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二十四節氣个「白露」(2025.9.7,舊曆七月十六申時)
2025/09/07 09:18
瀏覽87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二十四節氣个「白露

 

「白露」音讀:
pag lu[白讀]、ped lu[文讀](四縣)
pagˋ luˇ[白讀]、pedˋ luˇ[文讀](海陸)

釋義: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此時入秋,天氣漸涼,夜間水氣在地表物體上凝結成露。

例句:白露過,天時會較涼,出外愛帶加一領襖。 (白露過,天氣會比較涼,出門要多帶一件外套。)(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典型的秋天節氣「白露」,約在每年國曆的9月7日至9月9日之間,從這天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夜晚及清晨可見到顆顆清透的露珠附著在地面和植物上。

  古人常以四時配五行,秋天屬於五行中的金,金的代表顏色為白色,因此便將秋天的露水叫做「白露」,成為此節氣名稱的由來。(農業部--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

 

  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

 



(來源:露從今夜白,夜自此日涼!二十四節氣白露致遠書香

 

  客家諺語:「白露筍,摘來做老本」,意指白露時節採摘的桂竹筍品質佳,能為農民帶來不錯的收入,也象徵著桂竹筍產季的尾聲。另有「白露水,較毒鬼」,表示白露後露水變重,天氣轉涼,若不注意保暖容易受寒感冒。

客家諺語:白露筍摘來做老本


四縣腔

海陸腔

《音標》
pag lu sunˋzagˋ loiˇ zo loˋ bunˋ(四縣)
pagˋ luˇ sunˊzagˋ loi zoˇ loˊ bunˊ(海陸)

白露時期摘的「茶心」是秋茶之上品,賣了可做老本。(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Hakka Public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臺灣个「桂竹筍」逐年出筍期,大約在3~5月。毋過白露(國曆9/7~9/9間)前後,還有一段發筍期,所以正會講「白露筍,摘來做老本」。筍農這時節摘筍,賣得好價錢,斯做得存做老本好過年。(【好客麗麗】客語小嘴巴|ep16|節氣來到白露

 


客語海陸腔吟唱_詩經選:蒹葭(在水一方)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吟唱:彭月春
作詞:佚名(先秦)
作曲/生圖(AI)/添詞:黃六
腔調:台灣海陸腔客語


(來源:蒹葭(在水一方) _客語海陸腔吟唱 _詩經選/Alice Peng彭月春

 

「白露柚」

二十四節氣中,每年白露前後,是柚子成熟採收的時節。

 

  「白露」除了是稻米二收期外,棉花收成期也在同一期間,因此農民用「白露滿地紅黃白。」的諺語來形容農田的高粱稻作紅了、稻米黃了、棉花也白了,即將迎接豐收的喜悅。(寶島神很大


《相關諺語》

(1) 「白露筍,摘來做老本。」

屬於臺灣自生種的「桂竹筍」,每年出筍期通常在3~5月。不過白露(國曆9/7~9/9間)前後,通常還有一段發筍期,筍農如果趁這時摘筍、賣得好價錢,便能存做老本好過年。

另一方面,也代表今年桂竹筍產期將要結束,若想品嚐新鮮桂竹筍,可要好好把握時機啦!

(鮮享農YA - 農糧署FB貼文

意思是說,在白露節氣前後收成的桂竹筍,因為通常是本季產期的尾聲,如果能順利賣出好價錢,就能存下來作為「老本」,也就是生活開銷或儲蓄。 這句俗諺也提醒大家,若想品嚐新鮮的桂竹筍,要把握住產期末的時機。 

(2) 「禾田曬白露,霜降降禾黃。」

第二期稻在白露前須曬田,禾苗根基才壯;至霜降時即可獲得金黃的榖穗。

(3) 「白露雨,有穀做無米。」

白露雨(指白露下雨),有穀殼卻裡頭不飽滿;白露晴(指白露天晴),番薯、芋頭都有。

(4) 「白露大落大白。」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如果在這節氣下雨,二期稻作會受到嚴重的破壞,稻穗就大部分不結實,所以農夫最怕「白露」下大雨,因為會影響收成。

(5) 「白露白茫茫,無被毋上床。」

「白露白茫茫,無被毋上床」是一句客家諺語,意思是到了白露節氣,天氣漸漸轉涼,露水也變多,必須要蓋棉被才能上床睡覺,提醒人們要適時添加衣物保暖。 

[諺語解析 ]

白露白茫茫:指進入白露節氣後,天氣開始轉涼,夜晚或清晨的露水明顯增多,遠看就像水霧瀰漫一樣,一片白茫茫的景色。

無被毋上床:這句是指如果沒有棉被(被子),就不能上床睡覺,或說到了這個時節,晚上睡覺一定要蓋上被子。

(6) 「白露毋落雨,乾到重陽底。」

白露這天要是沒有下雨,那麼一直到重陽將是晴天少雨的天氣。

是一句農諺,意指如果白露時節沒有下雨,那麼到了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時就會非常乾旱。 這句話反映了農民對白露節氣天氣的擔憂,因為白露時分是二期稻作的孕穗期,此時過度降雨反而會導致稻穗白化,影響收成。 

(7) 「白露莫露身,早暗愛叮嚀。」

白露時節後,日夜溫差變化大,以及「秋燥」的特點,像是古諺裡便有:「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的說法,稍一不慎,就容易出現感冒過敏、口乾舌燥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癥狀。

因此俗話:「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說法。白露秋分夜,早晚溫差大,注意身體保暖。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白露過後,天氣已經開始慢慢轉涼,提醒大家不要再打赤膊,因為容易受風寒(著涼感冒)。在這季節交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保暖(適時添加衣物)。

(8) 「白露露濛濛,隻隻鴨子大如籠。」

指鴨子生長的好,此句有誇大之意。

(9)「白露淋禾,丟肥落河。」

白露來臨時,施肥徒勞無功。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