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十一) 續 三千八百四十三
2019/02/25 03:37
瀏覽142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狩野芳崖(1828~1888)
日本畫家。長門國(山口縣)長府藩畫家
狩野晴皋之子。幼名幸太郎。自幼天資聰穎,
最初從其父學畫。十九歲出江戶,入木挽町狩
野家晴川院雅信之門,稱為勝海雅道。與狩野
勝玉、橋木雅邦、木村立嶽並稱為四天王。文
久(1861~1864)初年歸鄉里,改號芳崖。
明治十七年(1884),因參加第二屆全國
繪畫競賽會,認識美國東方美術研究家菲諾羅
沙(E. F. Fenollosa),又透過菲諾羅沙而與
岡倉天心相識,二人協力創造明治新日本畫。
明治二十一年,東京美術學校成立,芳崖被聘
為日本畫科主任教授,然未待開學即告逝世。
主要作品有不動明王像、悲母觀音像、仁王圖
等。其中,「悲母觀音像」係在傳統技法上又
導入西洋畫法之作品,頗飲譽於世。
日本畫家。長門國(山口縣)長府藩畫家
狩野晴皋之子。幼名幸太郎。自幼天資聰穎,
最初從其父學畫。十九歲出江戶,入木挽町狩
野家晴川院雅信之門,稱為勝海雅道。與狩野
勝玉、橋木雅邦、木村立嶽並稱為四天王。文
久(1861~1864)初年歸鄉里,改號芳崖。
明治十七年(1884),因參加第二屆全國
繪畫競賽會,認識美國東方美術研究家菲諾羅
沙(E. F. Fenollosa),又透過菲諾羅沙而與
岡倉天心相識,二人協力創造明治新日本畫。
明治二十一年,東京美術學校成立,芳崖被聘
為日本畫科主任教授,然未待開學即告逝世。
主要作品有不動明王像、悲母觀音像、仁王圖
等。其中,「悲母觀音像」係在傳統技法上又
導入西洋畫法之作品,頗飲譽於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