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西安事變).那一天差一點改變了中國的近代史.所以,在這一天寫這篇文章,別有深意.
約翰·F·甘迺迪(John F. Kennedy) 1917.5.29.-1963.11.22.
他是美國第35任總統,他的任期從1961年1月20日開始,直到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為止.他是美國頗具影響力的甘迺迪政治家族的一員,被視為美國自由派的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軍船員,因而獲頒紫心勳章.1960年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首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在他總統任期內的主要事件包括:試圖廢除聯邦儲備委員會.豬灣入侵.古巴飛彈危機.柏林圍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戰爭的早期活動,以及美國民權運動.
今年是甘迺迪遇刺的五十周年.整個遇刺的原因,和幕後的主使者,還是一團疑雲.和台灣的尹清楓案件一樣.
對我來說,他是既熟悉也很陌生的一個名字.熟悉的原因...是因為,小時候,親戚家的書桌上,會擺著一些外國的雜誌.對我來說,英文看無,但是,精美的圖片,總是看有吧!所以,Life雜誌(對許多人可能很陌生吧)上出現了他的照片,和家庭的照片,讓我覺得他好接近,同時,越戰的結束,已經是1975年時候的事情,更讓我將他拉近了距離.直到這幾天,算了一下,才發現 2013-1917=96.原來,他和我差了那麼大的歲數.再說,我又不是美國人,對他當然是陌生的.
只是,當你看了他在短短三年所面臨到的問題,和處理的成果.還真佩服,他是一位優秀的總統.
(1)古巴飛彈危機(1962) 當時美國的軍方,經過豬灣入侵的失敗,極力的要甘迺迪攻打古巴,但甘迺迪拒絕了,他祕密的用撤出在土耳其的飛彈,來換取俄國從古巴撤除飛彈;對台灣來說,最生氣的事,也就是...從這事件後,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華沙密談.
如今,美國的歐巴馬總統,一方面,標舉自己是甘迺迪的信仰者,派其女擔任駐日大使.一方面卻在全球四處傓風圍堵中國和俄國的再度興起.說明他對甘迺迪的思想,是完全不知.
(2)柏林圍牆的建立(1961-1989) 甘迺迪飛到柏林說"我是柏林人."同時,派飛機運送物資到西柏林.最後,俄國讓步.而如今,看到德國統一了.一位出生於東德的女性知識份子,擔任德國的總理,同時,德國成為歐洲最富強的國家,這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嗎!
(3)美國民權運動(1955—1968) 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於1950年代興起,直至1970年代,是美國黑人為爭取與白人同等的地位而發起的群眾性鬥爭運動,乃是經由非暴力的抗議行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民權的群眾鬥爭。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員會種族隔離的學校違法,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罷乘來反對公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1963年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廣場聚集二十五萬名群眾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為民權運動的高峰,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等人。
I HAVE A DREAM MARTIN LUTHER KING (1963.8.28)
(4)越南戰爭(1955—1975) 美國介入是始於艾森豪時代,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廷琰政府,甘迺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鬥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誌.但是,有一種說法,如果甘迺迪總統未被刺殺,他就不會將戰爭擴大.
今天,當我們再看他時,我們應該要有一個認識...那就是,他之所以被美國人尊敬,懷念,絕對不只是因為...他年輕.英俊,和被刺殺.真正的原因...就是,他是一個成功的總統.他沒有太多的算計,遇到該做的事情,就是不計毀譽,勇往直前,去完成他.
他的名言,現在聽來還真諷刺."不要問國家,為我做了什麼;要問我為國家做了什麼."
只是,當你檢視他在做總統的這幾年,他的政府,為人民做了多少的事?
如今,台灣的政府,做了一堆錯事,同時,該做的事,也不知道要做;而台灣的這些人民,則是多少人,認為政府為他做的事太少了.
Michael Jackson Heal The World
- 1樓. abcteddy2013/12/15 05:15JFK
民主就像潘多拉的盒子。
臺灣人民30多年前選擇打開它之前就該想好可能出現的各種後果。要不然就像大陸一樣,循序漸進式地前進。
其實世間萬事都無終南捷徑,民主也是。但民主并不是社會進步的唯一選擇。
西方的民主政治,是產生於貴族和中產階級,和國君爭取權利.
台灣的民主政治是
不要問我,為國家.社會.做了什麼.
而是,國家.社會.必須滿足我的所有需求.
黃平 於 2013/12/15 05:2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