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長城》中的饕餮到底是什麽 饕餮形象有何內涵?
2017/01/03 10:22
瀏覽813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上古神獸饕餮伴著電影《長城》的熱映火了壹把,電影中的饕餮兇殘無比、食人如麻,影片的故事情節更被觀眾戲稱為“打怪獸”。不過說起饕餮,我們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和吃相關的成語“饕餮盛宴”。但是在中國神話傳說中,饕餮是什麽形象?其內涵意義又怎麽理解?武漢晚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饕餮長什麽樣?


  傳說饕餮是龍的第五個兒子,形似狼,好飲食。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


  和大多數怪獸壹樣,饕餮的面貌長得獰厲、恐怖,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對饕餮的外形的描述是: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


  “神話學家袁珂先生所著的《中國神話傳說詞典》有記載,饕餮是貪婪、殘忍的食人獸。”湖北省民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劉守華教授說,《呂氏春秋》中提到“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可見饕餮在神話傳說中總是以反面形象出現。


  對饕餮有過描述的《山海經》是古代神話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壹部,武漢大學文學院陳文新教授說,饕餮在文學作品裏出現,也作為神話形象出現。清代文人李汝珍的小說《鏡花緣》中的不少描繪,都源自《山海經》。


  饕餮紋經常可以看到


  除了書中記載,大量殷商青銅器上的紋飾上也能找到饕餮的形象,從盤龍城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上都有饕餮紋飾。不過饕餮紋的樣式並非壹成不變,饕餮裝飾紋樣是獸面形象的總稱,經過變形,有的分別以虎、牛、羊、等幾種動物為原型,主要截取其首足部分,經過誇大尖角、巨目、僚牙、利爪而成,更多時候是以棱鼻為中心,兩個側身的夔形對接,正好拼成壹個正面的饕餮,最大特點是紋飾獸首有壹對大大的眼睛。夔紋還被認為是饕餮的原型。《山海經》中的描述夔長得“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壹足”,《說文》中的夔長得“如龍,壹足”。


  不過真正具象化的饕餮,有著令人恐怖的造型:口中含著人頭的兇獸。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彭林提到了殷商青銅器中非常著名的饕餮食人卣(音同“有”,酒器),“這件青銅器的造型特別,饕餮用利爪抓住壹人,人的頭部置於饕餮的巨齒之下。”大家所熟知的青銅器司母戊鼎的兩邊把手外端,就分別鑄有兩個首部相向的獸形,巨口大張,中間夾著壹個人頭。


  饕餮形象代表什麽?


  在殷商青銅器上大量出現的饕餮形象到底有何內涵呢?


  “殷商時期尚未形成禮樂文化,從炎黃時代到殷周,有著大規模的氏族部落戰爭,也伴隨著屠殺、俘獲、掠奪、奴役、壓迫和剝削。殷商青銅器有炫耀暴力和武功的意味,吃人的饕餮恰好可以作為這樣壹個符號。”彭林教授如此解讀。


  饕餮紋不僅出現在青銅器上,還大量出現在商代貴族的生活中,房梁上、房中懸掛的皮革和帳篷上,甚至在絲袍上。著名的英國藝術學家蘇立文在《中國藝術史》中提到,這種令人恐怖的面具常常出現在扉棱兩側,或者在器物腹部展開,是商代青銅器裝飾的主導因素,他視饕餮為傳說中最具視覺沖擊力和神秘色彩的動物。


  饕餮這麽兇殘


  怎麽現代人這麽喜歡


  特別是吃貨們?


  饕餮作為反面形象,用作形容詞時也充滿了貶義。劉守華說,民間會用“饕餮”二字形容貪官汙吏、土匪。但“饕餮盛宴”壹詞用來形容豐富的美味佳肴,變為中性甚至褒義詞,這是為何?對此,陳文新教授認為,“饕餮盛宴”取了饕餮怪獸多食的特征,在感情色彩上,可以理解為有略微調侃的意思,“例如壹個愛吃的人,調侃自己時,會說‘我是個吃貨’。”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雜記
自訂分類:見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