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政府於2004年率先立法通過,護理人員(RN)對其照顧的病人比率(Nurse Staffing Ratio或Nurse-to-Patient Ratio)為1比5。
中途雖曾經修訂過,但目前這是指一般內外科,兒科及急診則是1比4,產房1比3,ICU/NICU及恢復室1比2,精神科1比6.....等等,讓國內外的很多人都非常羨慕是事實!![]()
![]()
據瞭解,已有其他十幾個州紛紛跟進,另有十幾個州也正在檢討利弊或爭取當中。
但是否能夠如期順利過關,似乎還有得看;大家完全沒有共同的時間表,因為家家本來就各有難唸的一本經,更何況是一整個州!
去年9月Chapman等人,把訪談加州護理界一群領導者的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Healthcare Management上以後,外界對他們經歷的酸甜苦辣才有比較詳細的瞭解。
其實,這種強制實施的制度有好有壞,發言的幾位Leader或許也各有偏見,但共同提到,確實有很多家醫院都因此而面臨財務困境,也特別表達要依照規定全面配合在"All units at all time"實有困難。
如今他們的CEO,再也不像從前非常執著這個最底線的數據,在經營策略上,有的申請特例免除遵循。
有的雖有加人,但却因預算削減而犧牲其他單位的人力,有的叫苦連天,希望政府喊卡!![]()
![]()
甚至有的醫院,引進專門流動代打的成員,隨時遞補人力沒有符合規定的缺口,純粹就只為了合法。
這些衝擊可能因為沒有彈性及政治因素而變得更複雜,也只有過來人才有嚐到苦頭的經驗。
工作量變少了,不見得全是優點!
被問過是否將來應該繼續維持,各有持贊成與反對意見的護理主管,現在他們却强調比率的這個數據不太重要了,因為實施前後的品質(病人滿意度)並沒太大差異!![]()
![]()
一般而言,人力不足會造成危險是沒有爭議的,但多少人力配置才是合理,卻是沒有正確的答案。
因為勞資雙方的立場不同,協商失敗或談判破裂而走人的情形時有而聞。
如有法源依據其實也好做事,然而Clark等人2007年,在J Nurs Care Qual雜誌上曾以超大規模(733家醫院)的調查報告,下了一個很理所當然的結論,即是"More RNs, Better Patient Experiences."。
增加人力當然皆大歡喜,醫院可同時獲得內外部顧客「肯定」的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也是他們的結論。![]()
![]()
因為High RN-to-Patient Ratio,即護士照顧的病人比率越高,問題越多,包括:死亡率的上升、併發症諸如術後肺炎、重插管案例、針扎事件、延誤治療、搶救失敗(Failure to rescue)等醫療不良事件,尤其是ICU重症病人的預後變得更差!
為了驗証這些事實,在研究護理人力方面,已挺有名氣的賓州大學Dr. Linda Aiken,於本月初,再以更全面性的報告強調,改善前述(RN/Pt)比率可以降底病人死亡率。
她的另一個結論是,限制護士工作量,對護士本人及病人都有益處!
這個調查報告是針對已經立法的加州(CA),與尚未立法的賓州(PA)及紐澤西州(NJ)之護士工作量,及病人預後所進行的比較。
她估算,如果沒有立法通過的兩個州,也都有像加州的護理人力,在此研究期間的兩年裡面,可能可以減少468位手術病人死亡,她更進一步推估,這樣的人力配置條件,可以讓全美國每年少死好幾千個病人,意義重大!![]()
![]()
為了讓病人更安全,讓護士工作愉快又有成就感(喜好摸魚的另當別論),也避免讓醫院,因為亂派工作給護理人員而留不住人(負荷過大、過勞、打雜的業務太多),美國醫界建議,除了以「立法」來規範人力配置以外,要護士多留病房,扮演真正Bedside Nurse專注護理工作的角色,希望正在忙的人不要常被太多不關護理的事情干擾或分心。
專家認為「主護」不在場或有太多空檔,可能錯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良機,恐怕發生來不及救人(Failure to rescue)的悲劇。
所以他們建議,連Nurse Leader也應該更重視自己本身要多花一些時間在Bedside!這個新趨勢,或許是因為大家必需因應CMS自6月開始,即將要求上傳Failure-to-rescue rate而出現。
但無論如何,美國有3/4的護士,平均花費1/4的上班時間在做"Indirect"=間接的Patient Care,也等於間接忽略專心照顧病人的重要性。
希望少花一點時間在寫報告或完成護理記錄、當跑腿、領材料、等候藥局配藥,這些都不是專家眼中理想的第一線臨床護理工作!!![]()
![]()
下一篇我們再來談日本護理工作環境與他們擔心的「過勞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