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日內瓦城區漫遊趣之二
2025/08/17 23:55
瀏覽360
迴響0
推薦16
引用0

日內瓦老城區(Vieille Ville de Genève)坐落在羅納河(Rhone/亦譯「隆河」)南岸的山坡上,由於地勢較高,當地人也叫這裡上城,是瑞士日內瓦市最古老的部分,以其蜿蜒的鵝卵石街道、古老的中世紀建築和迷人的廣場而聞名,是這座城市的歷史核心,保留數百年的文化底蘊。在狹窄的古街小巷裡還藏有不少藝術畫廊、小酒吧和古玩店等,充滿了歷史和文化魅力。而城區的日內瓦湖(法語Lac Léman直譯:雷蒙湖、萊芒湖) 湖水碧藍,四周群山環繞,沿著湖畔步行大道漫步或搭船遊覽,欣賞日內瓦著名的地標大噴泉與優美的湖光山色。

日內瓦老城區散策路線(本文圖多,敬請耐心瀏覽)。

從城牆遺跡的林蔭大道(Promenade de la Treille)步行往老城區中心,不到200公尺就是市政廳街(Rue de lhôtel de ville) 。

市政廳街(Rue de lhôtel de ville) 的入口立有古典主義牌樓。

市政廳(Hôtel de Ville)入口,大門上有雙頭鷹木刻浮雕。

日內瓦市政廳最初建於1405年,由市政信託人購置,裡面有文藝復興中庭與迴廊,內院全年向公眾開放。

幾個世紀以來,市政廳建築群不斷改建和擴建,原有的15世紀建築遺跡已所剩無幾,如今的面貌形成於18世紀初,當時南側和東側分別建有三座翼樓。

坡道塔,建於1556~1584年間的宏偉鋪砌坡道,是市政廳最具原始風格元素的建築,可供步行或騎馬前往樓上。

坡道塔二樓迴廊。

從坡道塔看向市政廳中庭。

位在市政廳旁的「舊武器庫(LAncien Arsenal)」,,起源於15世紀公共市場大廳,曾先後作為室內市場、穀倉、兵工廠、博物館,後來成為日內瓦國家檔案館的總部。這棟建築現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在舊武器庫原市場大廳下方拱廊內陳列有幾座大砲,一面牆上裝飾著亞歷山大·辛格里亞(Alexandre Cingria)於1949年創作,描繪日內瓦歷史的三幅大型馬賽克壁畫。

博地弗廣場(Place du Bourg-de-Four),位於日內瓦老城區中心,原是古羅馬公共集會廣場和牛隻買賣市場,後來作為中世紀城鎮廣場。現在周圍環繞著眾多商場與餐廳、酒吧、咖啡廳等,廣場上有座大理石製的博地弗噴泉(Fontaine du Bourg-de-Four),建於18 世紀。

奧比涅阿格里帕露台(Terrasse Agrippa dAubigne),以1630 年代初期日內瓦一位重要公民泰奧多爾·阿格里帕-德奧比涅的名字命名,為老城區一座石砌的雙層建築,沿著堅固的石牆拾級而上,便可到達上層眺望老城區景觀。

奧比涅阿格里帕露台下層拱廊,內有馬賽克人物壁畫。

奧比涅阿格里帕露台階梯通道,也有馬賽克人物壁畫。

奧比涅阿格里帕露台上層(圖引網路)。

從奧比涅阿格里帕露台上眺望老城區一隅,可以看到瑪德蓮神殿(Temple de la Madeleine)的塔樓。

聖彼得大教堂(Cathedrale de St-Pierre)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正立面;去的當時右方側殿正在整修。

日內瓦聖彼得大教堂建造年代可追溯至1160年,當時是日內瓦老城區最有代表性的天主教堂,曾作為日內瓦主教的主教座堂,歷時近一個世紀。在宗教改革時期,自1535年以來一直是日內瓦的主要新教教堂,兼容了不同的建築風格,於2009年7月被列入「歐洲遺產」榮譽名單。

聖彼得大教堂新古典主義的正面由建築師貝內代托·阿爾菲耶里(Benedetto Alfieri)於1752年至1756年間設計建造;右方大型側殿重新裝飾成哥德復興風格(圖引維基百科 photo by Torbjorn Toby Jorgensen)。

大教堂立面山牆上的紋章,其中包含「IHS」耶穌會的會徽與日內瓦州州徽。

大教堂的中殿,在宗教改革時期,這座大型十字形晚期哥德式教堂的內部被拆掉了聖壇屏風、側殿以及所有裝飾藝術品,僅留下彩色玻璃。

大教堂的中殿,入口管風琴風向。

大教堂管風琴於1965年建造,樂器的音色創作靈感源自17世紀晚期北德管風琴,屬於新巴洛克風格。

唱詩班席位,有精美的淺浮雕聖人像。

哥德復興式的宣講台。

玫瑰花窗之一。

大教堂內部收藏著瑞士最多的羅馬式和哥德式柱頭(近 300 個)。

教堂內保存有加爾文的木製座椅。約翰·加爾文(Jean Calvin)從1536年至1564年在此宣講,大教堂成為新教的統治中心。

馬加比禮拜堂(Chapelle des Macchabées) ,建造始於1397年,並於1405-1406年竣工,原本是聖母院的學院禮拜堂,現在之命名源於安放其中的聖骸,據說與馬加比家族有關。這座禮拜堂被認為是新哥德式藝術的瑰寶,以其天花板繪畫和彩色玻璃窗聞名。

馬加比禮拜堂的彩色玻璃窗之一:「讓小孩子們到我這裡來」。

最初建造時,屬於最純粹的華麗哥德式風格,精雕細琢的柱子上裝飾著花卉圖案和聖經人物,展現了當時工匠們非凡的技巧。其豐富的彩色裝飾在1535年的宗教改革時期被粉刷一新,改建成倉庫。於19世紀下半葉根據精確的勘測得以重新發現和修復,尤其是以天使音樂會為主題的唱詩班穹頂。

唱詩班穹頂上彩繪著飛在藍天之中的音樂天使。

穹頂細緻繁複的圖案顯現出新哥德式藝術的精妙。

一架1888年的瓦爾克管風琴,與禮拜堂的裝飾完美融合。

大教堂塔樓之一。

國際宗教改革博物館(Musee International de la Reforme),毗鄰聖彼得大教堂。這裡原是貴族住宅,由法國銀行家熱德翁·馬萊於 1723 年建造。博物館位於建築一樓,館內收藏了與16世紀日內瓦宗教改革運動相關的各種文獻、藝術品、和其它歷史文物,於2005年正式開館。 

國際宗教改革博物館的前庭,中間安裝的五旬節十字架是日內瓦珠寶商 Gilbert Albert 的作品。

大教堂南立面的塔樓與尖塔。

市政廳街(Rue de lhôtel de ville),在這條政治中樞的主街上,插滿瑞士紅底白十字國旗與日內瓦的半隻老鷹市旗,點綴一片鮮豔繽紛。

市政廳街兩旁林立著傳統的瑞士建築和現代建築,街道匯聚了各種商店、咖啡館和餐廳,展現著這座城市豐富的歷史和充滿活力的現代氣息。

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誕生於日內瓦老城Grand-Rue 40號,如今這座古樸的民宅被改造成了「盧梭故居博物館(Maison de Rousseau et de la Littérature)」,透過影音資訊展示這位日內瓦名人、作家、音樂家和啟蒙哲學家的人生歷程。

盧梭故居建築牆面的盧梭側面頭像。

登城節噴泉(Fontaine De Lescalade),銘記1602年發生的「登城事件」:1602年12月,覬覦富裕日內瓦已久的薩伏依公爵對這座城市發動了突襲,但勇敢的吉諾維斯擊退了侵略者,並於次年簽署了和平條約。 這座噴泉紀念日內瓦歷史上的勝利時刻。

Fontaine De Lescalade立於 1857 年,頂端是像徵日內瓦的青銅女性雕像;基座有標誌性的士兵形象,象徵著保衛城市的公民的英勇。

Bel-Air車站,是日內瓦市中心的交通樞紐,電車和巴士的主要轉乘站。

Bel-Air車站候車處公共藝術兼具街道家具的設計,非常有意思。

島嶼之塔(Tour de lÎle),位於羅納河中央的一個小島上,是13世紀為了守衛日內瓦而建造的防禦城堡遺跡。1843年,江詩丹頓將總部從日內瓦La Fabrique地區遷至鐘樓,此後的30年間,Tour de lÎle鐘樓一直是江詩丹頓的總部及製錶工坊所在地。

發電廠劇院(Bâtiment des Forces Motrices/BFM)與舊工業人行天橋。

發電廠劇院(Bâtiment des Forces Motrices/BFM)位於羅納河中游,這座建築在1886年還是一座水力發電廠,這顆日內瓦工業皇冠上的寶石,爲成千上萬的人提供了一個世紀的飲用水和電力,直到1980年才停止使用。1997年重新整建竣工之後發展成了文化和藝術中心。

機械橋(Pont de la Machine)

機械橋最初建於19世紀,用於容納抽水機站,為城市供水。如今,機械橋已不再具備其原始的工業功能,但其獨特的建築和歷史意義使其成為日內瓦的一個地標。

機械橋上的藝術拱廊,建於1843年的歷史建築,其前身為一座水泵站,其一系列拱門貫穿整個立面,故而得名,現有高級鐘錶基金會和米開朗基羅創意與工藝基金會入駐。

藝術拱廊的另一立面,當時一邊還設有旅遊服務中心,現已改建為全新展示的空間,用於舉辦製錶和藝術工藝相關的展覽和公共活動。

遠眺建於機械橋上的「藝術拱廊」。

盧梭島(Île Rousseau),位於羅納河從日內瓦湖流出處的中間。因在17世紀為當地商船隊使用,舊稱為「船島」(Île aux Barques),1834年以出生於日內瓦的盧梭命名。

盧梭島上的盧梭銅像,由出生於日內瓦的雕塑家詹姆士·普拉迪耶(James Pradier)在1835年製作。

貝爾格橋(Pont des Bergues)有分支連接盧梭島。始建於1834年,在1881年重建,並在1967-68年間更換了橋面。

當時去的貝爾格橋上還有很多的植栽,非常浪漫迷人,現在都撤除了。

莫拉德廣場(Place du Molard)  ,曾是日內瓦的港口之一,現已成為日內瓦的購物區,匯聚了頂級購物商店、飯店、咖啡館以及許多餐廳。

位於廣場往湖畔方向的莫拉德塔是當地著名的地標。

莫拉德塔(Tour du Molard),其歷史可追溯至14世紀 ,於1591年由尼古拉斯·博格雷重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軍事塔樓,最初是日內瓦保護港口的防禦工事的一部分,經過數次翻修,如今已成為當地的地標建築。

莫拉德廣場的旋轉木馬,半圈是傳統的木馬,另外半圈則是現代交通工具,頗為有趣。

日內瓦湖(lac de Genève)/雷蒙湖(Léman),湖畔步行大道眺望日內瓦最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大噴泉(Jet dEau)」。

大噴泉(Jet dEau),最早建置於1886年,作為日內瓦鐘錶業的洩壓閥使用,噴出的高度並沒有現在高。1891年,日內瓦政府決定將噴泉改造成吸引遊客的旅遊景點。目前使用的大噴泉是在1951年翻新建設,水柱可以高達 140 公尺。

大噴泉噴出的水柱會隨著風向而改變,時而一柱擎天、時而傾泄如水幕。

英國花園(Jardin Anglais),位於日內瓦湖湖畔,建於1854年。花鐘(Lhorloge fleurie)是英國花園裡最具代表性的景點。

英國花園內的四季噴泉。

立於英國花園中的「Abrimaux」木雕,造型代表了日內瓦州徽中的鑰匙和鷹號「鑰匙在邪惡的庇護所中」,為藝術家雷古拉·舒爾茨(Regula Schultz) 和 西爾維奧·阿塞奧(Sylvio Asseo)於1992 年以一棵 120 年歷史的紅杉樹雕刻而成。

來到湖畔港口觀賞大噴泉。

噴泉下方有一條堤道,噴出的湖水有時會隨著風向直接灑落在堤道上,宛如寬幅水幕傾瀉日內瓦湖面。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