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著吹著就猛了,雨下著下著就冷了,地裡的蘿蔔青菜等待一場雪的心情就如同春天的綠柳紅桃等待著一場風和一場雨。
小雪之後半月,是為大雪。《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裡稱:“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雪盛說的當是北方,雪下時,如駭浪覆天,落地盈尺,而在南方,雪將下而未下,即便下,也是疏疏落落的,毫無“盛”意。
瑞雪兆豐年,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雪的吉祥之意是相通的,有雪應門,在人們看來都是一種好的兆頭,只要不成災,雪愈大,兆頭愈好。
當此時節,再懶惰的農人也已將田裡的穀物打收乾淨,烘曬之後藏在了櫃子裡。放眼路邊的耕地良田,除了棚裡的作物,幾乎已經看不到原生的莊稼。溪坑河流之上,動植物蟄伏冬眠,影跡皆無,流水與石頭巧妙地組成了一個成語——水落石出。與室外的冷清相似,室內也較之前幽闃了許多,別的且不多說,單說蚊蟲聲,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都已是難得聽到了,即便有,也是一隻兩隻,一聲兩聲。
因是節氣名裡有個“雪”字的緣故,有時候我們明知下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仍會自內心裡祈禱,願大雪之日天降瑞雪,不負我們多時的期盼。雪有時會呼應人們的心聲,有時則不予理會。與雪的清冷孤標相比,冷空氣倒是顯得頗為熱情,降溫一波接著一波,因其濕冷,南方的零度滋味較北方的零下一二十度尤甚。
越是難得,越顯珍貴。許是因為一年難得下一兩回雪,但凡得了下雪的消息,人們便會奔走相告,其場面不亞於窮苦人家得知有闊親戚即將上門時的緊張和熱鬧。“下雪了,下雪了!”當雪真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時,伴隨著一聲聲呼喊,幾乎每一個手頭沒有重要事情的人都會下意識地跑到室外去,或者站在窗前,靜靜地看雪落下,看它們紛紛揚揚地落在大街上,落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落在各式各樣的雨衣和雨傘上。
南方的雪不似北方的雪性情粗獷,它多數時候是溫柔的,溫柔到讓人覺察不出它曾來過。它柔柔地輕輕地落在屋頂,落在草叢裡,或者在樹枝上和傘面上略作停留,不一刻就化了,化成雨水。至於它降臨人間的形態,有時是雨夾雪,有時是雪子,仿佛吟詩一般,自顧自落一陣,是很難積起來的。當然,雪也有下得大的時候,“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大雪是最考驗草木的,正如逆境最考驗人心一樣。在陣陣寒流的裹挾下,許多草木埋低了頭,匍匐在冷空氣和西北風的腳下做了順民,唯有蒼松翠柏兀立不倒,不諂媚,不下腰。
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景像不同,在我的家鄉,即使天再怎麼寒冷,雪再怎麼密集,總有幾隻雀鳥互相偎依互相逗趣,你為我啄去一身寒意,我為你唱歌愉悅心靈,一如春天夏天秋天裡的每一個尋常日子。這便給人一種感覺,大雪無痕,仿佛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