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17 高超音速飛彈可阻止美國航母馳援台灣
一、東風17導彈之戰略價值
一般傳統洲際彈道飛彈的技術已經達到了技術上的天花板瓶頸,而高超音速飛行器如東風17導彈則不同,這是一種可以高速在大氣層內機動飛行的武器系統,其彈道並不像彈道飛彈一樣單一,完全可以做到在一定範圍和區域內的指東打西。同時其飛行速度當其進入大氣層後可以長時間保持在10馬赫左右。可以機動飛行1400公里對目標進行打擊。而目前世界各個國家對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防禦力全無。這是一個真正可以在作戰範圍內刺穿任何防禦體系的武器!東風-17採用複雜形狀的扁平錐體,好似平放的箭簇,東風-17的扁平錐體具有像大邊條一樣的側棱,而且弧線側棱過渡到直線側面時有尖銳的轉角,側棱的後部當然是用於氣動控制的舵面。
東風-17針對於移動的航母、固定的軍事基地、以及深埋於地下的飛彈發射井等重點軍事目標的打擊效率極高。尤其美國藉其強大的航母橫行天下,遇到中國的東風就必須收斂一點,所以蔡政府仰賴美軍航母對抗解放軍的情勢已有改變。東風-17的戰略意義在於其完全的改變戰爭形態,東風-17的出現將戰爭的形式真正升級到了高超音速打擊的等級內。這是比核武器更有威懾力的武器,同時東風-17的出現將導致傳統的大量現在的高科技武器失去真正的作戰意義。例如目前的「五代機」和航母,在傳統意義上講五代機和航母是目前最具戰鬥效率的武器系統,前者實施了「我去打你而你不知道我來了」的精確打擊思路。而後者則大大的擴展了空中武器投射的範圍。但在高超音速武器面前,五代機和航母的優勢幾乎只能挨打!只要數枚東風-17就可以完全癱瘓對方的軍事目標。
美國情報評估,東風-17會在2020年左右形成實戰能力。裝有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的東風-17明顯比DF-21D更具有殺傷力,DF-21D依靠的是大氣層再入變軌技術讓敵方難以攔截,DF-17除了擁有再入變軌技術,其高超音速彈頭也縮短了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時間,DF-17的功效可能比DF-21D和DF-26更優越。如果中國發射一個波次的8枚DF-17導彈,其中有3枚專打擊美國航母並確保擊沉,而其餘的5枚則用來反艦,那麼一支航母戰鬥群內護航的艦艇也別想逃跑。這將是一種令美國海軍害怕的武器。
二、高超音速飛行器
所謂乘波體指的是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氣動外形,由於飛行器進入超過5馬赫的高超音速時,環境要迥異於傳統飛行器的飛行條件,因此必須設計特殊的氣動外形才能適應,而乘波體就是非常適合高超音速飛行的設計,該飛行器的前緣表面和激波的上表面是重合的,然而利於激波產生的升力飛行,該飛行器在再入大氣層之後,能夠進行大範圍的機動。因此美國許多媒體在得知中國成功測試這款飛行器後驚呼“中國測試了美國無法防禦的高超音速武器”。據悉,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因其高昂的價格和不穩定的記錄而飽受批評,該系統對於一些傳統的高速導彈都難以奏效,更不用說高超音速飛行器了。所以當“星空2號”飛行器以不太可預測的軌道高速行進時,美現有的反導系統很難發現。
據媒體近日報道,中國航空航天空氣動力學研究院日前對“星空2號”高超音速飛行器進行了首次測試,並取得成功。據悉這款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行駛速度至少達到5馬赫(1 馬赫等於1倍音速,即340m/s),測試中最高速度達到6馬赫,即每小時7344千米。高超音速飛行器又被稱作“近空間高超音速飛行器”,被世界軍事界認為是下一代戰略空軍的“撒手鐧”技術,是全球各大軍隊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發展的最前沿高技術武器。這種飛行器飛行高度可離地面20千米到100千米的大氣層空間,這一空間位於低軌衛星軌道的下方、一般飛機飛行高度的上方,包括大氣平流層、中間層和部分熱層,是當前各國軍事作戰領域尚待開發的近空間區域。高超音速飛行器發射後會進入太空,但之後會降低,沿與飛機飛行路徑相似的路徑高速飛行。因為它們的飛行航道較低,加之速度特別快,所以較難被防禦衛星和雷達檢測到。
三、世界高超音速武器之發展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進行高超音速武器研究的有中、美、俄三個國家,但把高超音速武器推進至實機研究階段的僅有中國和美國。美國正在試驗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已經有三種,即X-51A、X-37B及HTV-2。美軍把X-51A、HTV-2所驗證的技術視為在未來“能改變戰局”的關鍵技術。去年的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驗證器已經實現了5倍音速平飛,是迄今為止最接近成功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項目。2010年,美空軍宣布在10年內推出常規“全球快速打擊計劃”,X-51A、HTV-2都是發展該係統的重要一環,即在1小時內對地球上任何一處目標實行精確打擊。這三種高超音速飛行器都要解決耐高溫的材料問題,動力問題,也就是超燃衝壓發動機,還要解決高超音速制導問題,美國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掌握這些技術,還在不斷摸索之中。而俄羅斯盡管具備一定技術積累,但資金有限,所以發展不是太快,而是把精力集中放在遠程洲際導彈上。10倍音速級別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並非中國首創,美俄印等國競相投入此中。2011年11月,美國率先成功進行試驗,飛行器從夏威夷考愛島的太平洋導彈試射場發射,在極短時間內擊中夏威夷西南約二千五百英里的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上的預定目標,為美國實現一小時打遍全球提供了樣板。俄羅斯也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進展,其中包括攻擊型高速攻擊和針對高速音速打擊防禦的技術。俄羅斯第一副總理羅戈津證實,俄羅斯正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他將俄羅斯實驗RS-26先進公路機動洲際導彈形容為是“導彈防禦殺手”。俄羅斯新聞報道稱,導彈攜帶了旨在擊敗導彈禦系統的三個高超音速彈頭。俄羅斯還在研發被稱作S-500的空天防禦系統,這種系統具備擊落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能力。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美國是位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由轟炸機在高空層發射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仍然在實驗階段,俄羅斯、日本、法國、印度等國也都在從事相關實驗。中國此次實驗主要是利用彈道導彈將彈頭加速至高超音速,在重返大氣層後,利用彈頭高升阻比的外型,輔以修正航向的內建小型助推火箭引擎,可在高空層進行高超音速滑翔,技術方面是結合了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兩者優點的創新發明,為刺穿美國反導系統末段攔截的有利武器。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實用化和武器化具有一定困難,美國空軍的HTV-2兩次試射均失敗告終。而美國陸軍的“先進高超音速武器”(AHW)項目降低了指標,2011年11月的首次試射便命中了3700公里外的目標,第二次試射雖然失敗,但主要問題出在了助推級上。它的成功和使用了較為傳統的旋成體設計的高超音速滑翔體不無關係。另外,目前的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體積利用率似乎不如旋成體飛行器,這也給武器化帶來一定困難。總體來看,目前各國對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究,仍處於原理和工程試驗階段,尚未完全形成武器化。按照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公佈的消息,“星空-2”飛行試驗任務是在集團公司支持下開展的創新研發項目。
四、東風17使美國炮艦政策被終結
解放軍的超高速東風17導彈的消息一經披露,敏感的美國人立即將其與導彈防禦系統聯繫起來。從技術角度來看,各國的反導系統攔截來襲導彈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需要解決預警的問題。而現有那些彈道導彈因為彈道相對固定,對方只要準確測得任何一點的彈道位置和速度位置等參數,就可以大致推算出整個的彈道,這給敵方的反導系統留下了足夠的反應時間。反觀東風17由於其不是按照固定式的彈道飛行,而是按照一個可控的、飛航式的彈道飛行,在達到10倍以上高超音速以後,對現有的末端反導系統來說,基本上都屬於不可攔截的。如此,中國發展東風17導彈不僅將美國歷屆政府耗時費力在反導方面所確立的優勢抵消,而且還能夠威懾到美國本土,這恐怕才是美國上上下下反應如此之大的原因。然而,更深層的含義在於東風17拉小了中美在戰略威懾力量上的巨大差距,然而,在“一小時打遍美國”的東風17問世後,美國對戰爭的心理和實際成本大大地增加了。這就使得美國將在未來可能發生的中國與他國的軍事衝突中不得不慎重考慮參與戰爭所帶來的對自身的危害,換句話說美國的航母在中國攻擊台灣時不敢來馳援。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