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四大便利商店 2010年第二期決算
日本前四大便利商店 2010年第二期決算(表一) | |||||||||
商家名稱 | 全店營收 | % | 營業利益 | % | 店舖數 | 純利益 | % | 營利 | 純益 |
國內營收 | 億円 |
| 億円 |
| 家數 | 億円 | |||
日本7-11 | 27,849 | 0.8 | 1,562 | -12.3 | 12,753 | 924 | -13.8 | 5.6% | 3.3% |
Lawson | 16,661 | -2.2 | 502 | 2.2 | 9,761 | 125 | -47.2 | 3.0% | 0.8% |
Family Mart | 12,737 | 2.2 | 335 | -8.2 | 7,688 | 151 | -8.2 | 2.6% | 1.2% |
Circle K | 9,023 | -4.0 | 153 | -33.9 | 6,219 | 55 | -41.1 | 1.7% | 0.6% |
2~4名總和 | 38,421 | 990 | 23,668 | 331 | 2.6% | 0.9% | |||
日本7-11 與3家總和利潤多出 | 572 | 593 | |||||||
※單位億円 括符內與前期增長率% |
從 Buyer 與 Merchandiser 看企業文化與經營者的思維。
電子商務經營模式 如何編列電子商務的預算? 經營電子商務先從預算開始
日本 7&i 將稱霸亞洲零售市場,日本 7-11 在國內市場,營業利益是2、3、4名總和的 1.5倍,純益卻高達 3倍,獲利能力實在令人驚嘆不已。這也是長久以來建議觀察日本 7&i 的原因,從 1976年開始接觸伊藤榮堂,1980年 日本 7-11 ,務實的經營至今陸續成長,雖然營運上多少遇上驚濤駭浪的危機,但還是迅速回穩。
從(表一)分析資料,Lawson 是前大榮 Daiei 的子公司,目前獨立經營,但是純益低,看來還是沒有跳脫大榮以量制價的經營文化,重營收不重視收益。排名雖第二,純益卻輸給第三名。
7&i 創業者 從 4坪小店面開始經營、量販店、便利超商、最後收購SOGO 與西武百貨公司,但是在百貨業領域一直處於虧損狀況,吃掉不少 日本 7&i 的老本。尤其最近才決定將銀座的西武百貨公司關閉。
看來同是零售行業,但經營內容及模式,所謂隔行如隔山,百貨業讓 7&i 吃了不少苦果。有如時下做資訊行業,只知道是做電腦的,但實在有太多的不同的領域一樣。或許都是雷曼事件惹的禍。
7&I 集團 2009年3~11月決算(表二) | ||||||
Seven & I Holdings Co.,Ltd 集團子公司 (單位營業損益:億円) | ||||||
事業體 | 百貨店 | 便利超商 | 量販超市 | 金融機構 | 食品關聯 | 其他 |
營業損益 | -22.0 | 1471.0 | 33.0 | 237.0 | -20.0 | 9.0 |
% | -12.1 | -83.0 | 12.6 | -41.6 | ||
主要關係企業 | SOGO | 7-11 Japan | 伊藤榮堂 | Sevenbank | 多家 | 多家 |
西武百貨 |
| Yorkbeni | IY-card Service |
|
| |
THE LOFT |
| YorkMart |
|
|
| |
|
| 赤ちゃん本舗 |
|
|
|
日本 7-11 是 7&i 的金雞母,但金融服務方面卻穩定成長,勢將成為第二隻金雞母。食衣住行除了行以外全都包了。
台灣的統一超商原來想利用 7-11 經驗複製統一麵包便利商店連鎖店,但同時在相同領域經營兩種品牌難,最後也終止營運。台灣統一超商跟隨日本 7-11 方向走,撿了不少便宜,至少不會重蹈覆轍像統一麵包連鎖店一樣失敗。
7-11 便利商店的 iCash 與 iBon 也將是金雞母,但與樂天合作似乎是不太樂觀,或許是睥睨窺覦在樂天網購的物流收入吧,但是否會偷雞不著蝕把米,到頭來樂天市場無法帶來更多的訂單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