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由於其法相身著紅色袈裟,因此又稱紅衣教主。據《佛說大阿彌陀經》記載:阿彌陀佛在成道以前,有一世為國王,聽聞世自在王佛的說法,心生歡喜而發起無上菩提心,捨棄王位在世自在王佛座下出家修行,法號稱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從世自在王佛為他宣說二千一百萬佛剎國土的清淨殊盛中,構築了自己淨土的藍圖,後經長遠劫修習無量功德,願行圓滿,終至圓成佛果,成就極樂淨土。
五劫思惟阿彌陀佛法像
末學曾經去日本參訪過許多寺廟,也見過許多日本佛相。印象讓我深刻的,是一尊阿彌陀佛的木雕法相。這尊法相「頭大身小」!在人體架構比例上,似乎不太合乎邏輯。我原本以為這尊佛像,是出自於工藝手法粗劣的匠師作品。後來又看到這尊佛像前的解說牌,雖然解說都是日文,不過文中卻有一句清楚的漢字解說寫道「五劫思惟阿彌陀像」,於是才開始去探討其法相造型,是否有任何引述意義。
最後經由導遊解說才知道,原來這尊法相也有一個重要意義存在,其法相也正是在以相宣說佛法。這尊法相描述了阿彌陀佛,在過去的無量劫當中,曾經以五劫的思惟,發了四十八大願才成就西方極樂世界。這尊佛像的頭這麼大,就是在引述五劫的思惟意境。這就好像我們平時,在形容思考一些棘手的難題,想不出所以然來,而感到「一個頭兩個大」的形容詞一樣。原來這個大頭造型,卻有著一個這麼貼切的意境。
阿彌陀佛將五劫思惟及兆載永劫的修行功德,作為十方眾生往生之因,並全部收攝於「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中,至心回向給十方眾生。是故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具足信、願、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阿彌陀佛悲願的載體,亦是阿彌陀佛智慧及功德的全部,日夜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與阿彌陀佛的悲願相應,即獲阿彌陀佛所回施的無上功德。
關於阿彌陀佛名號之由來,據鳩摩羅什譯之阿彌陀經載,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稱阿彌陀佛。然據梵本阿彌陀經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載,此佛壽命無數、妙光無邊,故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一佛而有不同義之二名,為其他諸佛所未見。又於般舟三昧經、大阿彌陀經、維摩詰經等早期經典中,亦僅有阿彌陀之稱號,故推知無量壽、無量光之稱號,係後代依其名之原義所立。另據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等載,彌陀號稱無量清淨佛,所在之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
大乘經論中記載彌陀,及其極樂淨土之事者凡有二百餘部,可見有關彌陀信仰及淨土教義之深入人心。據《般舟三昧經》卷上載,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另據《觀無量壽經》之說,無量壽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天閻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毛孔生青色相,生青色之毛而不雜亂,眉間之白毫右旋宛轉,頭頂上有一會放光的紅色頂髻。因此畫佛時,以群青色為髮色,而眉心的白毫旋轉放光,所以就以白色點來表現。
以前還沒學佛前,聽到「南無阿彌陀佛」,都以為意思是阿彌陀佛不住在南方!?後來學佛後才知道,其「南無阿彌陀佛」義曰:皈依阿彌陀佛。「南無」是梵文 Namas 的音譯,意為致敬、歸敬、歸命的意思,是佛教徒一心歸順與佛的用語。
文章中剛剛提及過“阿彌陀佛“是一尊佛的名號,祂的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佛教徒之間見面時會以“阿彌陀佛“來互相問候,意思是祝福對方能有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並逐漸形成後來的淨土宗。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
末學這尊佛相的畫風為半寫意的畫法,因此沒有工筆畫的細緻,事實上,這種畫法所要呈現的是用筆的筆法,就像寫書法所運用的筆氣之說一樣,因此,其表現風格與工筆畫是不同意境的畫風。畫工筆畫久了,加上年紀也有了,眼力開始退化,已經逐漸無法畫細緻的作品了,或許將來會改變畫風,開始以寫意畫法來畫佛相了。
- 1樓. 進南2012/10/15 14:21岩彩佛像工筆畫
http://www.artnumberone.com/page11.php?auction_no=20121027&desc=&showtyp=selectshow1.php&page=8
岩彩佛像工筆畫
謝謝分享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 於 2017/09/15 00:2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