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上帝的部落,泰雅的故鄉-司馬庫斯
2013/03/20 12:54
瀏覽1,509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上帝的部落,泰雅的故鄉-司馬庫斯

 

司馬庫斯,有點像中南美洲馬雅帝國或西亞蘇美爾時代的地名,很好記很順口的地名,十多年前即聽說這個地名,當時媒體報導不多,僅司馬庫斯這四個字,腦海直覺地想像是遙遠深山裏有一個浪漫美麗的世外桃源吧?!

 

本張轉載自網路

司馬庫斯是台灣最深山的泰雅族原住民部落,從新竹縣尖山鄉走60縣道,駕車要至少兩個半小時才能到逹,五十多公里車程,途經那羅、田埔、秀巒、泰崗等部落,沿路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上下迆邐而行,四度下至那羅、嘉樂、泰崗、白石等溪溪谷,滿山楓紅,如置身北國,峰迴路轉,千迴再百轉,每一個轉折的盡頭,又見青山不礙白雲飛,青山如此多嬌,真箇「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絃萬古琴」。

台灣深山部落為數不少,獨對司馬庫斯多幾分好奇神往,主要原因之一在它是實施集體農場的生活與生計方式,一路上直覺不敢相信,雖然泰雅族的傳統裏有「狩獵團體」,即集體狩獵時,大家分工合作,共勞共食共享,但現代文明的貪婪與功利,難道沒有受到丁點影響?公社或集體農場,在法國、俄國與中國都以失敗告終,為何司馬庫斯28戶的偏遠幾乎被遺忘的泰雅族人,能堅持十多年,仍興旺壯大?為何可以昇華至違反自私人性的境界?是宗教或傳統使然?

踏入司馬庫斯部落的木雕大門,向晚日暮時分,薄霧山嵐,橫峰側嶺環繞裏驚見司馬庫斯部落,與印象記憶裏的部落截然不同,倒像一處井然有序的農場,也像是小國寡民的烏托邦公社,更像似鷄犬相聞,落英繽紛的桃花源。

山中無歲月,時間也定格,名利與青山古木相較下顯得市儈污穢許多,偷得浮生閒,走一趟司馬庫斯,您會感覺值得。

備註:司馬庫斯(泰雅語:Smangus)司馬庫斯是位於台灣新竹縣尖石鄉後山最高海拔的一個泰雅族部落。由於位處深山交通不便,且長期沒有電力供應,曾被稱為黑色部落,在1979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對外道路更在1995年底才開通。後因發現神木群,乃發展觀光,現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觀光地點。司馬庫斯位於新竹山區雪山山脈主稜的山腰,面朝塔克金溪溪谷。居民共28戶,174人,全為泰雅族人,部落採以色列集體農場的共同經營模式,將符合傳統價值的經營方法成立九部三會(農業、工程、文化教育、經濟、研發、人事、環境資源、餐廳民宿部,三會是長老教會、社區發展協會和共同經營大會)進行組織化運作。居民早期主要以農業為主,農產品有小米水蜜桃蔬菜等。近年來觀光業開始發展,居民轉向以觀光業為主,並且有民宿、餐廳等漸次成立,但當地居民仍堅持以木及竹子為建材的建築物。知名歌手溫嵐就是來自司馬庫斯部落。

小註:以色列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絕大多數居住在風格獨特的群體式結構村落基布茲(THE KIBBUTZ)、莫沙夫(THE MOSHAV)和村莊(VILLAGES)中。其中「基布茲」源於希伯萊語,意為集體農莊,是一個獨特的社會和經濟群體。在基布茲中,各種決策由社員組成的社員大會民主通過,土地、財產和生產工具歸農莊集體所有。基布茲設有集體大餐廳,社員的一日三餐都在餐廳內進行,餐飲供社員免費享用。社員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從事不同的工作,社員的勞動沒有任何工資,農莊內部也不使用錢,社員的一切所需採用記帳方式。但他們能被社區提供各自所需的一切,亦即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基布茲社員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子女教育、文化娛樂等全部由農莊統包下來。從這點上看,基布茲可以算是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了。兒童們從小就被送到社區的兒童公社裏,孩子們一起生活、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另外,基布茲的社員每個月可領取少量的零用錢供外出度假旅行使用。

自尖石入山,沿路盡是嫩葉、春芽,完全的春天景緻了!

 

 

 

 

還見到遲開的梅影!

 

是<台灣紫嘯鶇>,因相機效果有限,另轉摘自網路,可見出<台灣紫嘯鶇>全身寶藍色及紫色金屬光澤,好看!

 

 

本張轉載自網路

<台灣紫嘯鶇>(又叫琉璃鳥),為台灣特有種,屬於高山性鳥類,體型是台灣鶇科中最大者,雌雄羽色相同,嘴及腳為黑色,全身深藍至黑色,並具有寶藍色及紫色金屬光澤。其羽色在不同的光線下會有變化,性情孤獨機警,領域性強,是臺灣體型最大的溪鳥。

原住民普遍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各教堂建築也別有特色。

 

 

像不像歐洲的城堡?

沿路可見不少泰雅族的雕刻及圖騰:

 

 

 

 

 

 

 

產業道路旁的泰崗溪谷

一路多見佇立的竹林:

 

 

 

 

終於到達司馬庫斯!

 

生態公園的老樹

司馬庫斯頭目的家

 

部落內處處繁花爭艷

 

 

 

 

 

 

偶然捕捉到<山紅頭>的蹤影

 

<山紅頭>是體型嬌小又生性隱密的畫眉鳥,全身為橄褐色,僅有頭頂為栗紅色,所以叫「山紅頭」。屬小型留鳥,經常與繡眼畫眉一起出現,組成群體活動。聲音是緩慢的「嘟、嘟、嘟」的哨音,偶爾會突然急呼「救急!」的聲音。經常穿梭於草叢、枝椏間,也會倒吊在細枝上啄食。

 

山區內蛾類很多,<台灣鋸翅天蛾>是體型最大的天蛾,細看蛾身紋路色彩搭配巧妙

 

<台灣鋸翅天蛾>,是台灣天蛾中體型最大的,翅膀展開約160毫米左右。體翅藍灰色﹔一年生一代,成蟲5月初出現。生活史:蛾屬於完全變態昆蟲(卵→幼蟲→蛹→成蟲)。

司馬庫斯分班的教室

 

頭目之子「拉互依.倚岕」正在教導部落學生母語,是部落首位共同支助培育的研究生,由於他為部落文化及發展的付出,曾獲得行政院青輔會「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現年33歲的拉互依.倚岕說,「拉互依」意思是「原始森林」,因母親來不及到醫院,在森林內產下他,與森林結緣的他,從小在部落長大,長大念書只要放假,他都會回到部落。他說,司馬庫斯是少數訂自律公約的原住民部落,在土地倫理、文化生態和部落秩序都有規範。如土地堅持為部落「共有」,禁上非部落居民經營部落土地;將沒錢念書的問題,歸於非家庭的責任,而是部落責任,部落規劃教育基金讓部落的孩童受更高等教育。他除擔任部落發展協會祕書,也投入教材編纂,讓泰雅知識向下扎根,其妻為相戀多年的布農族女孩鄔黎。

新光分校司馬庫斯分班總共才12位學生,課程多樣而快樂,令人羨慕!

 

司馬庫斯教會是當地最重要的組織,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

 

 

部落餐廳一角

部落婦女臉上散發著單純淡泊

好動活潑的部落小女孩

 

 

 

偶爾遠離市區塵囂,呼吸一下大自然賦予的清新、綠意,讓心情轉念一下也是不錯的!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