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法鼓山」的聖嚴法師走了,南台灣「元亨寺」的菩妙長老也走了,如今中台灣南投水里「蓮因寺」的懺雲老法師在三月七日週末又走了!
像是望著最後幾艘可以搭乘的渡船遠走,自己手上緊握船票,卻突然發覺,連在岸邊的渡船口,都已經不復痕跡了。
一般若非熟悉「整個台灣佛教界」的人,應該無法瞭解懺雲老法師具備「無比重要」的地位。
對於台灣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高僧「廣欽老和尚」之後,我始終認為,台灣真正堪稱「秉持戒律、出世修行」狀態的聖僧與道場,只有懺公與他建立蓮因寺的道風,能真正符合佛教經典上,佛陀對於出家修行的各種教述與要求。
懺公在整個台灣佛教道場中,可說是極其少數,且甚至是以「不通人情」的方式,以求更嚴謹的保持著「佛教嚴格戒律」以及「佛法出世價值」的法師。
道場內及其傳承出家的弟子,多年來保持「過午不食」「每餐施食、每晚放蒙山」「每日拜八十八佛懺悔文」「每月誦戒懺悔」「比丘與女性信徒保持距離、女眾不得擅入道場」....。對於依照佛教經典中「出家眾」的戒律修行與懺悔清淨要求,完全比照辦理。
蓮因寺只有男眾法師,絕無比丘、比丘尼混住。除了保有「中國佛教會」的會籍之外,歷來幾乎不參加所外界任何的「佛教界活動」,也不常態以各種名義舉辦任何「消災祈福法會」。
在我看來,蓮因寺是極少數的台灣道場中能夠「不刻意討好信眾」,而且以最大可能「從「社會『資源鍊』中跳脫」的真正「出世道場」。
另一方面,懺公則也是台灣創辦「齋戒學會」,最早引領「大專學生入佛門學習,感受佛門戒律生活」的發起者之一。
台灣如今年齡約五、六十歲左右的佛教徒,特別是過去念大專並參加佛教社團的,幾乎都與懺公有機會接觸。
事實上,台灣最早透過佛教「藝術繪畫」與「咒語唸誦」來弘揚佛法,本身因為出身中國大陸東北且到日本留國過,有非常高繪畫水準的懺公,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目前華人社會的信佛家庭,倘若有供奉「西方三聖」畫像,早年九成以上都是懺公所畫的那組「西方三聖的範本」;而這也意味著,佛教徒對於「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視覺形象,受到美術造詣甚高的懺公影響甚鉅。
另外,蓮因寺也是最早將佛教經典中的「咒語」,還原以大藏經記載唐朝譯本當時的「悉曇古音」來唸誦。為此,懺公也是最早與藏傳佛教有接觸往來,並且邀請部分上師仁波切前來講課探討的人物。在當年資訊不比現在發達之時,這些對佛教開拓研究的深度眼光與廣度視野,都是非常獨到的貢獻。
懺公不走「大眾化、道場化、山頭化、學術化」,而始終往佛教「戒律、經典、拜佛、實踐」的方向,是近代佛教史上真正對「佛『法』傳承,而非佛『教』型態」,貢獻出最關鍵而希罕的部分!(有別於一般外界只瞭解佛光山、慈濟之類的弘法型態)
事實上,懺公與蓮因寺的道風,對我而言一直是很重要的,做為觀察佛教各種演變亂象、價值混淆的參考「對照組」。
許多高僧長老、法師居士頗有地位,對於各種佛法道理乃至神秘經驗,也是人人會講。特別是那些「行程非常忙碌」的人物,私底下是否同樣保持高密度的修行?或者都是以忙碌為名,自己早就遠離精進修行了呢?
佛教界當中,以「弘法度眾」之名,實際上自己連基本「早晚課」都不做的出家人與在家居士,如今十分之八、九皆是如此吧!
懺公在蓮因寺所開闢的嚴謹道風,提示出所謂的「度眾生」的本質,不是那些蓋道場、辦法會的活動事件,而是灌注到「修行與生活的本質」;讓眾生「真正將佛法修行,導入到生活時間內的安排與實踐」,完成到最基礎與最關鍵的「言行合一」之上。
曾經到蓮因寺有過「拜八十八佛」經驗的人都明白,那種與一般念佛靜坐、聽經講法的差異,完全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不是印象中那種在法會上捧著經典唸,偶爾才彎腰俯身拜。而是真正的隨引罄聲,一句名號、一句經典的拜,每次至少得拜個一個小時,而且每天拜、每週每月每年拜!
漢傳佛教一般被人視為「光說不練」,往往是在道理上自詡「大乘佛教」,道場與法師都布置打扮得光鮮亮麗的模樣,而與那些每天「大禮拜」拜得死去活來的藏傳佛教,也與那些南傳佛教真正去托缽乞食「過午不食」的精神,相去甚遠。
而在蓮因寺的道風中,除了本身基於「大藏經」非常豐沛的佛法思想體系與行為準則之外,訴諸真正每日的修行功夫,可說完全不輸藏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實踐精神。
至少蓮因寺的弟子中,絕對不會有現今經常可見「一群比丘與比丘尼,身上及手腕上穿戴著考究念珠,大家與居士們一起同桌在素食餐廳吃晚飯或下午茶」的場景的!
我自己不是懺公的弟子,或者蓮因寺的護持信眾。
但我多年來與懺公的幾位早期弟子法師往來密切,多年前蓮因寺難得的一次「皈依」法會,也是我唯一專程帶著過世父親的相片與意志,前往為往生的父親「求授皈依」的機緣。
蓮因寺平日山門不開,我曾經多次「溜進」大殿拜佛,有兩回意外與坐在輪椅上的懺公相遇,並向其頂禮。
我對於經典中佛陀非常強調的,後世所有發心學佛的眾生,即使是已經「修行有水平」的菩薩聲聞,仍然必須在戒律中經常「懺悔清靜」,(以免像髒瓶子怎麼裝清水都是髒的這般道理),只有在懺公的法門道風中,深深感受到「原來如此」。
懺公方面所代表的「正法」修行的意義,沒有模糊空間,尤其這讓那些只會搞玄異的牛鬼蛇神,以及那些在名利或媒體中迷失的出家法師,能夠因此當下立判!
尤其是那些道理經典講了一大堆,自己難守清貧本懷,還侈言吃肉是為了幫忙超渡、男女關係是為了協助修行的禪師、上師之類的「佛門詐騙集團份子」;看看懺公,再回頭看看他們,立刻瞬間照妖清晰。
而我特別感念的是,在我年輕時因為讀楞嚴經而自己摸索學佛之初,最早接觸的道場,就是包括「蓮因寺」在內的出世型態與實踐價值,成為我自己後來不致從原先「廣大人海的沈浮」中,而只是換成在「道場活動的沈浮」中,而能逐漸讀自己的經、找自己的藥,走自己的路。
在我近廿年來,因為媒體工作角色方便所往來接觸的佛教人物之中,真正秉持著佛陀的「出世精神」,在我心目中比此刻所熟知任何長老高僧、上人大師,都還更嚴謹實踐著「戒律」的懺雲老法師,如今以94歲高齡圓寂。
如今連懺公也走了,毫無疑問,這個人世間又一座連結佛菩薩的大基地台消失了!又一處能量清淨的修行入口消失了!又方一艘通往解脫出口的渡船消失了!
在下一位繼續發大願傳承,同時也有能力住持著「出世、戒律」精神,且還能「言行、實踐」合一的法師,接棒出現之前;我想,台灣佛教界乃至中國大陸佛教逐漸以「知名度」而非「真修行」的佛教界生態與信眾追求認知,將更加成為世俗價值的主流吧!
眺望因緣如幻的渡船,在不生不滅的自性海中遠去,其實無涉任何遺憾與哀傷。
只是這些年,我所熟悉與仰望的幾位「正法支柱」的佛門人物陸續遠離了,以及我自己交誼甚深比如研究悉最早曇咒語的賴世培教授等人,都讓我十分想念。
但沒有了這些包括聖嚴法師、菩妙長老、懺公在內的大菩薩或賢聖僧,我們自己若無法有足夠的信心與方法,真正努力的實踐與方向,難免終究要在人海中的無止盡的煩惱或輪迴中繼續沈浮,而這才是真正無從言說的感嘆!
(這組即為懺公所繪,最常見也流傳最廣的西方三聖像)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6樓. 陸比歐(童子雞)2019/10/22 09:44蘿莉随後告知奎德自己並非他的妻子,只是不列顛聯邦總理柯黑根負責派來的人
2019/10/17 中國時報 黃福其
新聞幕後》走鐘的吳主席 藍軍病灶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1017000549-260102?chdtv-
TVBS新聞 (談雍雍 報導)
韓國瑜民調落後?他直言:黨內有些人只想著自己引用:
「連勝文不諱言,國民黨內聰明的人很多,有些人會去計算
明年選後甚至2024自己的位置 ..主持人黃暐瀚接著問說「意思是黨主席雖然要運籌帷幄,但
不要算太多是不是?」連勝文回應,不只 黨中央,很多 人
都是這樣子 .. 」-
恭請
月府太陰聖經寶誥
志心皈命禮
太陰菩薩向東來。 千重地獄九重開。 十萬八千諸菩薩。
諸佛菩薩兩邊排。 諸尊佛敬無雲地。 出水蓮花滿地開。
頭帶七層珠寶塔。 婆娑世界眼光明。南無佛。南無法。 南無阿彌 陀佛。 天羅神。地羅神。
人離難。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 有人念得七遍太陰經。」-
日文譯本
現存日譯本《解深密經》由深浦正文註疏並日譯。《解節經》
爾時觀世音菩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
我今從佛聞得如是解節深法。得未曾有頂戴奉持。世尊。
當何名此經云何受持。佛告觀世音菩薩。此經名為了義正
說。亦名真實境智正說。亦名十地波羅蜜依止正說。汝等
應當如是受持。佛說是經已。八萬菩薩皆得大乘威德三昧
。無量無邊諸菩薩眾於無生法得無生法忍。無數眾生從於
諸流心得解脫。無數眾生於大乘法生信樂心佛說解節經 」
We are at war and we will win it. - 15樓. 陸比歐(童子雞)2019/05/24 10:30看到 13 淨魁 的 回應 :
「法緣深廣的 .. 」
林百里:「郭董很了不起,是位大菩薩」-
古原爭霸 刀龍赤麟星 VS 玉梁皇 Part1 最帥的路人
玉梁皇 拿下 沉重 的 頭盔 , 詩號 響起 :
松竹修齊 伏六龍
雲久保史 御長風
◎樂明牌 槊在手
一朝攀日 打靶紅
天海麒ㄌㄧㄣˊ :「此人 是真正 的 ◎元61 張
玉梁皇。」我 是 真的 不抽菸的 啦!走囉 ~
We are at war and we will win it. - 14樓. 龍飛飛2009/11/08 16:26量周沙界
寫的很好.但有點可惜.執著了點.心量不夠大.但你的資質很好
- 13樓. 淨魁2009/04/13 01:22不敢當!
不敢當!
您是法緣深廣的人間菩薩~
包括上聖下嚴法師那一篇感念文章等等...
字裡行間總令末學法喜~
如如不動見定功
續佛慧命現修為
無常世事平常看
誰知雙城願中來
隨性一偈莫見怪~佛道精進共勉勵。
阿彌佗佛 淨魁合十
身為學習者,如此而已。
學佛的人,其實都應該體悟,這個無常的世間,正是釋迦牟尼的奇妙佛土。
這個佛土觸發深沈的、翻轉的領悟,絕無僅有。
即使沐浴著苦難,也因為能逐漸明白「苦」的本質空幻,而看見背後法的燦爛。
更何況其實自己也並沒有真正吃到什麼苦,幸福與好運到令人羞愧就是。
王尚智 於 2009/04/13 19:01回覆 - 12樓. 淨魁2009/04/09 18:28十法界不離一心
大德您好:
懺公師父是大菩薩,上廣下欽老師父曾讚嘆懺公是菩薩轉世再來,嚴以律己,身教當中依法不依人,以戒為師,末學時時刻刻無不遵循師父教悔...
在上述「善分別智」,末學於六祖壇經中擷取一段淺說,與善知識交流、分享~六祖有一天召喚門下諸大弟子,對他們說:「你們不同其他的人,我滅渡以後,你們都將是一方之師,我現在敎你們說法,
不致失卻本宗(禪宗)頓悟的宗旨。
說法應先舉術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相對法,出沒於相對而同時即離卻對待的兩邊,連中道也不要執著,說一切法都不要離自己的本性!
如果忽然有人向你問法,出語盡皆雙句相對,互來此去相互為因,最後兩邊的對待盡行除去,更沒有其他可著之處。
所謂三科法門,就是陰、入、界。陰就是五陰,即『色、受、想、行、識』。入就是十二入,即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門。界就是十八界,即『六塵、六門、六識』。
自性能含藏萬法,所以名含藏識。若是起分別思量,就是轉識。六識的生起,出入六根門頭,接觸了六塵。就這樣地一十八界都從真如自性而起『用』。
自性如果攀緣於邪,就會起『十八邪』;自性如果保任得正,就會成『十八正』。此『用』若屬邪惡,即是所謂『眾生用』;若屬正善,即是所謂『佛用』。無論此用之出由何等?或為『佛用』或為『眾生用』,皆由自性之所本有。
對法,外境。無情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此是五對也。
法相語言十二隊:語與法對,有與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俗對,老與少對,大與小對,此是十二對也。
自性起用十九用對: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癡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戒與非對,直與曲對,實與虛對,險與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喜與嗔對,捨與慳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化身與報
身對,此是十九對也。』
最後,還是謹遵師父教悔,老實念佛~
在此獻上無限祝福,福慧增上 - 11樓. 逸2009/03/28 11:02亦是僅握著船票的人
昨天和媽媽妹妹(前天晚上就上去,人真的很多)
一起恭送懺公上人法體最後一程
心中總是空空的
記得國中開始,每年都會隨高雄參訪團一同去蓮因寺!
我慧根不足,聽不懂也不精進,只愛做工作人員,留下來幫忙做事掃地我最高興!
還記得段時間為了放生一事,像有根刺哽在咽喉般,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
剛好有回去蓮因寺,師姑在車上講到這回要放生,那種放生放死的困擾又回我心!
(因為我只主張原地生原地放的觀念,不是亂放物種,破壞生態!)
心情不是很好!
慈悲的師父,那次不曉得為什麼突然開示有關放生一事,心中頓時法喜,把心中的刺拔起!
後來上大學,因為某些原因,不常隨母親回蓮因寺參拜,直到去年,才又開始正常!
正當我告訴自己別在怠惰時,師父回去了!
心中難過不捨,但有個聲音一直告訴我!
師父不在的是他法體,他的精神他的信念,一直在我們心中!
每回回去師父總是叮嚀著吃素唸佛吃素唸佛啊!
吃素唸佛,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還想做什麼還想求什麼?
師父一直都最後都在以身作則~唸佛往身西方~
之前沒出過的四字唸佛,直到最近師父圓寂才出版,師父即使圓寂,仍自己唸佛啊!
所以有人說是去為師父助唸,不如是說師父直到最後,仍以法身叮囑我們~唸佛唸佛唸佛!
我很愛這版的四字唸佛,不快亦不慢!
媽媽也很愛,所以我轉成MP3檔讓媽媽可以隨身聽!
昨天也請了師父在圓寂前所錄的DVD,內容我只在車上先看了一些,很法喜!
PS。王大哥我將您這篇文章唸給了媽媽聽,媽媽聽了很法喜,想和師姑師伯一同分享您的文章,是否可列印下來興他們分享?我會註明出處!感恩!
請用。 王尚智 於 2009/04/09 21:17回覆 - 10樓. Clean west2009/03/20 09:48大地蒼茫一塵埃
第一次見到 懺公師父是在蓮因寺的大殿裡,年少的我拼命的拜佛, 懺公一旁打座靜靜的看著我,一會兒就教我去打點行李. 謄抄大乘起信論後又被懺公點名端詳我一番.沒想到人海茫茫身不由己,身處莫斯科大學的校園時瞻望前程亦然茫茫,如今的我也徐徐的老去,慢慢覺得"我"原來是因緣會集,來人道再一次體認真如之本意.或可能在最後一口氣之前,這個大地蒼茫一塵埃的幻化之身,可以照見本來之面目.這或許是懺公師父當出的教誨後學之本意.在人海中,在絲路上,都會讓人感覺一片蒼茫。
但即使是一顆原子的爆炸,卻是兼具無比創造與毀滅的力量。
無數意念的原子,仍在我們的身心中成業旋繞。
引爆自己內在本具的悲智之光,將此光芒回向無量光世界。
「信守、堅持與持續」,這才是懺公這種金剛堅固的道風呢!
您要在柔軟收攝中,思維「直心挺立」之道呢!
王尚智 於 2009/03/23 17:07回覆 - 9樓. 回家2009/03/16 01:17菩提路上與您共勉~~
身為佛弟子,對於懺公戒行之清高與憫眾之悲心個人亦感崇敬,只是在拜讀您的文章時,總讓人有揚此貶彼之憾! 一般我們總容易受外相之牽引落入分別之窠臼,將自己認為是善的、好的投射到與我們相應之對象而否定其他存在的價值,當我們在看法師的言行時,其動機常不是我們所能測度的! 在評論高下之間也只代表個人價值觀的取向,而保持彈性與包容方是修行之道,尤其是佛弟子更應慎重才是呀!
善思善擇,在這個模糊價值的時代,直心而述才是對應。
相信懺公也是這麼強調與堅持的吧!否則蓮因寺的女眾早就撲天蓋地而來。
學佛應是一個生活的本質態度,依著「本業」而緣起,我的本業是媒體,於其間思想與評恕。
我認為學佛尤其不應該普遍廣泛且模糊的讚嘆,倘若看不清而讚嘆是無過失的。我們在媒體所見的真相,都是白骨膿血的不堪。你所說得彈性與包容,應該是對真理結論保持彈性包容,而不是對事相的表面或形式。
當今那種把佛教所謂「中庸」,實則無有正念分辨;錯把不應執著自我的「無分別心」,錯繆看待成「佛門甚麼都不該分別」。這些讓佛教智慧無限上綱成一種流於虛無信仰,不是我的路子。也不是走嚴謹戒律路子們的風格吧!
各自路子或學分不同,尤其「善分別智」的修習與薰陶,對於世事中乃至佛門裡豈能不更睜大眼睛,看清緣起與流轉的關係呢?
王尚智 於 2009/03/17 00:55回覆 - 8樓. traveler2009/03/13 10:30師父
你將師父的道風寫的很正確,謝謝 - 7樓.2009/03/11 00:29祈護持其他正法道場
三七日下午二點五十分剛好被引導坐在蓮因寺大殿內,阿彌陀佛像前,隨擴音器播放著懺
公上人念佛聲念佛,感覺懺公上人已化身為阿彌陀佛,慈眼悲心地俯視著我們這群小孩
內心裡祈願懺公上人蓮品增上圓滿佛果,乘願再來弘法利生,自己更發願當生生世世常隨
佛學,也祈願埔里正覺精舍僧眾道場,台南靜隱禪寺尼眾道場,及其他發菩提心的持戒嚴
謹的道場未來有更多人護持,阿彌陀佛!
非廣告文字,誠天可表,純為護法心切,眾生福報所依之處越來越少了!
講求戒律,教育戒律,並奉行戒律的道場,都是特別值得護持的所在。 王尚智 於 2009/03/11 10:2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