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景致,其實並無特別明顯不同,由於在一年
四季之中,都可以看得到蒼鬱而翠綠的樹木,因此,比起其它高緯
度地區而言,寶島相對的較不會感受到季節更替之情境。
然而在台灣部分高山地區的實際情況,也許比起平地風光來說,就
會有顯著而不一樣的景致了。
日前在殘雪尚停留於合歡山稜線之際,和家人作了一趟青青草原之
旅,在那兒原本一望無際翠綠色的草坪,顯然經過冬雪覆蓋之後,
已經悄悄然泛黃而休息,耐心的等待下一次吐露嫩芽的春天來臨。
不過青青草原上的可愛綿羊族群,仍然趁著陽光露臉時刻,快樂而
悠閒遊走在枯黃的草原上,仔細尋找小草底部,極少數依然翠綠的
草根,並且享受著咀嚼青草之樂趣。
然而卻也有不少綿羊,似乎老早已經知道,許多遊客剛購買了羊咩
咩飼料,因此看到人們手上一小包紙袋之際,乃不怕生的緊緊跟隨
在後,然後使出最黏人的手段,亦步亦驅的討飼料與食物吃。
這樣有趣的景觀,在海拔將近二千公尺的高山上,總是重複的上演
著;想必那片草原上的綿羊,已經習慣充當模特兒,讓遊客滿足一
下餵食羊咩咩的樂趣,當然也為農場賺進不少銀子,可說是《三贏》
的局面,而且也在實質上貢獻良多。
在高山上迎風而立,極目望去盡是一望無際的蒼穹;遠方山脈稜線
與藍天接壤處,雖然還殘留著依戀人間的白雪,可是卻掩蓋不了高
山的容顏,因此,那綿延不絕的巍巍大山,仍然呈現著昂然而立的
磅礡氣勢。
從層巒疊翠的高山往東望去,在目光之極遠處,高聳著直立於雲端
的黑色山脈,乃是赫赫有名的奇萊山,它們藏在終年雲霧嬝繞的神
秘之境,為山中美麗而詭譎的精靈故鄉,增添了幾許令人遐思之傳
說與掌故。
雖然在山中聆聽諸多傳奇之餘,總是多了一些誇大的故事情節,不
過人們敬畏大山老林的心情,也許是亙古不曾改變的道理;人們或
許無須加油添醋,或是把森林秘境講得異常神奇,不過高山通常都
有它們自己的頻率與個性,想必根本不會在乎人類所給予的評價吧!
然而當人們面對大山之際,其心中或許會驀然而想起:當旅客坐在
豪華客機裡面,不經意而往機艙外望去時,那種翱翔於飄飄然之天
際,而且四周盡是白茫茫的視野,會不會想像成為神遊於太虛之間,
進而感慨人類實在太渺小了呢?
除了在高山與高空之外,也許人們也可以從搭乘船艦的經驗中,體
會到同樣的心情;因為心理學家說,當人們置身於蒼茫一片無邊際
的景致時,總會在內心裡面,油然而興起一種特殊的感受。
或許由於人們的特殊經歷,因而導致截然不同的感受,於是在驀然
頓悟的生命過程中,平日那一些紓解不開的困惑,乃在豁然開朗之
餘,給予平凡的人生旅程,重新寫下一個不一樣的境界。
不過人們面對大自然的時候,雖然不可以過於自大而狂妄,可是也
不一定非得謙卑到不行,因為那樣子總是太過極端,所以並不太合
乎順其自然之道。
因此,人們或許可以在不亢不卑的情懷中,尋找一個比較適切的平
衡點,然後依照自己覺得舒適的節奏,敞開胸懷而佇立於高山的時
候,享受當下迎風而立所領悟的生命之美呀!
(馬祖日報副刊鄉土文學9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