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古琴台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遠眺長江二橋
古琴台大門
相傳此處即伯牙彈琴的琴台
伯牙與子期的雕塑石像,背景即為漢水
從「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出來,本來武昌區還要去東湖景區和武漢大學的。但東湖景區非常大,聽說門票就要120元,景區內電瓶車又要150元,對於這樣的搶錢景區,我是敬謝不敏的。武大就在東湖邊上,也是武漢遊的重要線路,但我時間實在不夠,傍晚六時必須趕到宜昌三峽遊船碼頭報到,只能等爾後有時間再說了。
在紀念館門前攔了的士,過長江大橋逕去漢陽的「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於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相傳,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在此彈琴,抒發情懷,樵夫鐘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結為好友,伯牙更視子期為知己。
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將琴摔碎,發誓從此不再彈琴。俞伯牙與鐘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千百年來在文人與民眾之間廣泛流傳,二人知音的傳奇色彩,給中華文化增添了浪漫多彩的一頁,由知音昇華為對友情的忠誠不渝,已經成為人與人間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美德,「知音」典故也由此而來。
古琴台門票10元。建築群占地15畝,始建於北宋,後屢毀屢建。清嘉慶初年,湖廣總督畢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請汪中代筆撰《琴台之銘並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頗為時人稱道。光緒十年(1884年)黃彭年撰《重修漢陽琴台記》。光緒十六年(1890年),楊守敬主持並親自書丹,將《琴台之銘並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台記》重鐫立於琴台碑廊之中,並書「古琴台」三字刻於大門門楣。
在琴台內旅遊,進大門,過小院,出茶院右門,迎門是置於黃瓦紅柱內的清道光皇帝禦書「印心石屋」照壁。照壁東側有一小門,門額「琴台」二字,據傳出自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之手。進門後為曲廊、廊壁立有歷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記。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誼堂,堂前庭院中漢白玉築成的方形石台,相傳就是伯牙彈琴的琴台。
院內還有俞伯牙與鐘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情節「臘像館」;有近年用漢白玉雕刻的「伯牙撫琴」塑像;有道光年間的翰林,詩興大發時用竹葉蘸墨題的「竹葉書」;有1976年修建琴台時的遺物「琴台方碑」;有近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青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長廊等景點。園內佈局精巧,三面環水,遙對龜山,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從地圖上看,古琴台對面就是歸元寺。大概還有
記得曾經看過武俠大師獨孤紅的作品,其中「刀神」一文內寫到:「這一天,他到了漢陽,就順便一遊第一大禪林『歸元寺』。『歸元寺』在漢陽山西麓,以所雊五百羅漢馳名。我國寺院以五百羅漢馳名的,還有浙江的『淨慈』,廣州的『華林』,但不若『歸元寺』的雕工更細,栩栩如生,堪稱絕世之作。江山到了『歸元寺』前正是上午時分,這當兒香客正少,江山一個人背著手進了『歸元寺』。寺裏的院子空蕩寂靜,一個人影也看不見。江山四幹看了看之後,邁步往大殿付去,他剛要登上大殿前石階,只聽一聲低佛號傳了過來:『阿彌陀佛,施主要燒香?』………」
歸元寺為清順治15年(1658年),由白光法師在清朝漢陽寺人王氏葵園舊址上興建,取「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的佛偈而命名。經過前後6年的艱苦創業,占地近五萬平方公尺,殿舍200餘間。計有大雄寶殿、禪堂、客堂、齋堂、韋馱殿和方丈室等。寺內林木蒼鬱蔥籠,與巍峨的殿閣建築協調一致。整體寺院建築外觀,不同於以往常見的寺廟那樣金碧輝煌、綴飾繁複,但卻不失莊嚴肅穆。
歸元禪寺在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街西端、漢陽鐘家村,與寶通寺、蓮溪寺、正覺寺合稱武漢四大叢林(叢林意為眾僧聚居一處有如眾木相依為林),也是湖北四大佛教禪寺之一。不過,歸元禪寺最後仍如黃鶴樓,都要因「貴人」一句話才得以避過十年浩劫(歸元禪寺是因為周恩來,黃鶴樓則是因為毛澤東)。否則,歸元禪寺寺廟建築、佛教經典、全身佛像潔白無瑕的玉佛,將難歷文革浩劫而倖存。
歸元禪寺分東、南、西、北、中五個院庭,現存殿堂樓閣二十八棟,俯看平面佈局是「袈裟」形狀。走進該寺門樓是一處庭院,由庭院進入山門,便是中院(即正院),只見左右聳立鐘鼓二樓,黃色門牆正門上有一塊紅府匾額,上書「歸元禪閣」四個金字。門兩旁有對聯一幅:「大別臨江侍,江城荷日朝」。門兩廂有花壇種有海桐、夾竹桃等綠葉紅花植物,與粉牆映襯,色彩鮮麗。
門前有座用石欄圍圈的長方形水池,為觀魚池,池中立有掇石假山,綠葉紅蓮,金魚穿插其間。邁過山門,便進入歸元寺內院;四周空氣微微傳來聲聲佛經,鵝卵石鋪砌的小道旁,點綴著星星的野花。院內由雲牆分割成為北院、中院和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院落。大雄寶殿、藏經閣和羅漢堂分別組成三個院落的主題建築群,通過兩個圓洞門把院落和建築群融為一體。
在大雄寶殿裏,遊人皆輕輕地,慢慢地踏進門檻,佛祖高高在上,品味著世人供奉的煙火,享受著世人的頂禮膜拜,也聆聽著塵世種種的祈禱和心願。而另一廂的羅漢堂,數不清的羅漢神態各異,有怒容滿臉、有開心大笑、還有面無表情。歸元寺裏最有名的就是羅漢堂的500金塑羅漢像。羅漢又稱阿羅漢,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們,據說是受了佛的指示,不入涅槃,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並為眾人謀福的。
所以羅漢像多半很生活化的,像是布袋羅漢、挖耳羅漢、開心羅漢.......,還有些沒看過也聽過的降龍、伏虎羅漢之類的。光瀏覽欣賞這些,列滿田字形羅漢堂的羅漢群像,就很有趣了,因為這500尊金身中空羅漢,或坐或站或臥,老、少、胖、瘦、喜、怒、哀、樂,沒個表情造型一樣?想到走過的寺廟,佛是不穿鞋的,佛走路時雙足離地四寸?那羅漢呢?
羅漢既是指「能斷除一切煩惱(貪、瞋、癡、慢、疑、邪見..........),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向善」的小乘聖人。那麼,到歸元寺看羅漢就要記得「數羅漢」。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人都會在這裏數羅漢;數羅漢有幾種方法,主要的方法是:男士從進門左手開始數,數到自己周歲的數字。女士從進門右手開始數,數到自己周歲的數字;也可以在堂裏隨意挑選一個羅漢開始數,數到自己周歲數字。記住最後數完的羅漢牌子上的數位,在門口可以請羅漢單片。
10塊錢一張,上面有這個羅漢的講解,可以嘗試看看說的准不准。我在羅漢堂走了一圈,沒像眾人般數羅漢,也沒有去請羅漢單片;倒不是心疼那十元,實在進入寺內後,就注意到有很多對聯,例如「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單片內的偈言無非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開示詩句,如今見到這些迷語般對聯,我想,已足夠我一生受用了..........!
寺的後面還有一尊十幾公尺高的的露天雙面觀音像,是近年新建的,很壯觀。觀魚池的北面,過翠微妙境圓門,便是北院。院內梅花、玉蘭、紫薇、桂崐花、筆柏和棕櫚等花木,紅綠相映,五彩繽紛。最特別是院內有翠微山、翠微泉、翠微古池和翠微一亭、二亭、三亭;所有的名稱都是「翠微」;不知典故為何?
與北院形成對景的是南院,南院洞門題額「法相莊嚴」,雖不及北院場地廣闊,但也是一處引人入勝的院落。寺內鐘磬鏗鏘,梵音悠揚,佛煙繚繞,檀香陣陣。寺前的幾個放生池一字排開,與寬闊的街道一起,構成個很大的廣場。放生池內數百隻各種龜懶洋洋的遊弋,池邊垂柳,亭台樓榭供香客遊人休憩,石碑香爐為信徒觀瞻拜謁。
背景音樂-天上人間
湖北武漢歸元禪寺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歸元禪寺山門
歸元禪寺
歸元禪寺藏經閣
歸元禪寺大士閣
部落成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