能,自己的國家又有經濟危機,甚至釀成世界金融衰退,如此以戰爭手段來轉嫁問題是沒有用的。

Rosy2010/10/03 20:52回覆
2樓. tanifa
2010/10/03 19:04
算什麼

我也不贊成把台灣館搬回來

但是如果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

上海算什麼呢

晚上到浦東

一棟棟沒有燈光的空屋是不是想告訴你什麼

長三角算什麼呢

水汙染、電短缺、地層下陷

現在的榮景能撐多久

建議您去上海看看,似乎我和您眼中的浦東不太一樣。

至於「如果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很讓人難過的是,現在及未來都不具有可能性了。

Rosy2010/10/03 19:12回覆
1樓. ricasso
2010/10/03 17:46
日本人

很懷疑現在還會有什麼日本人敢去大陸

大陸今年已經送了一千兩百億給日本,這僅僅是旅遊部分的收入而已,「敢」去日本旅遊的陸客多得嚇人。

日本人去大陸?就算一個都不去,也毫無影響,所以您可以不需要「懷疑」了。

Rosy2010/10/03 19:15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