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欄】《沉思 Méditation》
鷹的沉思,深邃無際,海闊天空,浩瀚無比
琴聲典雅笛悠遠,河山,也是秀麗也巍然 ~ reaizuguo*
(查選曲目,請點擊左上角) 曲目編選 ~ reaizuguo*
【因原曲目被YouTube移除,於2018.12.16更改曲目】《沉思 Méditation》為法國作曲家馬思涅(Jules Massenet, 1842-1912)的歌劇《泰伊思 Thaïs》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間的間奏曲(流傳度高過在本格介紹過的 歌劇間奏 ♪《鄉村騎士》甚多),故又稱為"泰伊思冥想曲",是馬思涅的代表作品。它常被單獨演奏,歷來被作為最為優美的小提琴曲之一,其婉轉抒情的曲調也成為了小提琴作品中的經典。後來也有以大提琴、長笛、排笛等作為主奏。這裡安排的兩首,分別由小提琴和排笛(大師詹斐爾吹奏羅馬尼亞排笛,難得且別緻。 愛樂的孔夫子常被排笛憂鬱之音感動,自然那是中國排笛。)主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吟詩詞,話歷史,不懼汗青盡成灰
歷史和政治各有其範疇,但政治常遮掩或扭曲歷史
往事歷歷未如煙,回顧,既以宏觀亦客觀
兼聽則明偏信暗,沉思,也須慎慮也明辨 ~ reaizuguo*
回顧史實
【引言】
- 今天是台灣光復七十週年日,而六十五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50年10月25日,剛(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的中方志願軍打響了與已瀕臨江畔,以美軍為首之聯合國十六國聯軍的戰役,揭開了韓戰的第三階段:“抗美援朝”,中美對決。(見附圖1)(早在四個月之前,1950年6月27日,韓戰一爆發才兩天,美國就在無任何條約的規範和約束下,把它的第七艦隊派到台灣海峽,介入了中國的內戰;而這個介入,至今實質上從未曾中斷。)裝備上明顯落後又無海空軍支援的志願軍,卻把美軍一路從鴨綠江畔打到漢城以南,造成美軍自成軍以來,首次也是迄今唯一的大潰敗。
- 五十三年前的今月,也就是1962年10月,一面倒的中印邊境之戰發生在喜馬拉雅山之巔。儘管當時印度有著美、蘇兩個超強的奥援,東西兩線挑釁的印軍一觸即潰,新德里危在旦夕,印度國內一片恐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顧之一 朝鮮戰爭
鴨綠江畔見狼煙,運籌方寸筆硯間,【1950~53年朝鮮戰爭(韓戰);附圖1】
千里境外拼超強,直搗美軍漢城南;【中方志願軍入朝鮮,美軍自鴨綠江邊潰敗至漢城以南】
炎黃子孫贏征戰,叱咤風雲國威展,
秦皇漢武立榜樣,華夏尚武得復原。
自恃霸氣無倫比,卻落潰敗前無例;
美從此雷池不越,中顧盼周邊無敵。【空前的美軍潰敗,美決再也不派地面部隊涉足或接近中國大陸】
悔不當初太自大,毫無遲疑過三八;【美軍仁川登陸,中方多次警告不可過38度線,麥克阿瑟揶揄以對】
惹來潰敗不成樣,倉惶美軍驚且訝。
越戰乖乖才聽話,十七度線絕不跨;【1960-70年代越戰,美陸軍乖乖聽話,堅持不過17度線😄】
尼總還得去說項,顏面勉強能留下。【1972年,尼克森赴北京拜訪毛澤東,為美軍有顏面的撤出南越】
回顧之二 中印邊境戰爭
救釋農奴於倒懸,鞏固大西南。 【1950~59年推翻西藏農奴制度】
駐軍喜馬拉雅巔,史上為空前; 【中華民族史上,1950年首次中央政府直接派軍駐防喜馬拉雅山】
取險要阿克賽欽,吉克遭全殲; 【1962年中印之戰;“阿克賽欽”和“吉克全殲”,註於下方】
功在千秋非等閒,疆藏得暢安。
《東撤掩護西守,堵列強悠悠口》 【中印之戰,東西線印軍一觸即潰,中方卻主動西守東撤,舉世震驚】
東線藏南候,破列強之謀, 【參閱下方附圖2,藏南為圖中橘色部分。】
避補給之困,顯武德之厚;
西線石灘守,戰略居上游,
制高穩在握,鄰望印度首。
外行看熱鬧,內行識門道, 【眾多人不解中方在壓倒性勝利後,為何立即自動東撤西守】
智謀掌竅訣,民族利益保。 ~ reaizuguo*
【吉克全殲】印度自韓戰起,藉機蠶食中印邊境的中國領土,引發了1962年中印之戰。當時印度把其“常勝軍”吉克聯隊從克什米爾急調到西境新疆前線;而吉克聯隊是百年老店,參加過兩次鴉片戰爭,夥同過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城,火燒圓明園,1904年又入侵拉薩。中印之戰爆發之際,那位不世出的戰略家、民族主義者說這是百年國恥,大手一劈,曰:掃了它! 第二天新疆前線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吉克聯隊,務必全殲。 [參考閱讀:印最自豪這支超強部隊 中印戰卻被解放軍全殲滅!]
【阿克賽欽】4.27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於台灣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突厥語:中國的白石灘)自古是由新疆進入西藏必經之地。 阿克賽欽居於中亞的制高點,在阿克賽欽進可以制服亞洲中部內陸地區的各國,退可抵擋亞洲中部內陸地區的各種勢力的滲入,是中國控制中亞的橋頭堡和穩定新疆的屏障。 居高臨下的阿克賽欽鄰望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一旦中印再次發生戰爭,中國的重裝部隊從阿克賽欽可以輕而易舉的直下新德里和孟買等印度政經中心,使印度處於戰略劣勢。因此,中國收復的阿克賽欽多年來牽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參閱下方【附圖2】中印領土爭議示意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圖1】這三幅地圖清晰展現了韓戰過程的三階段:[左圖]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北朝軍隊勢如破竹,一直將南韓軍隊壓縮到大邱、釜山一片狹小區域。[中圖] 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箭頭所指處)後,北朝鮮軍隊被攔腰切斷,戰局急轉直下。至10月24日,被趕到了鴨綠江邊,差點亡國。[右圖] 10月25日,剛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打響對決美軍的第一戰役,接著僅用兩個月時間,收復平壤,並重新佔領漢城,戰線延至漢城以南,此為韓戰第三階段,中美對決。
【附圖2】中印領土爭議示意圖:
(綠色部分為阿克賽欽,橘色部分為藏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回首】中華民族歷史上有兩次劃時代、俱有深遠影響的對外戰爭,都發生在近兩百年之內:
- 1840年的鴉片戰爭,衍生出清季持續不斷的不平等條約,淪中華大地為次殖民;列強得出的一個結論:“中國不堪一擊,不打白不打”。造成了中華民族超過百年的不振和恥辱,其中包括割讓台灣的甲午戰爭和1930年代日軍的大舉侵華。(台灣的命運可以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分得開嗎?)
- 1950年的朝鮮戰爭,使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自1840年以來第一次得出結論:“絕不可進攻中國大陸”、“不要在陸地上跟中國較量”。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是那位不世出的戰略家在 討論出兵的與否,力排眾議之名猷;結局他先看透!
德國的名宰相俾斯麥曾說:“當代的重大政治問題不是用說空話和多數派決議所能決定的,而必須用鐵和血來解決。”上面的兩個不同的結論都是經由鐵和血得出來的,沒有空話,沒有多數決。
值得注意的是,朝鮮戰爭是中國出兵在國境之外,對本國經濟和人民的傷害幾可忽略(經濟反而有積極效應); 不堪回首,甲午辛丑,東北九一八,南京大屠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想】悲劇英雄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完人當然也不一定是
民族英雄須獻出對民族有深遠影響的功績
並讓民族的敵對勢力喪膽
所以,真正的中華民族英雄
另一位是少年英雄霍去病 (在韓戰戰場,彷彿又見驃騎將軍的作戰方式和身影)
而這個民族裡有人不清楚、不知道、不承認
甚至篤信國內外的敵對文宣、鑽牛角尖、見樹不見林
而詆毀自己的民族英雄
那是民族的悲哀、英雄的悲劇! 偶有鷹翔比雞低 振翅瞪目仍威儀
平川虎落被犬辱 低吟悶聲不寒慄 ~ reaizuguo*
- 28樓. 其正2016/08/25 14:56小時候,童伴們說的:"大欺小,沒濫鳥."正可形容日本人?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國民政府不抵抗退出東北,接下來幾年,退出華北
1937年7月,七七事變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美國立即對日宣戰
1941年12月9日,國民政府也立即對日宣戰,不過是跟在美國屁股後。
七七事變到1941.12.9之間在幹嘛,國民政府一直暗中在找日本人,談條件,妥協,保政權,疆土好談....。
問下自己,如果你是日本人,你會看得起這樣的對手嗎?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 於 2016/08/26 06:05回覆 - 27樓. 其正2016/08/25 14:51日本人就是怕"強勢",屈服於"強勢".
- 26樓. 其正2016/08/22 13:14二戰回憶
- 25樓.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2016/05/23 05:06
- 24樓. 光照華夏2016/01/27 22:44
拿霍去病比毛主席,太過抬舉小霍,因為薛仁貴就可和霍去病相比,想看看三箭定天山,長歌入漢關的戰績,霍去病肯定相形失色。
毛主席不好評論,不是因為他偉大,而是他實在太離譜,離譜到使人搞不清楚,他一統十萬里河山,媲美秦皇隨文,偏偏他又統而未全,留下一小片美麗之島被國民兩黨搞得快成鬼島,他在極端劣勢下力退勢如中天資本帝國聯盟於朝鮮半島,制敵於境外,武功之盛,連一代天驕都瞠乎其後。不知該如何說他。
以英雄出少年而論,幾無人可比得上霍去病。對民族貢獻的影響深遠,和用兵講求戰術,讓匈奴喪膽等,均出自一個僅二十歲的少年郎,令人驚奇!所以霍去病,自小就是我的偶像。
毛澤東當然又是另一層級的人物,有大陸網友說能完全瞭解毛澤東的人尚未出世,基本上我不反對這樣的說法。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 於 2016/01/29 09:44回覆 - 23樓. 坐而论道2016/01/13 18:42西藏农奴制是在1959年废除
强调这个时间点,是为了戳穿西方对1959年西藏暴乱的美化。
根据1950年《西藏和平协议》,西藏的社会改革可以推迟10年,本意是为了缓和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的矛盾,也是给西藏一个渐进改革的机会,却成为1959年西藏叛乱的直接原因。1959年前解放军在西藏的驻地成为庇佑农奴的圣地,只要能逃到这里就意味着解放,农奴主一般也不会来索要,实际上也向农奴主昭示了预定于1960年开始的农奴制改革的方向,刺激了1959年农奴主的暴动。
现在西方把59年的西藏暴乱描述成争取宗教信仰的起义,显然是胡说八道,实际上暴动之初达赖最初也是不支持。达赖当年进京觐见毛主席并参加第一次全国人大会议当选为副主席——这是历代达赖在中央谋求的最高职务了,实际上达赖是非常满意的,任命书被他裱贴在布达拉宫炫耀,并多次上书毛主席和中央政府表达忠心。在被代表农奴主利益的噶厦旧势力裹挟后受其哥哥怂恿才愈走愈远。强调这个时间点就是为了戳穿西方对1959年镇压西藏农奴主反叛的诬陷——不是争取宗教信仰自由的起义,实际上正是镇压了1959年的农奴主叛乱,才在1959年提前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
反映这段历史的电影是1963年拍摄的故事片《农奴》,其中主演大旺堆本人就是1950年后被解放军救下后送到上海学习培养的首批艺术家之一。1981年该电影获得了菲律宾电影节金奖。謝謝指正和提供的訊息
我一直以為解放軍進藏後就開始改革農奴制度,結果是不準確的
最近,看到消息,說達賴的哥哥寫了書,後悔被美中情局利用了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 於 2016/01/14 13:15回覆 - 22樓. 光照華夏2015/12/15 23:49想起以前的蔣公紀念歌歌詞:內除軍閥,外抗強鄰,為正義而反共(其實這是吹噓溢美的馬屁詞,因為他根本沒本事除軍閥,軍閥最後是毛主席收服的,外抗強鄰更是鬼扯,因為他被強鄰打得抬不起頭)。如果是毛祖紀念歌歌詞,應可寫圍內驅國賊(蓋國民黨本職就是一個賣國求利的賊黨),外退強敵,為公理而反資。所言正確
台灣一直以來的反共教育是以謊言編造之政治文宣為最初的基礎
而這些謊言、虛假的“事實”,已經成為台灣人概念裡的真實和理所當然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 於 2015/12/16 14:37回覆 - 21樓.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2015/12/06 07:21韓戰的傷亡人數
有人總是在韓戰的傷亡人數上做文章
時間越久遠,越見真相
志願軍傷亡的總數,聯合國公布的是65萬左右,中國公布的是36萬多人,韓國公布的是70萬人,美國公布的是75萬人,應該最多在70萬人左右
但是美國官方刻在碑文上的數字顯示,聯合國軍傷亡數字在250萬人。
就算加上湊數的朝鮮部隊的傷亡,美軍為首的聯軍是中方為主之對手的2倍多!
這就是歷史的真實。 - 20樓. 愛唱 晚年時光2015/11/18 05:23正是我的心聲
謝謝! 😊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 於 2015/11/18 15:07回覆 - 19樓.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2015/11/08 02:06若蔣介石贏內戰,中國大不同
有篇格文: 經濟學人:若蔣介石贏內戰 中國大不同 ,
格友 car 回應:
引用的是中央社發的新聞稿。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就台灣這六十餘年的國民黨發展來看,我對國民黨能否發展比現在大陸好存疑。也許就是另一個印度,甚至可能被大卸八塊類似歐盟許多小國,也許中國就銷聲匿跡了。car 說的不錯。
當時強勢的蘇聯絕不會允許一個親美的勢力就緊接著它西伯利亞的遠東。否則,蘇聯不可能退出東北(外國稱滿洲);同理,新疆也可能不保。 蔣介石有承認外蒙獨立和不抵抗讓出東北和華北的前例,誰敢保證不會有第二個蒙古(滿洲)和第三個(新疆)。
蔣介石更不會有那個魄力,在當時內部尚未底定時,就直接進軍西藏。 而史無前例的由中央派軍駐防喜馬拉雅山,那更是超出想像。
如照該文的假設,如果中國現在還在,多半會變成南宋那個模樣。
reaizuguo*😻詩韻映時事 於 2015/11/08 02:08回覆
------------------------
漫天臆想、立場偏頗的論述讓這個世界上少數人爽一下,是這篇報導或許有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