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對自由時報社論的回應
2010/12/30 16:09
瀏覽1,768
迴響14
推薦10
引用0

 

  今日(12月30日)自由時報社論以「總統府“童子軍”踰越體制有辱官箴」為題,對本人有許多指教。

  首先,自由時報社論批評本人對民進黨主席就兩岸政策提出三問不當。該報社論刻意忽略「前因」。事實上是民進黨發言人對馬英九總統就兩岸政策問題提出三問,總統府發言人職司總統政策說明與辯護,豈能不聞不答,任由馬總統的兩岸政策遭到扭曲。而政策愈辯愈明,民進黨既然對馬英九總統提出三問,當然也有責任要說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立場,不點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跳躍反覆,何以比對驗證馬英九總統在兩岸政策上的是非對錯、澄清政府的兩岸政策 ?

  至於自由時報社論批評總統府發言人為黑官。總統府發言人之職務,乃以機要人員任用,完全合法,人員任用也經銓敍部銓敍程序,自由時報社論中亦表示此「並未違法」,卻以「黑官」作標籤化的批評,豈不自相矛盾?事實上,民進黨執政時期,亦曾多次在行政院設有「發言人」之任務編組,怎不見當時的自由時報以踰越體制加以批評?該報社論選擇性的作自我矛盾的評論,豈不予人「昨是今非」之感?

  

  自由時報做為媒體,對馬總統或總統府提出的批評,若言之有據、並無偏頗扭曲,我們尊重,但只批評府方對民進黨的「三個反問」,卻刻意不提民進黨「拋出三問」的前因,進行選擇性、斷章取義式的批評,這一點是否公允、是否符合新聞專業,就留待社會公評。

  長期以來,自由時報對馬英九總統採取的評論方式,大家也可以進行公平檢驗。該報若是秉諸新聞專業而提出批評,馬總統歡迎本諸事實、就事論事的理性監督。

  然而,自由時報為了抹黑政府,常常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例如:為了製造總統車隊不走路肩而與民搶道的印象,竟在頭版照片上合成一條不存在的路肩,亦即在高速公路沒有路肩處,硬是用合成照劃上一條路肩,揑造總統車隊不走路肩與民搶道的假象,對此,自由時報至今無任何道歉;航警局勸民眾所持長旗杆與稻草人勿搖動過烈,妨礙旅客,自由時報卻以「機場迎賓,航警禁揮國旗」作為頭版標題扭曲報導,類似的扭曲報導可謂多不勝數。

  而該報的評論特稿,更經常以「賣台」、「不要臉」、「馬統」、「馬騜」、「乖兒子」、「兒皇帝」等扣帽式甚至涉及人身攻擊的粗惡言語攻擊國家元首。政府施政若有不周,歡迎自由時報指正,若是因價值觀點不同而提出批評,政府也能尊重。但用人身攻擊式的侮辱性言詞,去煽動情緒與仇恨,這是否是一種對第四權的濫用呢?

  以上種種,自由時報做為新聞媒體,屢屢枉顧新聞專業,作出扭曲事實的偏頗報導,並經常性以情緒性語言對總統進行人身攻擊式的侮辱,自由時報在檢驗他人的同時,是否也該受社會的檢驗?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4) :
14樓. 呆丸哈哈哈
2019/02/08 20:59
2018年九合一選舉,資進黨慘敗,恭喜4樓資進黨網軍ROCK崩潰!
13樓. 呆丸哈哈哈
2018/04/21 22:15

不察PO出少東醜聞 《自由》急撤
2013-06-07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么兒、瓏山林老闆林鴻堯,昨日因涉嫌偽造文書遭檢方起訴。中央社在昨天下午一時五十分報導此事,包括《自由時報》等各媒體約在昨天下午二時引用此報導。但《自由》電子報在po網後,發現新聞事件的當事人為創辦人林榮三么兒,隨後立即撤除該新聞。
對此,《自由時報》發言人蘇宇暉昨天晚間表示,對此事不知情,並指林鴻堯非《自由》員工,瞭解情況後再回應。
林鴻堯遭起訴消息傳出後,多家媒體在第一時間引用中央社報導。包括《自由時報》電子報也以即時新聞處理,但隨後該新聞立即從網站上撤除;僅在Google搜尋網站上留下頁面,點進去後卻搜尋不到相關新聞。
對此,蘇宇暉昨天接到記者第一次詢問電話時,他先是解釋林鴻堯非報社員工,隨後指對撤新聞一事不知情,需瞭解情況後再對外回應。但記者從晚間六點半到九點半間打了多次報社電話、手機詢問,《自由》都以「蘇不在座位上」、「他還在開會」為由不願對外回應;記者隨後轉而詢問《自由》總編輯,但報社同樣以「總編輯也在開會」為由,無法對外回應。

12樓. 呆丸哈哈哈
2018/01/22 18:15

自由時報刊登馬霸道的照片有假? 藍綠立委難得都批

2009-12-01 NOWnews今日新聞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091201/813677

《自由時報》昨日以頭版刊登「路肩空蕩蕩,馬英九車隊硬要走中間車道」的大張照片,讓不少人信以為總統很「霸道」。不過,現在傳出照片是合成照,因此民進黨立委李俊毅上午痛批此舉有如「動新聞」效應,報社「應有一個歉意的表示」;至於與《自由》結怨已久的邱毅更痛批應該關門。

批馬不遺餘力的《自由時報》,日昨刊登馬總統車隊在高速公路上逼內側車道駕駛人改道,不肯走路肩的新聞,甚至還搭配「以假亂真」的合成照片,以凸顯路肩空蕩蕩沒有一輛車。因為編排手法很聳動,所以隨即引發外界一陣批馬聲音。不過,國道公路警察局長陳子敬指出,事發的南崁44K路段並沒有路肩,自由時報那張照片是合成的。警政署長王卓鈞也背書說,「事發路段沒有路肩」。

對於照片被指控作假,《自由時報》指該張照片在底下已經註明是合成照,並未欺瞞讀者。不過,很多人都表示,因為頭題的字斗大,加上照片也不小,閱聽者受到大標的影響,已經先入為主的認定馬英九「霸道」,有誰會細看下面的小字說明?也有人認為,該報對折之後,「圖為模擬畫面,美編組合成」的字樣完全看不到,所以這份報紙躺在超商的報架上,哪有人會知道「已經寫得很清楚」。

11樓. 呆丸哈哈哈
2018/01/21 21:06

[節錄《李敖笑傲江湖》]「大土蛋」林榮三主持的「自由時報」如何賠李敖50萬 (下)

告了《自由時報》以後,我們的法院判決,說《自由時報》無罪,因為它沒有惡意,它註銷來以後,它沒有惡意,可是它有過失,不小心登錯了。過失也沒關係,我不告刑事了,告民事。告了民事以後,法官,台北地方法院法官,這是很優秀的一個法官,叫做“謝碧莉”。謝碧莉,碧玉的碧,茉莉的莉,謝碧莉。謝碧莉她判決《自由時報》要賠我十萬元,要賠我“壹拾萬元”,賠我十萬元。我嫌少,上訴了。到了高等法院的時候,我跟法官說:“我要十萬塊錢,這不是看不起我,是看不起那個大土蛋林榮三吶。他是那麼有錢的人,怎麼十萬塊,還不夠我律師費呢。”法官說:“我們自然會做一個合理的判決。”於是乎法官判下來,大家看法官,“吳欲君、王立杰、陳博享”判決,說給李敖還要再加四十萬。就變成了,再加四十萬,換句話說就變成五十萬。變成五十萬以後,林榮三就被我打敗了。打敗了以後,他們要給錢啦,加上利息以後就滾起來了。然後他們就寫信給我,給我的律師,郭鑫生律師。然後,“請貴大律師備妥李敖先生出具之委託書後,至遲”,最晚,“於6月30日以前,移駕到本公司辦理清償事宜”,來領錢。 郭律師跟我講,我說:“絕對不要去領喔!什麼去領錢?叫他送來!誰去跟他領錢!”
怎麼樣逼他送來呢?我們到法院辦什麼呢?辦假扣押手續,就是我們查封你《自由時報》,查封你的財產。為什麼呢?你的錢沒給我,我們不接受你叫我去領錢的這個事實,我們不接受的。結果《自由時報》嚇死了,看到沒有?然後趕緊直接給我寫信了,看到沒有?“隨函檢附新台幣五十四萬九千七百九十五元”,這四萬九千多元是利息,因為官司越打越要給利息,“支票乙紙,請查收”,看到沒有。 “特專函檢送支票乙紙,請查收”,為什麼呢?你親自給我送來!我才不去領錢呢!我怎麼會去領錢呢?這支票就這樣子來了,看到沒有?“憑票支付——李敖,伍拾肆萬玖仟柒佰玖拾伍元整”。
我這個故事就告訴大家:我們作弄敵人,也要很細膩的。絕不是說我打嬴官司以後,你叫我去領錢,都不可以的!你給我送來,我不會去領的。像這種細膩的人生、有趣的人生、豐富的人生,都在《李敖快意恩仇錄》這本書裡面,可以找到,並且找到很多。所以我在這裡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非常值得一看的好書,可以使你也跟著快意恩仇。
今天,講到這裡。

10樓. 呆丸哈哈哈
2018/01/21 21:00
[節錄《李敖笑傲江湖》]「大土蛋」林榮三主持的「自由時報」如何賠李敖50萬 (上)

(李敖:)人生,我們要不斷地發掘、尋找、觀察、記錄這些有意義的、有趣的、動人的這些細膩的部分,這樣子人生才是一個充滿了詩意和豐富的人生。否則的話,你那個人生就是剛才所說的,是豬的人生,是鴨子的人生,是霸王的人生,是一個粗糙的人生,那不是應該有的人生。可是如何你學到這些本領,如何有這樣細膩的觀察?你要看一本書,就是《李敖快意恩仇錄》:我可以告訴你,怎麼樣觀察這些現象,然後怎麼樣把它記錄下來,這樣才是一個重要的一個切入點。
不單是我們對人生看法是這樣子的。同樣的,我們對很多的事情,有很多在書裡面,有很多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到的。看到什麼呢?看到不但是別人也這樣子,我們自己也可以學到很多。有的是自己,不是學來的,自己發明的。譬如說我講人生裡面,有一個人生就是,細膩人生裡面,還包含細膩的作弄敵人。 當別人是你的敵人的時候,你要作弄他。貓抓到老鼠的時候,它不立刻吃掉牠,牠也作弄牠,這也是細膩的人生的一種。
我跟《自由時報》的關係,就是這個關係,對不對?《自由時報》,我跟邱彰一起去台北看守所,去的時候,在馬路上面,我跟邱彰講了一個故事。我說:有一個人闖了紅燈,開車闖了紅燈,怎麼闖的呢?就看到紅燈他就闖過去了。闖過去以後,不小心旁邊有位警察,就把他抓住了。抓住了以後,警察就問他,說:“你有沒有看到紅燈啊?”那個人說:“我看到紅燈了。”警察說:“看到紅燈,你為什麼要闖紅燈呢?”這個人說:“我沒有看到警察。”這個笑話是台北市一個優秀的警察局局長顏世錫講出來的,我把這個笑話講給邱彰聽。邱彰糊里糊塗就寫文章就寫出來了,就變成說這個當事人是我,開汽車闖紅燈的是我,登在《自由時報》上面,立刻就被我告。告的不是邱彰,告的是《自由時報》。
9樓. 呆丸哈哈哈
2015/12/26 22:28
向聯合報求償 自由時報又敗訴
2012/08/01 聯合報 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

聯合報「黑白集」評論國務機要費案,指「真正的媒體醜聞,是用頭條新聞刊登『南線專案』在北一女門口付錢那種惡劣行徑」等;自由時報和撰稿記者不滿,要求聯合報刊登道歉啟事並求償一百五十萬元,一、二審都敗訴。
台灣高等法院昨判決指出,自由時報未盡自律之責,企圖影響檢察官辦案及閱聽大眾的判斷。聯合報在法院認定南線專案是陳水扁虛捏後,根據此一確定事實,評論南線專案屬假新聞置入性報導,並非毫無所本,更非空穴來風、無的放矢。
聯合報在前年十二月卅日黑白集「誰置入誰」一文中,探討有關政府置入性行銷的議題,內容提到「現今媒體的惡疾,絕不止在置入性行銷」、「真正的媒體醜聞,是用頭條新聞刊登南線專案在北一女門口付錢那種惡劣行徑」。
黑白集評論,「這類新聞在形式上不能區隔,在內涵上更是放話造謠。這是媒體之恥,台灣之恥,卻不是『政府置入媒體』,而是『媒體置入政府』」。
文中雖未點名自由時報,但自由時報認為以當初的媒體報導,該文就是在批評自由時報及該報率先報導南線專案的記者;該文並以「醜聞」、「放話造謠」、「媒體之恥」等文字,侵害自由時報與撰稿記者的名譽,對聯合報提出民事求償。
一審判決指出,南線專案是陳水扁為國務機要費案而捏造,當初自由時報獨家揭露該消息,報導中交付金錢及簽收領據核銷時間、地點均有違常理;媒體逕予刊登,不免令人合理懷疑是否當時總統府提供資訊,置入自由時報所為的報導。
法官指出,聯合報根據法院認定的事實,評論南線專案屬假新聞置入性報導,並非無的放矢。自由時報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高院昨天駁回,判聯合報勝訴。全案仍可上訴。
8樓. KOCR
2015/09/05 09:32

  • 2011年3月28日,總統府表示,馬英九總統於本月26日登台南市大凍山,《自由時報》卻在本月27日以大篇幅指控府方出動300人維安特勤「擾民至極」,但當天包含警力僅67人,《自由時報》「惡質渲染」。同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發布新聞稿指出,《自由時報》本月24日報導,民進黨於本月23日開會初步決定,2012年立委選舉,新北市土城區及三峽區徵召前立委莊碩漢參選,新北市板橋東區徵召學者羅致政參選, 絕不是由中央黨部或立委提名協調小組發布,目前艱困選區徵召仍然未定案。同日,《自由時報》發言人蘇宇暉回應,他認為府方與該報是在維安的「廣義與狹義認知」上有不同看法;另外,有確實線索指出,本月23日晚間,民進黨提名協調小組決議「建請」中央黨部考慮徵召莊碩漢與羅致政參選,並非空穴來風。

  • 2011年3月29日,《自由時報》報導:「記者昨逐一查證參與『三二六』總統登山活動參與執行維安單位人數,白河分局參與維安、路崗和停休待命一百三十多人;南市刑大十人、交通大隊八人、保安大隊八人、國道八隊八人、新營分局十二人、學甲分局七人、南市消防局六人;新營憲兵隊則拒絕透露派遣兵力人數;中興警衛室及特勤中心派出人數也不清楚。以上尚不包括各單位出勤的正、副主官。」同日上午,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批評,《自由時報》本月27日的報導是想要凸顯大凍山維安布署人數龐大、干擾登山民眾,事後卻漫天算數、連國道警察都拉進來算,「國道警察、新營與學甲的交警要上大凍山嗎?難道這些不在大凍山上的單位會隔山發功,影響山友登山嗎?更離譜的是,白河分局總共編制警力136人,包括16個派出所與外勤警力82人;如果《自由時報》的說法成立,豈不是當天白河分局必須全員出勤,讓派出所不留一人,讓所有工作停擺?」羅智強諷刺,《自由時報》本日刊出的報導「包山包海、努力亂算」,加起來的數字也只撑到190多人,與本月27日報導的300人相比,已憑空蒸發100多人,「犯錯不道歉,犯錯繼續拗,犯錯再圓謊」。

7樓. 自由時報的粉絲果然都是無知的弱智者!
2015/08/23 14:11

誰「置入」誰?
2010/12/30 聯合報 黑白集

政府在媒體作置入性行銷,主要涉及兩大爭議:一、表現的形式是否可供區別;二、表達的內涵是否扭曲。
形式上的區別,是在能否將「新聞」與「置入資訊」區隔?其實,這一點都不困難:只要在報紙上看到一塊或一片醜醜笨笨的框起來的八股題材,讀起來味同嚼蠟,那就一定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置入性行銷。
至於內涵上是否扭曲,這方面也問題不大。政府的置入資訊,必然是正面陳述,但不至於顛倒是非黑白;倘若到那種地步,正常的媒體也不可能刊登。
所以,如今馬政府決定將「政府資訊」標示清楚,以示區隔;如此不但可避免政府受到非議,也使媒體化解了專業倫理上的爭議,這是政媒雙方皆應支持的方案。
其實,現今媒體的惡疾,絕不止在「置入性行銷」;因為,如前所述,置入性資訊辨識容易,內涵也不致太過扭曲。真正的媒體醜聞,是在用頭條新聞刊登「南線專案」在北一女門口付錢那種惡劣行徑;那則新聞或許「無償」,但媒體因這則假新聞衍生所獲的金錢及政治利益都是至足驚人。而這類新聞在形式上不能區隔,在內涵上更是放話造謠;這是媒體之恥、台灣之恥,卻不是「政府置入媒體」、而是「媒體置入政府」。
尚不僅此。這家報紙經常刊出「自由合成」的假照片,甚至連民調也被質疑沒有民調中心;這些,也都不是置入性行銷,卻皆是根本違反了新聞媒體的天條鐵律。
做為新聞媒體,我們最大的期望是:政府資訊要「置入」媒體時,除了標示清楚外,尤應提升閱聽可讀性的競爭力,不要再用那種笨拙醜陋的手法傷害了媒體的篇幅。

6樓. KOCR
2015/08/23 13:36
2013年8月21日,《臺灣時報》專論作者之一的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陳茂雄在他回覆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電子郵件中暗諷,《自由時報》完全沒有公信力:「2012年總統大選前,《自由時報》的閱報率超過《中國(時報)》及《聯合(報)》兩報的總和,《蘋果(日報)》又加入批馬(英九)的行列,在平面媒體方面綠營居於優勢。……2012年的總統大選,綠營強勢媒體對選情完全沒有影響力,為什麼?因為綠營媒體已扮演政黨的附庸,與《中央日報》的角色完全一樣,缺乏公信力。一般民眾對親綠媒體的感覺,就像看《中央日報》一樣,不會相信,更沒有影響力。……《臺灣時報》的社論一致性的偏向獨派,專論的作家也如此;若沒有開一個窗口表達『公正性』,其角色就是『小《自由時報》』,與《中央日報》一樣,完全沒有公信力。若是為了閱報率,當然要佔據藍綠兩個極端的其中一端;若要建立公信力,就要表達一下『公正』。」
5樓. KCOR
2014/03/08 22:28
連[新台灣新聞周刊]的老包社長都知道,最厚顏無恥的是號稱"本土報"的自由時報!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