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後用了十二年時間,走出實驗室,扛著攝影器材走過荒山野嶺,用鏡頭記錄外雙溪流域的一草一木,終於完成「外雙溪全流域環境與生態變遷影集」,超過60支影片,拍攝期間,數位單眼相機在溪水裡犧牲了,也留下些肢體舊疾,能展現大學對社會的責任都是值得的。
每次經過士林基河路,心頭都會有一陣揪痛,早年那裡是基隆河內灣的河道,上面還有吊橋,橋頭旁還有士林紙廠高聳的煙囪,現在網路上只流傳一張模糊的照片,後輩朋友們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行舟便利的地方,怎麼瞭解前人在這裡奮鬥的情境?怎能瞭解環境生態與人們活動相互的影響?這時強教愛鄉土,也不是基於對鄉土有甚麼深遠的認識。都市發展快速,基於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我從民國九十七年起,行腳走遍外雙溪流域,用鏡頭、用文字,記錄全流域的環境與生態的變化,兼顧人文與歷史的變遷。
近年獲得人文社會院的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與校內數位教材製作計畫的補助,終於完成六十餘集影片,並配以學生感情豐富的旁白,從三月學期開始起,陸續公開於Youtube〔外雙溪環境與生態〕的影音平台,我也在網誌選擇一些主題介紹過。
外雙溪由上游的內雙溪與菁礐溪組合而成,來到下游會合了從北投來的磺溪。外雙溪流域可分成五大區域,各有著不同的環境與獨特的議題:
(1)源頭段:從聖人瀑布往上至擎天崗,是內雙溪的源頭段,地勢陡峭,流水急促,只有少數農家與少量梯田,維持著固有的農耕生活,假日多有親山客來訪。另外一頭是從涓絲瀑布往下流的菁礐溪,內雙溪與菁礐溪之間夾著平等里幾十公頃的丘陵地與五百多戶人家。
(2)丘陵段:從聖人瀑布到至善國中,這長段內雙溪穿過緩降的丘陵地,並與菁礐溪會合成為外雙溪,窄小的河川腹地,除了中央社區與附近的別墅群外,原居住的農戶也不算多,附近有梯田,種植了大量綠竹與一些蔬果,釣蝦街是這裡特色的休閒產業。
(3)外雙溪精華區:至善國中至雙溪公園是文教區,原來的農戶農地已轉化成為建物密集的區域,只有靠山邊還僅存少量農地。
(4)士林鬧區:除了士林夜市與鐵路沿線外,五十年前這裡仍有許多稻田,現在已經成為密集的住商區,士林開發的遺跡漸漸隱沒,只剩下芝山岩比較完整地保留著。
(5)洲美地區:雖然行政區域劃分到北投區,但是外雙溪原本就在下游右轉進入洲美地區,再從北投焚化廠旁匯入到基隆河。這十二年來變動最大的就是洲美地區,原本是寧靜的農業區,現在剷平許多原有樓房,將原住戶遷入到水泥的高樓中,部分農田成為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至109年六月,總共完成:洲美地區七集、士林鬧區與發展歷史十五集、外雙溪精華地十集、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園九集、內雙溪丘陵段七集、內雙溪源頭段七集、菁礐溪五集、平等里五集、其他三集,平均每集約十六分鐘,有幾集仍在做最後的整理。
本系列影集從環境與生態出發,兼顧人文與歷史的變遷,特別介紹一些亮點:
(一)本影集提供了多處秘境美照,本流域可成為尋幽探勝之地,例如外雙溪水庫、獅頭山腳神秘巨石、楓林橋上游橘色巨石、車登腳橋下游溪流秘境、坪頂新圳楓紅等,可惜洲美的黃金C型彎道美景不再。
參考影集:碧溪橋與神秘角落、坪頂新圳與內雙溪楓紅
(二)記錄了各區段人為的與自然災變,如颱風造成的攔水堰崩壞、樹倒、沙土淤積等,人為如私人佔據河川阻礙行水、阻礙魚類的回游,私宅的建設妨礙了市民的親山活動等。本影集作為存證,提供開發的參考與評議。當然影響最大的科技園區建設就決定於人們的取捨了。
(三)本影集記錄了前人在士林奮鬥的遺跡,包括古人類幾千年前活動的芝山岩文化層,就算是近代漢人的開發,平等古圳有著近兩百年的歷史,現在還是活生生地支應著平等里的灌溉與民生用水,顯示古人設計的精巧、對生態的照顧,與在陡峭山崖上開鑿的艱辛。歷史更久遠的福德洋圳隨著士林平原的開發而失去了原有的灌溉功能。芝山岩上與附近尚保留著人們艱辛歲月的遺跡,隱沒中的還有在士林曾經興旺過的煤礦產業。十幾年來的變遷,配合上前述歷史遺跡,無疑本影集是適當的鄉土教育的素材。
(四)生態的變化,時時刻刻地警惕著人們,特別是外來種的動植物,從洲美起,漸漸地往上游擴散,有些已經有長久的歷史,如布袋蓮、非洲蝸牛、大花咸豐草等,有些則是近幾十年來的入侵物種,如琵琶鼠、福壽螺等,小花蔓澤蘭在洲美的河川與農田區已經很普遍,蔓延到劍潭、東吳大學與附近的山林,上升到接近平等里的半嶺社區。外來魚種藍寶石,不但存在於洲美的五分港溪,平等里菁礐溪的支流裡,已經有大群藍寶石,佔據了原生魚種的空間。
(五)本影集雖然是環境與生態變遷的記錄,也有豐富的生命教育素材,例如縱然只有半天的壽命,一些蕈類小精靈都活得精彩。各種小鳥生活與繁衍的方式有些不同,無不謹慎努力,無畏日子的艱辛,特別是校園很常見的藍鵲育雛的過程,很值得人們學習。
本影集成為我的通識課程《外雙溪環境與生態的變遷》的影音教材,也可以作為外雙溪流域各級學校關懷鄉土自主課程的參考,可以用作自我學習、培訓士林地區導遊的教材。
東吳大學位於外雙溪旁,對於外雙溪環境與生態變遷的紀錄與了解責無旁貸,人社院USR團隊共同會參與影音教材的建置。 (人社院USR計畫:「前世與今生—再現士林昔日百年風華」,人社院社工系USR計畫:「老士林新共生-跨世代社區慢老計畫」)
本系列影集的完成,除了感激前述計畫的補助、師長們的鼓勵與支持、學生們的幫忙外,特別感謝臺灣的煤礦達人張偉郎先生,沒有他的指引,不可能找到隱沒於慌煙中的煤礦遺跡。
外雙溪全流域環境變遷影集目錄,含超連結
編號 |
影片標題 |
影片長度 |
|
洲美地區 |
|
3-1 |
18’ 26” | |
3-2 |
15’ 53” | |
3-3 |
10’ 34” | |
3-4 |
12’ 43” | |
3-5 |
17’ 15” | |
3-6 |
6’ 10” | |
3-7 |
8’ 57” | |
士林鬧區與發展歷史 |
| |
4-1 |
19’ 48” | |
4-2 |
12’ 3” | |
4-3 |
19’ 38” | |
4-4 |
22’ 45” | |
4-5 |
10’ 37” | |
4-6 |
18’ 31” | |
4-7 |
16’ 16” | |
4-8 |
19’ 31” | |
4-9 |
19’ 57” | |
4-10 |
13’ 37” | |
4-11 |
15’ 1” | |
4-12 |
24’ 18” | |
4-13 |
22’ 12” | |
4-14 |
5’ 59” | |
4-15 |
9’ 25” | |
外雙溪精華地 |
| |
5-1 |
19’ 6” | |
5-2 |
15’ 43” | |
5-3 |
16’ 25” | |
5-4 |
16’ 21” | |
5-5 |
21’ 27” | |
5-6 |
13’ 50” | |
5-7 |
17’ 54” | |
5-8 |
20’ 9” | |
5-9 |
11’ 2” | |
5-10 |
14’ 9” | |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園 |
| |
6-1 |
24’ 52” | |
6-2 |
14’ 29” | |
6-3 |
18’ 25” | |
6-4 |
12’ 49” | |
6-5 |
15’ 35” | |
6-6 |
20’ 36” | |
6-7 |
14’ 10” | |
6-8 |
46’ 42” | |
6-9 |
藍鵲育雛,行人小心(配音中) |
17’ 1” |
內雙溪丘陵段 |
| |
7-1 |
16’ 25” | |
7-2 |
15’ 49” | |
7-3 |
12’ 51” | |
7-4 |
11’ 8” | |
7-5 |
21’ 43” | |
7-6 |
12’ 0” | |
7-7 |
17’ 47” | |
內雙溪源頭段 |
| |
8-1 |
28’ 56” | |
8-2 |
10’ 25” | |
8-3 |
13’ 5” | |
8-4 |
18’ 52” | |
8-5 |
21’ 0” | |
8-6 |
22’ 14” | |
8-7 |
13’ 29” | |
菁礐溪流域 |
| |
9-1 |
18’ 15” | |
9-2 |
12’ 24” | |
9-3 |
20’ 1” | |
9-4 |
15’ 42” | |
9-5 |
6’ 18” | |
平等里 |
| |
10-1 |
19’ 53” | |
10-2 |
18’ 29” | |
10-3 |
10’ 23” | |
10-4 |
10’ 16” | |
10-5 |
平等里彩色水梯田(製作中) |
|
其他 |
| |
11-1 |
20’ 37” | |
11-2 |
11’ 27” | |
11-3 |
9’ 48” | |
|
|
工作中的照片
請參考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Lansing2020/07/27 07:54
這部大堆頭巨作,有懷念有警醒,有慨歎,有對生命的敬禮。
感謝您十二年的辛苦,為這片土地留下完整珍貴的歷史紀錄。
謝謝您的鼓勵,小本經營,只能用時間來換取。希望幾十年後,這會成為寶貴的資源。 wonghc 於 2020/07/27 11:35回覆 - 3樓. virbra2020/07/26 21:18敬佩+感恩!
有緣隨緣, 知福惜福!謝謝您! wonghc 於 2020/07/27 11:35回覆 - 2樓. Charles Lin2020/07/26 13:05精神及毅力,令人佩服。對我來說,這也是很好的運動!謝謝您。 wonghc 於 2020/07/27 11:36回覆
- 1樓.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2020/07/26 12:57辛苦了.這也是另外一種社會責任.愛台灣的表達方式不同,謝謝您。 wonghc 於 2020/07/27 11:3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