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學在群組中,引用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利的說法,謂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國家統一,都只是民族主義的故事。
我做了一些回應如下:
我們自小就在聽故事,我們也在寫故事,人,在故事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我們在中國的文化氛圍中成長,在這氛圍裡,有七俠五義、楊家將、包青天,也有姜太公,也有孫悟空,更有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于右任的不容青史盡成灰、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在長亭外,古道邊,聽著晚風中漸逝的笛聲,夕陽山外,一寸山河一寸血,那一個不是故事!
統一的故事,對一些人失去了吸引力,對一些人卻是始終不渝的志業,這些人都在寫故事,寫屬於自己的,也屬於時代的故事!
在巨流河中,齊邦媛寫活了張大飛,寫活了那個時代的血與淚,我們呢?
在全球氣候暖化下,在美國優先的戰鼓聲中,在兩岸的風起雲湧裡,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我們能寫出怎樣一個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
~ yaduo ~
- 1樓. 主夫2019/01/31 05:25你真是提出了一個對現代的中國人而言算是相當困難的課題。「寫出怎樣一個我們這時代的故事?」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還剩多少血性?多少氣節?
也許我們自己不太有感覺,但是一直對我們虎視眈眈的鄰居在一百多年前就把我們看得清清楚楚並引用南宋遺民的詩句『崖山之後無中華』來歸結中國人的稟性。
中國學者更有『宋後無中國,明後無華夏』泣心之句。我不敢期待有人寫我們這一代的故事時,出現什麼教後人噓唏之作。反倒有些害怕百年之後,世界語言中不再有中文存在。我唱衰中國人?我數典忘宗?看看那邊在文革後的人性,看看這邊在民粹意識選出的執政史,再稍稍讓自己獨立地思考一下....
請問有幾個人還記得這個民族?主夫兄:
我想,最少你記得,我也記得,我相信還有很多像你像我一樣的華夏子民,記得源遠流長的華夏歷史,記得我們的先祖曾經為了傳承民族的文化,流過血,流過汗,我也相信,中華民族,還是會繼續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文革創傷雖深,終將會回復,只要我們不自外於華夏!
近日讀岳南著的《那時的先生》,講述抗戰時幾位令人欽佩的知識份子,包括傅斯年、李濟、梁思成、林徽因、梅貽琦.....,看到前人的血淚與歷史的恩怨,俱往矣!
我們這一代,如何書寫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當從回歸華夏文化的哲思,結合現代社會的多元與變化,重建社會的價值體系始。我們所言所行,一點一滴,累積成涓流,總有一天會匯集成江海,我等雖未必能親見,然咸信其終將大成!
共勉之!
~ yaduo ~
yaduo 於 2019/02/11 22:2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