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訂正:松嶋菜菜子的日劇地位不只被海外日劇迷追捧…還有,筆者算不算有先見之明呢?縱使被視為低成本之作,卻早就認為NTV打松嶋復出牌,是以最強的彈藥應付秋季TBS台慶大作…當然,小的也在「事後孔明」!苦笑中…)
當大家把《家政婦三田》的神蹟功勞盡歸松嶋菜菜子時,似乎忘記了半年前她因為電影『犬とあなたの物語 いぬのえいが』及『ゴースト もういちど抱きしめたい(即日版《人鬼情未了》)』票房失利被虧人氣不再。比照今日對《南極大陸》及木村拓哉落井下石的報導,絕對體現娛樂圈「跟紅頂白」的特質。
當然,日劇史上最高收視排行榜中,少數以單主姿態(《大和撫子》)打入十大的松嶋,叫座力不應被置疑。今次她不再綑綁昔日的成功作品(如《救命病楝24小時》系列)或以雙主役(《美女或野獸》的福山雅治,或大河劇《利家與松》的唐澤壽明)掛帥,輕騎上陣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有人視之為膽識,亦有人視為孤注一擲。(畢竟之前多部電影失利,還包括早幾年重拍經典《犬神家一族》及藝術電影《眉山》…)松嶋在電影失利後,回歸日劇界卻大放異彩,是否亦體現了電視演員難以在電影界成功發展?【同樣例子見於天海祐希、篠原涼子、菅野美穗等等,反而在日劇成績比較「一般」(*註:即絕少以單主姿態取得高收視)的松隆子、中谷美紀、深津繪里卻已被視為電影界的「大物女優」,這是另一個可以燃起戰火的話題,按下不表…】
================以上只是無關劇集的前言============
事後分析《家政婦三田》的成功原因仿如馬後砲,但劇集的確勝在抓準女性的需要及共鳴。剛剛喪妻/母的主角阿須田一家,包含有外遇的爸爸(長谷川博己)、對家庭現狀不滿又的長女(忽那汐里)、有「打手槍」慾望【笑】的長子、再加上惹麻煩來當調劑的小姨(相武紗季)等等…有人說這一家真的很不討喜,但現實的人物設置其實是為了超現實的主角而存在。
而超現實的設置還是留給女主角:沒有笑容,說話腔調毫無感情,仿如機械人的「家政婦」三田燈(松嶋菜菜子),她為阿須田家工作,技能之強猶如「多啦A夢/叮噹」,手提袋似百寶袋,就算任何指令也會執行,包括殺掉主人、恐嚇幼稚園搞不成活動?!加上導演們的確拍出恐怖片的詭異感,讓三田燈仿如另一個阿久津真矢【《女王的教室》的天海祐希】。她卻不是以女王姿態揭穿學校教育與現實社會的殘酷落差,而是以近乎無感情的旁觀者姿態搗破苟延殘喘的和諧家庭假象。雖然編劇遊川和彥有「食老本」之嫌,可是精準的計算加上家庭題材,意外地取得大地震後日本人--特別是女性觀眾的共鳴。
【註:「家政婦」對應的中譯應該是女管家?鐘點女傭?請指證…又順便一提,日本影視史上第一位「家政婦」是市川悅子的『家政婦は見た』,才發現原來《家政婦三田》(日文原名『家政婦のミタ』)用諧音向前輩致敬!】
個人很欣賞的一個情節安排,就是家庭問題挖得更深,首推竟然是丈夫婚前的秘密!他曾經希望未婚懷孕的妻子墮胎以避結婚責任,反被以死威脅無奈結婚。對著一群小孩生不出父親的責任感,反而嚮往躲在廁所一個人的歡愉,外遇是讓他拋開責任及家庭枷鎖的渠道,甚至想過拋棄子女的養育權利…真實得仿如看著報紙新聞,經過戲劇加工,觀眾自然更為「肉緊」。當然,長相很平凡的長谷川博己(對不起,小的曾經以「路人臉」來形容他,更甚,還把他跟大倉孝二搞混了…),的確成功演繹出這位平凡又自私,卻不失人性的爸爸。
至於神蹟29.6%的第8集,當中揭開三田的身世,雖然有賴松嶋以含著淚及冷漠的聲線訴說那段近乎狗血的過去,可是『累死親父,被繼父垂涎,被親母嫌棄討厭,明明遇上愛自己的丈夫及生了小孩,卻因為同母異父的弟弟之糾纏,落得家破人亡的魔性之女』,類似的情節同樣見於社會版!某部份更與去年另一部水十劇『MOTHER』重疊,道木憐南(蘆田愛菜)被誘拐的主因,不就是因為被母親的男友侵犯後,復被討厭而扔棄嗎?!女性觀眾,可能因此得到這種因社會新聞而產生的「同理心」吧?
電視劇,從來是只屬於女性觀眾。當男星們不能再成為她們心目中的Object of desire(慾望投射對象)時,仿如女超人般的女主角,才可以為她們製造共鳴、投入感。得女性觀眾者得天下,是電視劇世界的真理,世界大同;反之,得不到天下,未必是劇本「爛」,而是女性觀眾看不見她們想要的人性及「共鳴」而已。
================以下只是無關劇集的後語============
【並非特別指某一位男星,但如果有留意日媒奇怪調查的朋友,會否發現為何他們只喜歡統計女星的「潛在收視率」,卻沒有統計男星的呢?因為已經沒多少男星有真正的「潛在收視」,所以不應糾結最後橋頭堡的失守--像是對自己說而已(笑)…還有,正在思考同樣道理如何放在港劇中,畢竟最近港劇的情況也很有趣喔…看日劇,小妹始終是海外觀眾的外行人,如果有局內者有更多「行內人」見解,請告訴我!(佢哋又會識中文囉呵?笑…)】
【*澄清(?):其實呢,個人沒有很喜歡《家政婦三田》,可能出於媒體的「三田VS南極」之爭,又或者不太待見太多人因收視而追捧。不過呢,「喜歡」跟「好」不一定絕對,所以就算我沒有很喜歡這劇,但不得不承認,作為一部民營電視台的劇集,《三田》是「好」及「成功」。除了商業策略很成功(小妹實在不能忘記在汐留看到一堆日本師奶對著《三田》的展區興奮討論,這就是大HIT的證據…),劇情環環相扣,每集有爆點有追看點,把社會性及戲劇性揉合得宜,是標準「成功劇本」的撰寫示範。不必用力撇清最後《三田》究竟能否成為「經典」,因為,對一般媒體而言,「經典」只是由數字衍生的名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