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咖啡的人,選項中有一把自己喜歡的手沖壺,做為隨身的工具,為生活增添一股平靜中過著時尚日子的感覺,是一件好開始的序曲。一只1.32錢的小黃金戒子,換一把手工敲出的銅壺,散發著美麗的金屬光澤,價值更甚於黃金,儲存生活,不如現在鮮活。Kalita不愧是製造手沖壺的老手,握把對平衡度的講究,拿在手裡,令人不禁躍躍欲試。
85度,是手沖咖啡適合的溫度,塞風壺-syphon萃取的溫度與時間,以下除外:
碳燒 95C/大火/40sec
夏威夷 95C/小火/60sec
曼特寧 90C//中大/50sec
藍山 90C/中小/60sec
其他皆以水溫90度/中火/60秒,加熱到85度為標準,上壺轉圈約20秒與下壺壓力達到一致,才有足夠時間做火山,上下壺結合,開中火保持一定溫度,水上升後,及時輕壓粉的均勻度(若離火不超過4秒),計時一分鐘,止火前,快轉2.5圈,做十字填壓,即止火。用塞風壺煮咖啡可以掌握到較佳的萃取及穩定的香氣,手沖需要長時間練習。咖啡的品味者,與豆子培養親密關係,牢記它的香氣,好似與親密愛人相處一般,是生活的影子,那細細餘韻帶給生活一點一滴的歡喜與感性,不可脫離。
今天手沖店家提供的冰咖啡試喝豆,口感及香氣都不行,各家調配豆的配方皆秘而不能宣,曼特寧要重度烘培,技術及火候的控制是主要的因素,相同比例的豆子,不同手法表現各異,拿心烘培,可以喝得出來,豐醇的厚實感,是冰咖啡的最佳質感。想玩一下,剛烘培二天的耶加雪非及黃金曼特寧做比較,豆子新鮮,85度C的熱水一沖,馬上膨脹起來,香味四起,特意把瓷的濾杯換成塑膠的,這樣不必去煩控制溫差的問題,150cc/杯,以15克的二匙粉為標準,我喜好用三匙沖出較厚的濃度,二杯量的器皿以單杯份去沖,這樣,讓咖啡粉得以充份舒展開來,咖啡研磨的細度及以秒計較的要求,是最基本要注意的,水溫及手感的細膩,全神貫注在幾秒內做到最均勻的萃取,深怕變化不能掌控到,影響風味,品嚐的人,如果沒有經歷其中變化曲線的奧妙,一再複製咖啡的變數記憶,要求發揮到最好,培養手沖好咖啡的能力是一輩子的功課,一點也不過份。
幾年前,與湘岱相約在香港山頂上的一間餐廳聚會,在飯後,除了一杯咖啡外,她對甜點的嗜好,好像朝聖一般地慎重,現在倒能體會了,在台灣的飲食應該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麵包選擇的多樣與精緻反而覺得生活奢侈過度,這麼多年過後,捨棄了精緻麵包,喜歡土司單純qq的感覺,可能是受到品咖啡的訓練吧,重心放到咖啡香氣的鑑賞,其它就太多餘了,一杯手沖咖啡,二或三片土司,早餐如清風徐來一般地清爽,享受到了簡單的幸福.過著不多的生活,自由自在。
花式咖啡,是考國際咖啡師必修的項目,同學問我,是否有時間接受集訓,今年的時間用完了,留待明年再計劃是否有報考的準備時間,生活太緊,錯過,反而開啟了另一個希望的節奏,讓日子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